找准着力点,让略读教学因文有“道”

时间:2022-05-03 02:31:30

找准着力点,让略读教学因文有“道”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把握教材的特点,找准着力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以提高略读教学的实效。

一、找准批注点——感悟文本

一些语言含义深刻,需要细细品悟的略读课文,可以通过挖掘文本的批注点,引导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写好自己的感悟,以提高学生品读语言、感悟文本的能力。请看《慈母情深》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师: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把令我“鼻子一酸”的句子画出来。

(生默读,很快地找出一些令作者鼻子一酸的句子,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等。)

师:请把找到的令我“鼻子一酸”的句子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把你的体会在句子的旁边写下来。

这样,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令我“鼻子一酸”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做批注交流,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句子中悟出“慈母情深”这一文章的主旨,还让学生学到了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二、找准积累点——赏读语言

一些略读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教学时,应找准文本的积累点,以赏读为抓手,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读背背,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下面是《桂花雨》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一读,注意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段给同学读一读?

(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读得真美,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作者怀念的桂花之香。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桂花的香气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出示刚才学生读的语句)

(学生自由地朗读,再一次感受到摇花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摇?摇

(师指导美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

以上片段让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自己喜欢的语段。然后相机抓住语言的积累点,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赏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更多的语言。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实在。

三、找准拓展点——读写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对于一些适合学生练笔的略读课文,应抓住适合练笔的拓展点,进行扎实的读写结合训练。请看《祖父的园子》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在文中的第17自然段细致描写了祖父园子中动植物的自由自在。谁能和同学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生:读着读着,我仿佛回到了童年。

生:读着读着,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快乐自由的时刻。

师:作者为了表现祖父园子中动植物的自由,用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句式来表达,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倭瓜愿意……没有人管。

师:是的,作者用了“……愿意……就……”的句式(出示相关句子)来表达动植物的自由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生读句子)

师:园子里的动物和植物们都很自由,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我们拿起笔来,选择自己童年中最自由快乐的一个场景,最难忘的一个生活片段来写一写。学习用上文中的句式。(出示句式:我愿意?摇?摇?摇?摇?摇?摇就?摇?摇?摇?摇?摇?摇,愿意?摇?摇?摇?摇?摇?摇就?摇?摇?摇?摇?摇?摇。)

这样的读写结合,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又能让学生运用了文章的句式来表达自己记忆中那些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时刻,让学生的感受由心而发;既加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训练,又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学习了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找准质疑点——独立思考

对于适合训练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略读课文,可以通过挖掘文本的质疑点,激励学生主动质疑,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阅读和探究的能力。例如《学会看病》的一个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生读阅读提示。师要求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阅读要求后,以一个大问题“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统领整个课堂,生自主读书,圈点勾画,感知文本,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生: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师:真好,找到了描写母亲后悔的段落。谁也能来说说读完这段话后的感受?

生:这段话中的第二句就写到了母亲在儿子一出门就后悔了,为什么还要写后面两句呢?

生:后面两句话写出了母亲后悔的原因。

师:母亲为什么会后悔,你读明白了吗?

生:后悔自己不仅没带孩子去看病,还给儿子雪上加霜。

师:真好,体会得很深刻。你能把母亲的这种后悔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练读,展示读。

师:读得真投入,后两句就是通过写后悔的原因把母亲后悔的心理活动写得更细腻了,让读者的感受更深。

以“阅读提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字里行间去感悟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这样学习过程,不仅体现了语文阅读的“温度”,也体现了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

总之,略读课文教学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教师要关注文本的特点,找准着力点,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突出重点抓住某一方面进行扎实地训练,才能在有效的时空里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把数学课上得更简单一些 下一篇:工程档案规范管理的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