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必须掌握历史常识

时间:2022-08-29 02:05:04

译者必须掌握历史常识

【摘 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对译者的要求。译者的能力,除了语言能力以外,历史文化在内的广泛知识面也必不可少,否则译者语文水平即使很高,也不能胜任翻译工作。萨缪尔森《经济学》里有很多历史文化知识,书中的“镀金时代的垄断者”就是典型。但北大团队误读、误译甚至篡改这些历史常识。翻译文本如同冰山,语言往往只是表象,历史文化是潜在水面以下的重要部分,所以译者更应该重视它。

【关键词】翻译 历史常识 萨缪尔森 《经济学》镀金时代的垄断者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37-03

一 对译者的要求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工匠想要使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准备充分的译者,翻译的时候就可以得心应手,反之,即使翻译出成品,也不一定合格。翻译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译者的能力和条件。上海外国语学院的翻译专家冯庆华谈“翻译条件”时说:“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汉语功底要好;第二个条件是英语语言能力要强;第三个条件是知识面要广。”第三点强调“要搞好翻译,无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的表达,译者都必须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不说通晓,也要了解基本常识。没有一定常识,译者的水平即使很高,也无法做好翻译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专家李长栓也谈到译员的素养,包括“知识丰富,包括语言、历史、文化……百科知识”。

二 缺乏常识,闹笑话

译者缺乏常识闹了很多笑话。翻译界有把《寒山》翻译成《冷山》,把翻译成常凯申,把《39级台阶》翻译为《39步》的历史文化无知“公案”。《经济学》的中译本常常贻笑大方。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是现代所有经济学教科书的鼻祖,是迄今唯一历经64年、19次再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并且与时俱进、版版精品、版版畅销。从第12版开始,萨缪尔森深厚的人文历史修养令克隆其模式的所有经济学教材自愧不如。曼昆对此有坦诚的表述,他认为现在流行的经济学教材比起萨翁的版本只是“小巫见大巫”。然而中译本误译连篇累牍,广受质疑和诟病。《经济学》是800多页的长篇巨著。大块头需要大智慧。见瓶水之冰,知天下寒;尝一脔肉,而知一镬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里选取一部分来分析,以抛砖引玉。在《经济学》第9章结尾那段“镀金时代的垄断资本家”,带我们重温那段勾心斗角、弱肉强食的岁月,恶贯满盈的流氓大亨和他们干下的种种勾当,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部分涉及很多历史掌故,需要谨慎翻译,稍不留神就“误入歧途”。

三 举例说明

翻译萨氏的《经济学》,经济学和历史文化常识必不可少。但该书译者不得要领,翻译频频出错。本文以先后顺序渐次分析涉及那部分历史文化误读与误译,姑且忽略其他林林总总的错误。

例1:首先是标题Monopolists of the Gilded Age被译为“镀金时代的垄断者”,貌似中规中矩。“镀金时代”是美好的时代,像黄金一样;“镀金时代”是败坏的时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时的时代,是德莱塞、左拉、狄更斯等笔下那些“强盗资本家”、权贵资本家的时代。原文以冷静的笔调侃侃而谈,于无声处听惊雷,实则揭露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中,寡廉鲜耻的垄断大亨。他们有令人发指的动机,为了一己私利作奸犯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下文的“强盗资本家”,也是明证。根据下文、相关知识、时代背景,Monopolists实际是monopoly capitalists。故对于中文读者和中国语境,“镀金时代的垄断资本家”才合适。

例2:Economic abstractions sometimes hide the human drama of monopoly, so we close this section by recounting one of the most colorful periods of American business history.(以下英文选文都出自本页,不赘述)

[原译]在人类戏剧化垄断的背后,有时还存在如边际成本之类的抽象概念。鉴于此,在本书的结尾,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美国企业史上的一段最多姿多彩的时期。

五个累赘的“的”暂且不表。“人类戏剧化垄断”似乎不逾矩,但根据萨缪尔森及其作品特征,巴尔扎克以及萨拉杨的同名小说The Human Comedy的翻译《人间喜剧》,把译文改为“垄断的人间戏剧”。

[参考译文]抽象的经济概念有时会掩盖垄断的人间戏剧,因此,我们以叙述美国商业史上一段多姿多彩的时期作结束。

例3:Monopolists in today’s America bear little rese-mblance to the brilliant, unscrupulous, and often dishonest robber barons of the Gilded Age.(1870~1914)

[原译]美国今天的垄断者,与1870~1914年镀金时代那种辉煌、生机勃勃、富有创造力的、不道德的、欺诈的强盗绅士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维基百科:robber barons是一个贬义词,源于中世纪德国作威作福的缙绅士大夫、雁过拔毛的强盗贵族,主要指19世纪(本文所处时代)实力强大、欺诈哄骗、作威作福的美国商人和银行家。它在马修・约瑟夫森1934年的《强盗资本家》指铁路大王。他说这个词来自于1880年的反垄断宣传手册,所以译者理解有误。原文三个修饰“robber barons”的形容词也说明这里它必须是:强盗大亨或强盗资本家。

[参考译文]美国今天的垄断资本家,与镀金时代(1870年~1914年)那些辉煌耀眼、肆无忌惮、惯于欺诈的强盗大亨不可同日而语。

例4:Legendary figures like Rockefeller, Gould, Vanderbilt, Frick, Carnegie, Rothschild, and Morgan were driven to create entire industries like railroads or oil, provide their finance, develop the western frontier, destroy their competitors, and pass on fabulous fortunes to their heirs.

[原译]诸如洛克菲勒、高德、范德比尔特、弗里德、卡内基、罗森查得以及摩根等的传奇故事,描述了所有你可以想象得到的东西。他们开创了诸如铁路、石油、钢铁(增词16版)等产业,形成了自己的财团,推动西进运动、打败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并将惊人的财富留给他们的后代。

中国译坛潜伏一种危机:“当今误译之多之荒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误译译名之泛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育中对逻辑性思维的忽视造成译者普遍欠缺逻辑性,另一方面在于“翻译家的责任感和良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淡漠。”名人译法约定俗成,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大卫・李嘉图、汤若望、利玛窦、赛珍珠、王尔德等。

旧译本把Gould误译为“高德”,但“新”译原封不动抄袭旧版,即使新版内容有增删。殊不知这个杰伊・古尔德是现代商业的创始人,19世纪美国铁路和电报系统无可争议的巨头,被称为呼风唤雨的华尔街恶魔天才,他创造的操纵市场、吞并竞争者的手段已成为当今金融市场标准的操作模式。和现在的索罗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Frick也是沿用旧版的乱译,“弗里德”(不是Frid),应该改为“弗里克”。亨利・克莱・弗里克是美国实业家,金融家和艺术赞助人。因为冷酷无情、缺乏道德良心,曾被称为“美国史上最遭人唾弃的人”。资产评估网络称他“美国有史以来最坏的CEO”。把Rothschild译成“罗森查得”,应该是罗斯柴尔德。罗氏是一个250年来闻名遐迩的犹太财阀家族。看过《货币的战争》的读者想必对他们家族的传奇、神秘的故事记忆犹新吧。

[参考译文]洛克菲勒、古尔德、范德比尔特、弗里克、卡内基、罗斯柴尔德以及摩根等传奇人物,受种种利诱创建铁路、石油等实业体系,放款融资,开发西部,消灭对手,将巨额财富留给子孙后代。

例5:These practices so upset agrarians and populists that the nation soon passed antitrust laws(ee Chapter 10).In 1910, the Standard Oil Corporation was dissolved in the first great victory by the Progressives against “Big Business”.

[原译]这种行为引起了农民与平民的极大公愤……在1910年,进步人士的“反大财团”运动取得第一次伟大胜利后,标准石油托拉斯才被解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竟然能够在实际上从解散中获利。

把Agrarian翻译成“农民”,把populists翻译成“平民”,纯粹是望文生义。分别应该是“平均地权者”和“平民主义者”。Progressive是一个专有名词,而非普通名词“进步人士”,《哥伦比亚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美国20世纪初的‘进步党员’或者‘进步党人’”。

[参考译文]上述种种行为惹恼了平均地权论者(Agrarians)和平民主义者(populists)……在1910年,革新主义者(Progressives)的“反对大企业运动”取得首次大捷后,标准石油托拉斯被拆分。

例6:Great wealth in turn begot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 term introduced into economics by Thorstein Veblen in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1899). Like European popes and aristocrats of an earlier era, American tycoons wanted to transform their fortunes into lasting monuments. The wealth was spent in constructing princely palaces such as the “Marble House”, which can still be seen in Newport, Rhode Island…

[原译]巨大的财富也引发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炫耀性消费(这个词在索斯坦・凡勃伦1899年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被引入经济学)。与早期欧洲的主教和贵族一样,美国的企业大亨们也要为他们的财富树立永恒的纪念碑。许多财富被用于修建高贵的宫殿。如罗德岛新港范德比尔特庄园,至今仍为人们观瞻和仰慕……

Thorstein Veblen应该是美国制度经济学鼻祖托斯丹・凡勃伦,“凡勃伦效应”因他而起;Popes译为教皇更合适;“Marble House应该译为(罗德艾兰州纽波特市的)云石别墅(亦即范德比尔特庄园)”;New York’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应该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参考译文]巨额财富催生炫富消费。②与过去欧洲的教皇和贵族一样,美国大亨也想把巨额财富变成永恒的丰碑。他们花钱修豪宅,如罗德艾兰州纽波特市的云石别墅,③依然人来人往……

四 结束语

翻译者应该发扬严复“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的精神,对待历史不能望文生义,草草了事。要细读词典、百科全书,多加斟酌,踟蹰于译名的重要性,在翻译实践中选用词义时要遵循“每个词在新的语境中都是一个新词”的原则,克服望文生义的习惯,杜绝以为在词典里找到“对应词”就算万事大吉和以讹传讹的恶习。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短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语言能力欠缺外,对历史文化也了解不够。说严重点,这是对名著的亵渎,暴殄天物。翻译的标准很多,对译者的要求也很多。精通语言(目标语言和源语言)很重要,即便如此,如果不了解源语言的历史文化,永远翻译不出自然生动、含义隽永的译文。语言往往只是表象,历史文化正如冰山,90%都潜在水面以下。

注 释

① 这是本论文讨论的内容的标题Monopolists of the Gilded

Age原译,出自萧琛等翻译的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第157页。

②conspicuous consumption在托斯丹・凡勃伦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引入经济学。

③Marble House,亦即范德比尔特庄园。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误译・无意・故意――有感于当今之中国译坛[J].中国翻译,1988(6):35~38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8:5~6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6

[4]萨缪尔森等.经济学(萧琛、蒋景媛等译)(注释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80

[5]萨缪尔森等著.经济学(萧琛等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57

上一篇:如何培养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学习能力 下一篇:高职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