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29 10:03:51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融资难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当今金融危机下,解决好这一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金融危机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世界各地,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对于资金本来就不十分充裕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真的是冬季的到来。目前情况下,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形势的稳定、劳动力就业、扩大内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是银行贷款条件相对更加苛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加大风险控制,贷款条件要求更加苛刻。目前虽然国家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小企业融资依然面临“宽货币、紧信贷”的问题。而银行又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主要渠道,银行的“断供”往往会成为压死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是抵押物价值被低估,中小企业贷款能力下降。一些中小企业反映,目前评估机构对抵押物价值评估普遍存在低估现象,一般只评到70%,这样一来,银行的风险系数微乎其微,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企业贷款能力大幅下降,资金需求愈趋紧张。

三是担保公司受到很大冲击。担保机构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贡献不小,但在危机中,一些担保公司“自身难保”,受到很大冲击,担保机构和银行合作几率不高,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民间借贷成本迅速上升,风险急剧放大。民间借贷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是把双刃剑,在解决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的同时,也使它们负担起了更高的融资成本。同时国家对民间借贷活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银行难以贷款时,企业不得已转向社会和民间借贷,高利吸收资金维持经营,一旦资金链断裂必将引发严重后果,目前已有极个别这样的例子。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1.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缺乏层次,直接融资存在结构缺陷

我国目前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发行和流通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广大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跻身其中,大型企业依然占据优势。加之在债券市场投资者的构成当中,机构投资者一直是绝对的主力,当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偏小、流动性受限时,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通常有限。

2.间接融资体系存在制度缺陷,大企业对小企业形成明显的“排挤效应”,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出现真空

由于历史沿革和现行的管理体制,四大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依然为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从金融体制方面分析,与众多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银行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

3.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正规制度安排和相应配套措施

(1)法律制度和实践对信贷人权利保护不利。在我国的整个法律制度安排中,缺乏对信贷人权利的保护,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和可得性。加之金融机构债权保护手段严重不足,通常运用的追偿、行使抵押权、诉诸法律等手段的运用效果不佳。2000年以来,虽然金融机构将90%以上的债务企业破产案件诉诸了法律,但通常法律保护的也只是账面债权,债务企业的财产已经被转移,金融机构债权实际上被悬空。形成了在一些产权保护差的地区,借款企业逃废债严重,银行惜贷、被动防守、信贷结构进一步恶化,中小企业融资更为困难的恶性循环局面。

(2)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披露重要性的意识淡薄,征信体系尚未建立。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虽然有所加强,但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形成重视对外信用度和企业道德的商业习惯。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对于“市场交易”的前景和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市场交易”的场所制度很不完善、全国性的征信体系尚未建立。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力较弱,风险补偿机制缺位。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但其总体实力较弱、担保风险累积,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作用的发挥。

三、对策

1.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股票融资对于整个融资体系的建设,起着一个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此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首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又增加资本金的支持,它又会带动信贷的进一步扩大,带动股权投资,使私募股权投资和VC有了更好的退出渠道。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2.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取向不同,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除因为它们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融资外,主要是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信息上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但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来说,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

3.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正规制度安排和相应配套措施

(1)增强信贷人权利保护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为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与这些政策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完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法律体系总体上显得较为单薄和原则,执行时遇到了许多障碍和空白点。因此,建议我国加强对债权人保护,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扩大可抵押资产的范围,建立统一的财产抵押登记体系,建立高效的破产制度,使债权人能够低成本地实现担保利益。

(2)搭建中小企业信用社会化服务平台。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推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构建企业守信褒扬、失信惩戒机制。

(3)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从全国平均水平分析,目前银行可以接受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通常在5倍以下,这就意味着担保机构有必要通过扩充资本金规模来壮大自身能力。在此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设立资本金补偿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加入等方式至关重要。对于风险补偿机制,可以考虑通过地区担保机构、省级担保机构、全国性再担保机构的多层次转保,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从而适当地增加了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有利于担保规模的扩大,又规避了担保公司的集中性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融资机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陈景全.金融危机下中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思考[J].企业管理.

[3]PattiE.B.,GobbiG.,2001;Thechangingstructureoflocalcreditmarket;aresmallbusinessesspecial?Journalofbanking&finance25.

上一篇:高职层次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下一篇:消费信用现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