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媒体对女性观念及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2-08-29 09:58:39

试论电视媒体对女性观念及行为的影响

摘要 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对男女之间的差别的理解,当前,女性主义已经真正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超级女声”是女性主义通过媒介进行的传播,这与中国经济以及媒体产业环境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女性心理及行为在这种媒介背景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网络等媒体也应更加规范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舆论引导。

关键词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文化传媒;女性心理;社会责任

社绘性别指的是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是社会文化对男女之间的差别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产物,真正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湖南卫视招牌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一共举办三届,2004年上半年“超级女声”推向全国,产生巨大反响,成为继“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之后的第三块娱乐品牌。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更是火爆异常,超过10%的收视率给赞助商带来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社会文化领域带来了一股不小的“超女浪潮”。本来作为一种完全商业性的选秀节目,它只是尽量通过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从而赚取更大的商业利润而已,但从第二届超级女声火爆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这一异常风靡的现象进行深层的文化解读,后来渐渐向社会文化等深层领域延伸,可以解读为――女性主义的胜利。

女性主,义思潮源远流长、流派纷呈,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女性主义者各有自己的阐释方式。而且,正像所有其他历史悠久的思想方式一样,女性主义思潮也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归根结底女性主义的最终主张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自人类文明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女性就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是有意识的压制,各种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体系又在这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呼吁表达了女性能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获得同男性平等的地位的强烈愿望。早期的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即使在法律和政治上获得了和男性平等也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相反,众多女性仍在生理、心理和潜意识等方面受到性别歧视。

超级女声最为火爆的是第二届,冠军得主李宇春在所有的超女中人气最高,这里似乎暗含着女性主义与电视的共谋,而且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中性特质的李宇春的人气一路飙升,令人匪夷所思,留短发、男性装束、翻唱麦克尔・杰克逊的歌、模仿麦克尔・杰克逊的舞姿、舞台上耍酷,李宇春不是“标准”的美女,或者说作为青春少女偶像的李宇春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流行歌手,她可以被看做是女孩们潜意识中理想女性的符号,而这种女性符号坚决拒绝做“标准”美女。脸蛋、身材等这些男权话语背景下的美女基本条件,牢笼般地囚禁着女性,此时她们试图挣脱,剔除审美疲劳等因素。我们能更清楚的得出她走红的深层原因,她的中性特质迎合了女性主义者极力消解的二元对立的两性关系的愿望。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两性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就一直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性与感性,刚强与柔弱,逻辑与无序等等,这些区分和判定的策略的成功实施使得男女关系逐渐被自然地建构起来,从男耕女织到夫唱妻随与男主外女主内,两性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不是有所好转,而是更加失衡,甚至一直在不断强化它的合法性。于是男性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几千年的性别优势地位,而女性只是被言说、被书写、被建构的“他者”。2005年,持续半年的超级女声接连创下中国娱乐节目的收视纪录,以它的组织形式和风靡程度确实可以算作是中国式的“媒介事件”,从海选、晋级到决赛,这场浩浩荡荡的电视选秀运动波及了大半个中国,影响了数亿中国人,超级女声的异常火爆可以看做是潜在的女性性别压迫感一次强烈进发,女性主义一次借助大众传媒的声势浩大的诉求!

超级女声具有典型的文化工业特征,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一旦艺术物化为商品,艺术价值即被交换价值所取代,其主要社会功能是缩短个人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它成为没有深度的文化。通过娱乐性麻痹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他们放弃理性思考。和法兰克福学派所说的文化工业比较,时下中国的大众文化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所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除了带有法兰克福式的一些特征以外,也呈现出新的特征。“超级女声”最吸引人的环节集中在观众的参与过程中,歌者具体演唱什么唱得如何不是最受关注的,因为,评判权在于现场评委和广大的普通观众手中,现场评委很不专业,普通观众通过网络、手机和固话参与左右比赛,这都大大减弱了组织者对节目的操控能力,其结果可想而知,并不是唱得最好实力最强的最终赢得比赛,观众接受和参与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档节目中,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限年龄、不论容貌、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加。2004年,四个赛区总共有6万人参加。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6岁,但大多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少女。2005年的“超级女声”节目,引来全国七万人报名参与,超级女声的人气是由成千上万的女性观众举起,这些普通的女孩们也升起了自己的梦想,在浅层次的成名欲望的背后,是以中性“美女”向男权社会的“美女”标准反抗的“非集体意识”!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了男权性质。这是女性主义者遭到的第一个难题,超级女声的异常火爆可以看做是潜在的女性性别压迫感的一次强烈进发,女性主义一次借助大众传媒声势浩大的诉求!女性主义应该感谢电视、网络、无线通讯等现代的先进媒介,正是它们把女性的呐喊放大,并最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超女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网络等媒体也应更加规范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舆论引导。

上一篇:《美食总动员》:从逆向思维中寻找进取的真谛 下一篇:中外电影译名中的“信、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