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文物艺术品之都”的讨论

时间:2022-08-29 09:42:15

来自“文物艺术品之都”的讨论

10月23日,主题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的高峰论坛与北京文物博览会同期进行。论坛以“北京在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定位”“收藏的境界与视野:如何引导成熟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理念”“金融资本如何分享艺术品盛宴”“在北京迈向世界艺术品交易之都的进程中,博物馆的定位与思考”4个板块展开。

来自海内外的文博界高层人士、专业收藏机构、国内外著名拍卖业人士和顶级收藏家齐聚一堂,展开深度交流。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富比拍卖公司、泰康人寿、民生银行等机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本刊择其要点摘编,供读者参考。

板块1:北京在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定位

将北京建成文物艺术品之都

目前北京已发展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高度汇集之地。按照我们的发展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将北京建成文物艺术品之都。

文物艺术品之都的标准是什么?第一,必须达到在国际上代表国家文物艺术品的最高水平,而且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二,在全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具有吸引力,对全国文物的收藏,流通以及价值变化具有影响力,第三,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强大的文物艺术品收藏研究队伍和研究力量,大量民众热心参与收藏与研究,有成熟规范的多种层次的文物艺术品流通市场和经营方式。

北京初步具备了中国文物艺术品之都的条件。放在世界上大的环境上来看,北京文物艺术品市场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远没有成熟,今后整体发展的核心目标有两项,一是要营造北京文物艺术品之都的行业文化,把文物艺术品收藏与流通各项经营活动作为种文化活动,第二个目标是保护文物。

现在我们提出打造北京文物艺术品之都是为什么呢?目的是为文化的收藏与流通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文物艺术品的收藏研究与流通,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文博部门推动文物艺术品市场

当前全国乃至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好形势,大家是公认的,但对于文博部门在其中的作用,大家有一点不同看法,认为文博系统在拍卖市场上总是滞后,政策总是慢一点,工作拖一点等等,我今天作为个老文物工作者,把文博部门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做的贡献跟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

第一,北京92国际拍卖会是在北京市文物局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进行的,这次拍卖会是我国第一次文物拍卖会。万事开头难,有了这一次才有1 993年上海朵云轩拍卖会,才有1994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会,1 994年秋季北京翰海拍卖会。

第二,国家文物局通过6个试点单位,即北京翰海,中国嘉德,北京荣宝,中贸圣佳,上海朵云,在全国推广文物艺术品拍卖,不断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修正,不断补充政策法规,使得我们文物政策,文物市场有了政策的支撑。

第三,文博专家是拍卖企业的坚强后盾。我们的文博老专家,认为拍卖市场是文物事业的一个部分,他们有求必应,有叫必到,不要报酬。这些大专家的帮助,使得那时拍卖公司的作品假货甚少,特别是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盛佳三家拍卖公司十周年庆典的纪念册,刊登的拍品可以说没有一件是赝品。

第四,c字头的火漆印扩大了文物市场的货源。火漆印是我国文物局对海关,让他放行文物的一个标识。这个标识在“”后期是一个箭字头的火漆印,只允许文物出口,海关见此印即放行。我们大陆市场变好了,海外文物大量回流,国家文物局与时俱进,刻制了c字头火漆印,允许文物进口,客人携带可以免税,还可以在大陆停留1 2个月,特殊情况还要延长6个月,对这一决定我认为国家文物局是明智的,不仅扩大了我们市场的货源,还使得很多文物精品回到了中国大陆。

第五,文博的购藏引领了收藏热。有了拍卖市场之后,才有了我们解放后的收藏者,但真正的收藏热是在文博部门走上拍卖市场,并买下最高端价位的作品引起轰动后,老百姓才进入市场的,向他们学习买文物也是有根据的。比如《石渠宝笈》,国家文物局买的依据都是《石渠宝笈》,现在大家提《石渠宝笈》就掀起了热潮,这也是文博进入拍卖市场之后普及文物知识的一个方面。

文博部门第一次买文物是在1 995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带领专家徐邦达先生到京广大厅干人会场举牌,最后以1980万元成交,影响相当大。到了2000年,香港苏富比推出圆明园流失的六角套瓶。北京文物公司总经理秦公紧急请示当时文物局长梅宁华,得到文物局批准和北京市政府允许,他用2000万港币买回了六角套瓶(现珍藏在首都博物馆)。那是几年前,现在的市场估价应该在1.2亿――我们器物的最高价绝不是今年拍卖的乾隆长颈葫芦瓶,而是这个。

我说文博部门是拍卖市场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拍卖市场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买的这些文物现在都几十倍增值,我们库藏所有文物都增值了,中华民族的财富增值了。但是,我们与世界艺术品的价格相差太远。苏富比拍卖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是1.06亿美金,我们齐白石和张大干作品的价格是人家的1/7,这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北京收藏市场:区域走向中心

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品市场和整个经济市场一样,都出现了全球化趋势,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很大的机遇。

比如说,画廊市场和艺术品文物市场,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还不是一枝独秀,还没有形成规模性的发展。南方的广州深圳甚至上海,浙江等地区,可以看到旗鼓相当的一系列画廊和一系列经营机构和市场。2000年之后,中国的画廊市场中心已经完全被北京所掌握,出现了画廊的聚集区。北京的像古玩城,从一个变成几个,形成南部聚合效应区域,同样是规模化表现。北京拍卖行发展的速度和数量都在全国领先而且从拍卖行的交易情况来说,全国性规模性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增长力都来自北京。北京艺术品市场规模发展的效应还包括博览会效应。北京地区需要三到五个档次的博览会才能满足需求。

北京艺术品市场,2006年占到全球第三位,2009年在国际上占的比例迅速提高,从7.4%涨到了14.4%。份额就像开公司一样,你占有多少股份,表现出来就是多少市场权力。从市场整个份额增加来看,北京艺术品市场的贡献度达到65%以上。

据我们统计,北京是全国机构收藏方面增长最快也是能力最强的。北京优势主要表现在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中心化的趋势下,各方对北京的一个聚集。市场发展需要有综合性资源支撑,北京资源配套相当强。

金融危机对西方艺术品市场影响非常大。从我们的观察角度来看,全球中心市场近两年出现一定程度的衰落。这是我们加大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机会。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较好,出现V型复苏。

作为艺术品市场发展要有政府和政策强力支持,这方面政策的配套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发展艺术品市场要从国家文化与产业战略的角度去规划,由此得到切实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机遇。

板块2:收藏的境界与视野

2010年后艺术品市场做什么

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拍卖交易总额不到200亿元,电影票房收入不到50亿元,我们只算拍卖市场里面的成交就已远远超出了电影市场,虽然电影市场的声音非常大。我们看到,这个时候的艺术品市场是以投资为核心的。

2010年将是北京或中国艺术品市场转折之年,需要自觉构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完善的以收藏为核心的系统。我们有三个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建立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以公共收藏为核心的收藏标准系统;三是建立完善的市场交易系统。

对于艺术品市场建设,我们有五个重要任务第一个是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梳理,研究与系统收藏;第二是促进国有博物馆的当代艺术收藏;第三是有计划地推进中国艺术走出去战略,系统宣传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确定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第四,尽快出台鼓励美术博物馆发展的捐赠免税政策;第五,尽快筹建国有的世界艺术史博物馆,让中国人了解世界。日本在他崛起的时候没有能够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艺术品交易之都,今天把机会留给了北京。

皇家物品的收藏风险

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有一条路径越来越明显,那就是皇家物品收藏。官窑瓷器成为中外收藏市场的硬通货,造办处制造具有无可置疑的号召力,帝王皇后涂鸦之作成为了艺术精品,宫廷画师作品一概具备历史价值……这一切目前看是商机,但今后可能成为陷阱。

首先是无所不在的技术风险。目前全世界都在制造明清官窑瓷器,一些古董商、拍卖公司及其员工、收藏家,收藏世家后代及鉴定家后代等参与其间,横空出世的御制诗物品,有老器物+御制诗,新器物+御制诗并作旧,老器物+伪造御制诗,新器物+新乾隆御制诗并作旧。市场上往往认为,用料考究者一定是造办处的,器形硕大是造办处的,工艺精致者也是造办处的,这里有新造、改造拼凑的,还有权威机构人士撰写专文说其是造办处的。

第二是何堪以任的学术风险,即把涂鸦当汗青。乾隆书画作品的拍卖纪录,从2000年至2010年,总成交额达8740多万元,最高价为2010年春拍中以2352万成交的《岁寒三友》。乾隆绘画的意义,不过就是让我们知道乾隆皇帝正在学画,此外得分很低。乾隆皇帝有一些绘画作品是,也作为乾隆皇帝的真迹在流传。乾隆在书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作品是清代宫廷艺术创造的组成部分。

我们关于《石渠宝笈》有一些争论。我认为:第一,应当承认《石渠宝笈》等皇家著录具备权威性,第二,更应当看到《石渠宝笈》等皇家著录的三大弱点,即标准是皇家的不是艺术的,运行方式是权力的不是学术的,过程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问题是,我们在依照《石渠宝笈》收拍卖品,在宣传、收藏,还有人根据《石渠宝笈》等皇家著录造假。

我对收藏家的几点建议:第一,对于官窑瓷器要刨根究底;第二,对于造办处的作品要有艺术标准;第三,对于帝王帝后的绘画可以置之不理;第四,对于皇帝御笔既要打架,更要认命,他题的匾家里面挂不住;第五,对于御题诗器物一定要全方位、严要求;第六,对于皇家著录作品要艺术挂帅;第七,对于宫廷画师作品一定要从长计议,不要着急掏腰包。

对收藏爱好者我也有几句话官窑咱们买不起,更赔不起,第二,造办处咱认不真,也买不起,皇帝题匾咱得不着,也买不起。皇帝的画咱买不起,也不喜欢;帝后书画也许买得起,但不喜欢。该国家干的事该特别有钱的人干的事,咱们不要干为什么?咱就是一老百姓。

收藏家的社会责任

社会上这几年提出了社会责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第一位的。有些企业家为了盈利,可能在用人、社会资源、社会形象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都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参与文化收藏。真正对社会有责任心的收藏家,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2009年统计了一下,艺术家前10位捐赠的作品价值都超过10亿。我曾说,真正的社会责任大家,第一是艺术家,很多艺术家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为我们公共美术事业捐出他们的作品。很多收藏家用他们的财富把艺术品集中起来,倾家荡产把艺术品为社会保留起来,希望社会对这类收藏家能够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板块3:博物馆的定位与思考

亦师亦友――博物馆与收藏家

上海博物馆建于1 952年,几十年中,上海博物馆之所以能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博物馆,一是靠政府大力支持,二是博物馆同仁发奋努力。三是有一批关心和帮助上海博物馆的收藏家朋友。

什么叫做收藏家?在国际上有这么一个通行的标准:以热爱文化为收藏目的,绝不为追逐经济利益而收藏。收藏家和所谓投资家古董商的唯一区别,就是他们对待经济利益的态度。博物馆结交的收藏家一定是真正的收藏家,他们对于博物馆更多是提供他们的智慧。投资家和古董商可以是博物馆的朋友,但博物馆与他们要保持一定距离,这也是世界上博物馆的通行做法。

在上海博物馆初创时期,我们的收藏不足万件,现在我们有超过100万件收藏,珍贵文物超过13万件。一些收藏家朋友提供了许多帮助,其中有一些是赫赫有名的收藏大家。著名收藏家庄归林就将80件家具赠予上海博物馆;企业家徐展堂在生意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将承诺的100万元捐款,分批捐赠予上海博物馆,著名收藏家利容森组织了全世界19家非常知名有重要中国艺术品收藏的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进行业务交流……这些促使上海博物馆与业界同仁在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合作。上海博物馆要建新馆了,许多朋友出手相助。博物馆做好了,收藏家主动来为你服务或者说向你做贡献,这是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博物馆把收藏家看作是自己的人,我们会尽我们所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大英博物馆与中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在1 759年1月15日开放,他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机构,而是作为独立机构向大家开放。大英博物馆从第一天起就是免费对公众开放,开放那一年的游客量为5000名,到今天,大英博物馆每天参观的游客量已经有200万名(原翻译如此,应为累计,编者注)。我们总共有700万件各种各样的藏品。和欧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博物馆不一样的是,大英博物馆最开始就为人民所有,从来没有被一个国家、一个教会拥有过。

可以直接看到原来作品,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一点。大英博物馆另一个重要职责是保管、展示研究以及出版其作品。如果人们不能够到伦敦面对面见到这些展品,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接触它们,我们博物馆把所有的作品都放在网站上。

对于中国玉器,我们有一个单独的博物馆,还有3个博物馆收藏中国瓷器――大维德爵士捐献的。我们也组织不同的展览,如中国木版画展,最早有唐代的展品。

现在博物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跟别的国家一起做展览,另外就是对展品保存及科学研究,如研究用什么样的工具制作古玉,研究中国瓷器等。我所工作的部门亚洲部,研究地区甚至 包括俄罗斯的一部分。从第一天开始,大英博物馆就有来自中国的展品。每一件来自中国的展品都是一个文化大使。在西方国家,很多人认为彩印技术是由日本人发明的,这些展品可以告诉我们,中国在1759年之前就拥有了这项技术。

现在大英博物馆也在进行对中国展品的收集工作,我们同时也购买一些现当代的作品,都是和古代中国有关系的。

我们也收集钱币。中国发明了纸币。我们有1万件中国钱币等。我们所有从敦煌来的作品全部都是立轴,一个壁画都没有,全部都是立轴。我们有2000件木版画作品,比中国任何一家博物馆要多得多,像鲁迅和他朋友的木版画。

大英博物馆也收藏很多件青铜器,中国很多博物馆更注重收集早期青铜器,但大英博物馆也收集明清时期青铜器,大英博物馆注重的是各个时代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

大英博物馆有一些训练以及交流项目,我们邀请一些年轻中国学者到大英博物馆来。在跟中国合作之后,我们也跟印度等非洲的博物馆合作,所有现代博物馆应该注重合作。

大都会博物馆与中国文物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亚洲收藏比大英博物馆晚很多,从1879年收藏,有130年历史,比大英博物馆的量也少很多――我们有1.2万件中国文物。大都会博物馆跟大英博物馆非常相似,是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有17个部门,收藏涵盖了世界各地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

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有3.5万件文物。整个大都会博物馆二楼北部完全是亚洲部,中国部在当中占的比例差不多是2/5,剩下还有印度、南亚东南亚、日本占一部分的比例,韩国比例最小。中国部文物门类齐全,从书画陶瓷、青铜器、到玉器、漆器、纺织品、雕像,我们也搜集了相当丰富的中国纺织品、古典家具等。大都会博物馆基本反映了美国观众和美国收藏家对于中国文物和中国历史的了解。

1879年至1915年,大都会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文物。最早的收藏开始于一个私人收藏家。他把1000多件中国陶瓷转让给大都会博物馆。他的收藏最主要是中国外销瓷,也有一小部分是当时中国官窑单色釉瓷器其中有相当不错的精品,基本是明清瓷器。

1g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收藏家对中国艺术刚刚开始了解,他们基本将眼光集中于中国瓷器和中国明清时代的装饰美术。此时,有位收藏家捐献了收藏的中国玉器,有1000多件。当中300多件是玉石标本,相当一部分是乾隆时代的中国玉器精品,这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清代琢玉画线的实物。

1915年至1945年,大都会博物馆对中国文物收藏扩大,认知更加深入。其中比较重要几个人物,一个是摩根――美国著名的银行家。他对中国文物兴趣很大,收藏很多中国的东西,也捐了很多钱。西方艺术博物馆开始认识到中国艺术是世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都会博物馆在1915年第一次成立远东部。摩根特地从亚洲聘请专家来大都会博物馆进行亚洲文物收藏。他是有目的地寻求私人收藏并收购文物。

这时,大都会博物馆也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发生。比如,加拿大传教士弗开森,19世纪来到中国传教,全身心投入研究中国文化。弗开森跟中国很多鉴赏家,著名收藏家与中国很多上层人物有密切关系。他把重要的传统研究鉴赏方法介绍给西方。

大都会博物馆聘请弗开森在大都会博物馆,不单是顾问,甚至可以说是驻中国收藏代表,让他在中国代表大都会博物馆收藏非常重要的文物。他帮助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文物,最主要就是青铜器。美国的洛克菲勒收藏很多中国的佛像,无偿捐献给大都会博物馆,这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中国佛教雕塑的开始。

这时候美国对中国瓷器的了解比过去扩大很多,有了很多新的认知。收藏中国瓷器不仅仅限于清代,开始收藏中国早期历朝历代不同时期代表不同发展阶段的作品,建窑瓷器是其中部分。20世纪40年代则开始收集中国的丝织品。

上世纪50到60年代,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陷入一个低谷。这一时期,美国其他博物馆开始积极收藏中国文物,大都会博物馆远东部却没有非常得力的主任,不过,仍然还是不断收藏。你去北大可以看到,有一个博物馆是赛克勒基金会支持的,它对大都会博物馆也有很大的赞助。在50至60年代,赛克勒赞助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中国金银器。

1970年到20世纪初这一段,可以说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期,对中国文物收藏也是一个盛世。这个时代主要代表人物,一个是大都会博物馆70年代开始的董事会主席狄龙。他在60年代做过美国财政部长,人际关系很好,对整个亚洲历史非常有兴趣。他发觉中国部分,尤其是中国书画的收藏非常弱。狄龙是银行家,他知道怎么样用有限的钱办更多的事。中国文物70年代的市场,价格相对来讲很好。狄龙想要收藏中国书画。收藏中国书画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书画相对比其他文物,真伪鉴别的难度更大。

当时请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方文。他既有中国的传统方法――所谓看古代著录、题款、印章,又受到西方的训练,对所谓风格分析有研究,就是对整个文物书画进行笔墨分析――不是用气势磅礴,淋漓尽致来形容,而是告诉你这是怎样画的,粗线条细线条……他建立了方法学,重新鉴别中国古代书画,对过去所谓北宋、南宋,唐代所有书画重新进行鉴别。

此外还有王季迁。他出国时带了批书画。他和张大干关系非常密切,从张大干手里买了很多宋朝有名的书画。

狄龙鼓动其他大都会董事捐钱,成立基金,买来一大批宋元时代的书画,充实了大都会博物馆的书画收藏。

1985年,大都会博物馆请曲之任先生到大都会博物馆来。他在2001年接任亚洲部的主任。他重新把大都会博物馆文物做了两个系列:一个唐代前是古代艺术,宋代到清代是晚代艺术,并新增加一些青铜器,整个形成一个系列。在这个时候,大都会博物馆能比较完整展示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高峰。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也从早期对装饰文物感兴趣,进入到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了解。藏品从青铜器,瓷器、陶器开始扩充到整个的收藏,对中国书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大都会博物馆每年经营费用是2亿美元,70%是发工资发掉了,每年用于收藏的钱很有限。现在文物价钱这么高,这就要靠收藏家。收藏家一是有热情,二是有一定的资金。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可以不遗余力地对每一个门类,有特点地收藏。博物馆要有很强的赞助人――他本身对艺术要有很大的投入,没有私心、没有个人目的的赞助。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有专业人员帮助收藏家鉴别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收藏家、赞助人和大都会博物馆专业人士三者合作,形成一个模式,这个模式也是很多博物馆目前在使用的模式。

我们现在还在继续收藏,比如说近年来收的景泰蓝红山玉器等。现代博物馆对整个收藏来路看得很重,70年代以后的博物馆不收了,买这些文物一定是旧藏。

新型博物馆,服务于每一个百姓

做博物馆工作实际上既痛苦又幸福,幸福是什么?我们跟艺术品打交道,艺术品很美,美是这世界黑暗里的微光;也很痛苦,我们看到很多精彩艺术品跟我们失之交臂,很多中国精彩物品在国外博物馆里展出。

首都博物馆比较年轻,1981年开馆,2001年政府斥资建了新馆,2005年12月份正式开放。我们首都博物馆可能跟上海博物馆不一样,会经常接受政府指令性展览,像香港回归展、澳门回归展、奥运展览,国庆展览。

第二类展览是大型国际合作展览。5年期间我们已经跟包括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冬宫等世界顶级博物馆合作,中远期还要跟更多国际知名博物馆进行合作。

第三类展览是原创展览。如我们本来有一个“中国红”展览,很多原创展览非常有价值,有意义。

第四类跟收藏家有关系,就是研究性的藏品展览。我们首都博物馆有一个橱窗专门为收藏家准备,每年办一到两个关于收藏家的展览,专门有人为展览写大纲、开研讨会、专门有资金支持这些收藏家,为他的展览梳理体系,整理册页宣传。

博物馆有四大功能,即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我想,首都博物馆跟其他国际大馆在藏品上不能相提并论。北京故宫有100多万件藏品,首都博物馆只有20万件。首都博物馆选择的标准是,客观反映北京历史文化脉络和近现代北京城市发展建设的文物资料,以此为征集对象,这也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新型博物馆注重教育、服务,怎么把藏品服务于观众,怎么把博物馆的教育功更直接地服务于每一个百姓,这是新型博物馆应该努力做到的,也是他的社会责任。

首都博物馆会给社会提供文物鉴审技术支撑,这来源于我们设备设施完善,也希望跟收藏家搭建切磋交流平台。我们每季度的主题不一样,有时候是瓷器,有时候是佛像,可以搞特别有特色的专题,大家可以到网站上去看,有专家讲解,有真假文物的鉴赏,都非常有意思。

板块4:金融资本如何分享艺术品盛宴

中国艺术品具有长远投资价值

我下面要讲钱的事,好像很俗。我个人认为,我实际上在曲线宣传推广艺术品。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有钱人:一种有钱人是他们非常热爱艺术品,也懂艺术品,从艺术品中间也获得了无穷乐趣,还有一类人对艺术品可能没有兴趣,也没有热爱,他们只爱钱,但有时候他们会装作喜欢艺术品,我想,只要他们会投资,他们很快会爱上艺术品,成为收藏家。从投资角度入手,可能也是推广艺术品的一种方法。

作为资产,首先必须要有稳定的需求。艺术品稳定的需求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世界财富的增长,特别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中国公民财富的飞速成长。第二点就是艺术品的有限供给,有稳定增长的需求,但供给有限,价格就有上升空间。第三个因素,我认为更好的教育,还有市场方面的宣传,使得艺术品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成长的市场。

如果真对艺术品投资的话,必须解决几个问题,首先,艺术品市场过去100年,200年到底走势怎样,影响艺术品价格主要因素是什么?艺术品投资回报到底好不好?比如说,和黄金,股票,美国国债相比,或者跟其他国家国债相比,投资回报是否吸引人,风险多大。

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库。我们最近把苏富比、佳土得1937年开始的关于中国瓷器杂项的所有拍卖记录整理到数据库里,然后对数据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有1400对重复拍卖的中国瓷杂艺术品。如果把梅・摩中国瓷杂指数归纳一下,从投资角度来说,投资回报在过去25年是相当不错的――8.4%,但投资也有风险,如亚洲金融危机时,这个指数暴跌。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也使指数大跌,但从2008年到2010年,过去3年这个指数大涨225%,其中不乏中国买家到纽约和伦敦市场上买了相当多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就是所谓的回流。结论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指数反映,中国艺术品从长远角度来说很有投资价值。

要制定“国家艺术品投资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的观点是艺术品价格和艺术品价值不能混淆。艺术品交易价格由变动因素决定波动范畴大,偶然因素多。艺术品价值与艺术品价格由两套不同的因素组合决定,艺术品的价值与艺术品价格是两套不同的评估指标,需要两套不同的价值评估体系,用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预测艺术品价格是错位的,反之,也不能用艺术品交易价格反过来推测艺术品的价值。

应该加强艺术品投资培训与经纪人的培养。今天,社会上对艺术品的认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应该普及艺术品投资知识,建立艺术品投资教育基地,将艺术品投资作为繁荣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国策。要推出国家艺术品投资中长期发展规划,尤其是鼓励国产艺术品的价值发现与整体价值提升,引导投资者长期收益。要建立国家艺术品交易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意收购一些少儿艺术作品。

此外,应加强中外青少年儿童创意交流,缔造宽厚的艺术创作人才基础,使艺术品生产与艺术市场走上长期健康和快速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一个文化创意的新中国,投资者将会获得丰富多彩的投资机会。

周尊圣山水画《文化启示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0年10月22日,在北京中国文化部举办了周尊圣山水画《文化启示录》学术研讨会。在京的著名画家文艺理论家新闻记者和各界人士等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主持,会间对周尊圣近年来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对他的“天山红”山水画所带来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现象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作了充分肯定。与此同时,这部著作还引起了到会者对艺术家的艺德修养人品。人格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展开研讨。

“天山红”山水画是周尊圣通过十几次奔赴天山,对天山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天山地域地质地貌的考察,大胆地使用红色和赭红色为基调,以全新的章法笔法墨法和技法,以全新的语言和符号写出了天山的火热和刚强,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天山红”山水画。

上一篇: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货币 下一篇:首届“当代名窖评选第二批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