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建议

时间:2022-08-29 06:10:31

德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建议

[提要] 本文分析德州市产业结构基本现状,着重分析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德州市三大产业对GDP的影响结果,为加速德州市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结构;关键因素;回归分析

基金项目:德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德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对策”(编号:10YD026)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浅析――以德州市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7月14日

一、德州市产业结构基本现状

2011~2015年期间,德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2.4%、12.7%、11.8%、10.9%、11.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54.6%、54.3%、54.3%、54.2%、52.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33%、33%、33.9%、34.9%、36%。由此表明,德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都逐年有所增加,但是三次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重波动较为平缓。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呈平稳上升趋势,第二产业则相对平缓发展,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趋势。目前,德州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和新产业极少,而第二产业正是高耗能、高污染等工业产业,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刻不容缓。(表1)

二、影响德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产业投资不均衡。近几年,德州市第一产业投资额较少,并且投资数额差别不大;第二产业投资额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投资额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5年,无论从投资总额还是完成投资额都高于第二产业,投资总量迅速膨胀。由此表明作为主力军的第二产业投入量严重不足,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力量,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更不利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每年都增加投资额,但是增加额还是很少,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生产率。(表2)

(二)区域优势不凸显。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连鲁冀而衔中原,是山东的北大门、华北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但是目前,德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掘利用开来,与济南、青岛、潍坊等同为铁路枢纽节点城市差距甚远。首先,位于京沪高铁枢纽重要节点上,未能充分与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合作,打造高铁旅游联盟;其次,地方产业链优势如太阳能能源,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特色优势资源,有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前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利用。

(三)政策扶持不完善。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这只“看得见的手”,推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出台政策,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原因如下:

1、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主流。当今是高科技时代,智能工厂、绿色工业园、信息化产业链是未来发展趋势所在。然而,德州规模以上企业还仅仅占小部分,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资金链短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设备更新换代就像企业重建一样,成本太高,响应政策降低高耗能,实属有心无力。

2、人才匮乏。大量人员向外流动到沿海城市,上班族大多都是在劳动型密集产业工作,技术人才需要从外部引进。同时,政府居住政策不能明显的体现以人为本,未建立人才储备计划,外来人才在本地定居成本高。此外,农民工就业渠道少,缺乏相关技术培训,不利于第一产业方式的转移。

3、科技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意识淡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引领行业的主流,皇明太阳能企业就是德州市最典型的榜样,皇明依靠光热转换制造规模核心优势,一直位于中国太阳能品牌的榜首。技术进步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率,更能够推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甚至能够形成新产业。

(四)产业层次不高,缺乏竞争力。根据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出德州市2008~2015年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各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其中,因变量Y表示生产总值(GDP),自变量X1、X2、X3分别表示一二三产业各占GDP的比重。(表3)

利用参数最小二乘原理估计生产总量(GDP)与三次产业的变动关系。假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X2+β3×X3;利用EXCEL软件统计功能,得出结论是,GDP的变化受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影响最大,每当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GDP平均增加262.406895亿元,是第二产业对GDP影响的20倍,即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增加GDP最有效的途径。虽然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但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仍未改变,正因如此,德州市“二、三、一”的产业模式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因此,要想进一步提质增效,就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三、德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改革合力。通过项目投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第一产业方式转移,提高生产率,把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优化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淘汰落后、高耗能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新能源,推进第二产业结构重组和升级,稳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稳固产业结构的重心,提高竞争力。一直以来,德州市产业结构是“二、三、一”模式,第二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对GDP的增值贡献很大。然而,2013年德州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0∶52.1∶46.8,制造业投资和生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逐年稳步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增长速度达到13.1%。因此,要在稳固第二产业重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生产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服务于中高端制造业升级,也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三)实施人才储备计划,增强人才红利。德州市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引进和储备计划,吸引省外及海外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人才红利。开展面向企业“一把手”的培训,增强企业领导的创新意识和人才意识。鼓励德州市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为企业输送匹配的人才。同时,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等福利政策,不仅让引进的人才愿意留下来,共建美好德州,而且让走出去的人才期待回来,振兴家乡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秦菲菲.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重构――以江苏启东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

[2]曹艳乔,丁喜纲.发展生产业与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3]黄茂兴.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7.

上一篇:官方解读《中国船员发展报告》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