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的测量

时间:2022-08-29 05:55:06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的测量

摘要: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路面、肇事车辆、伤亡人员或其他物体表面遗留的能证明事故情况的印迹称之为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本文讨论了事故痕迹在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事故现场轮胎印痕、车体痕迹及其它痕迹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交通事故痕迹测量肇事车辆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交通事故现场,一般都存在车、物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痕迹是普遍存在的,只因肇事主客体和事故情况不同,所形成事故痕迹的方位、形态和明显程度不同而已。

由于事故痕迹出现几率大,而且有较好特异性,因此,认真勘查和检验事故痕迹对事故痕迹对事故处理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1. 事故痕迹在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作用

1.1分析事故的形成

在车辆滞留的事故现场,办案人员一般是根据事故痕迹的方位、形状、相互关系及肇事车辆、伤亡人员、有关物体的相对位置,分析研究事故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过程,认定事故责任。

1.2判断肇事车辆种类和驾离方向

肇事主体车辆驶离现场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可以根据被撞客体车辆、伤亡人员或物体表面的痕迹和现场地面遗留的轮胎花纹、轮距、轴距等痕迹判断车辆种类,为侦破肇事逃逸事故、查寻肇事车辆缩小范围。根据地面轮胎花纹展开的方向、转弯处的痕迹特征及路面有关物体的变化情况,判断肇事车辆的驾离方向,为追缉、堵截肇事逃逸车辆提供方向。

1.3认定肇事车辆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肇事车辆驾离现场,个别驾驶员是确实未发现肇事,多数是驾驶员为了逃避责任而驾车逃逸。逃逸车辆被查获后,驾驶员有的拒不承认肇事,有的说依照交警检查鉴定。出现这种情况下,交警必须通过事故痕迹物证的鉴定进行责任认定。

1.4调节轻微和一般事故

案情简单,因果关系明确,当事人无争议或不大的轻微和一般事故,可由办案人员或值勤交通民警采用简单程序进行调节。有时,当事人双方争议较大,调节不能达成协议,必须利用技术手段,通过事故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和调节。

2. 事故痕迹的测量

2.1轮胎印痕的测量

1)确定印痕起始点

①利用光线倾斜角度观察确定。在现场勘查中,确定制动拖压印起始点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测量时,应于离开拖压印一段距离的一个低角度处,与压印站成一条线借助阳光或灯光的倾斜角度,观察压印的起始点。

②利用划痕标记确定。拖压印的终点在通常情况下较易认定,因为拖印的尾端和轮轴垂直处就是拖压印的终点。如果车辆驶离现场,可根据泥土和轮胎遗留物进行确定。

2)断续拖印的测量

对现场路面的断续拖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量。车轮受不平衡路面冲击或制动毂不圆引起的继续拖印一般距离较短。因此,对断续的距离和拖压印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测量。在计算中应用整个长度。

在交通事故现场,常常遇到制动拖印从一种路面延伸另一种路面的情况。如,水泥或沥青路面滑到土路或冰雪路面等。在测量拖印时,应分别测量出每一种路面上的拖印长度。同时 ,要说明从拖印起始点至不同路面连接点至拖印终点之间距离的测量情况。

3)直行拖印的测量

在事故现场中,真正笔直的拖印是少见的。实际工作中,可以把汽车两个后轮中任何一个轮尚未滑出前轮拖印的轮距中的拖压印(可能有一定的弯度)视为直线拖压印。

在测量中,每一个车轮留下的最长拖压印都因进行测量。在计算车速时,只要所有车轮都有制动印痕,均应按最长的拖压印计算,因为,在最长拖压印的整个滑行距离中,所有车轮都施加了制动。尽管某一个车轮在另一个车轮以开始滑动时,还不一定开始滑动,但他减速作用已经产生,甚至比滑动的车轮作用还大。摩托车拖印,基本可以按直行拖压印测量。但其速度,一般应按照现场的拖印情况,根据模拟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4)多方向拖压印的测量

现场中拖印面积较大,两个后轮的拖印出前轮拖印之外,即多方向拖压印。这种拖压印说明肇事车辆处于大面积滑行或滑转状态。多方向拖印,后轮拖印越出前轮拖印之外,半滑轮,车辆已转过180度,背向行驶方向。全滑转,车辆已转过360度,面向原来的行驶方向。

测量这种拖压印,因对车辆所有车轮留下的弯曲拖压印,全部沿曲线测量其长度,然后确定平均长度,以备计算时应用。

2.2车体痕迹的测量

车体痕迹一般应遵循由前到后,从上向下,从有关一侧向无关一侧的顺序进行测量。

1)机动车痕迹的测量

①前部痕迹的测量。测量时,应记录痕迹的部位、形态、面积、痕迹上下端距地面高度及左右端至前端有关一侧的距离。以便认定肇事瞬间,双方车辆接触时的状态。

②侧面痕迹的测量。应测量痕迹的部位、面积、中心部位距地面高度,痕迹起始点至前保险杠和有关车轮的距离。

③底盘痕迹的测量。片状痕迹应测量面积及痕迹突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和至前保险杠的距离。横向痕迹应测量痕迹两端至前保险杠至有关车轮的距离。

④车轮痕迹的测量。车轮擦刮、碾轧人体或物品时,在胎壁、胎肩、胎面常出现与人体或物品接触时,物品或人体表面纹迹、形态附着在轮胎橡胶面上的痕迹。无论属于哪种形式的痕迹。均应测量痕迹所在轮胎的部位及形状面积。

2)自行车痕迹的测量

自行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或被碾轧的事故比较常见。因此,勘查测量自行车痕迹是很重要的。对自行车痕迹的部位、形状、面积和距地面的高度,以便分析自行车与机动车的接触部位及被撞击或碾轧时的演变情况。

总之,事故现场痕迹的测量除上面提到的主要痕迹测量以外还有地面沟槽和挫划痕迹的测量、人体痕迹的测量及物体痕迹的测量等,办案人员必须细心周到,详细观察,认真测量,才能为事故的圆满解决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琼瑶王启明交通事故物证勘查和检验[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5.10

[2]房建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分析再现及责任认定全书[M] 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09

[3]金华徐永盛浅谈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的勘验[J]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8.02

[4]丁俊论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物证的勘验分析[J] 西南政法大学 2011.05

上一篇: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一期工程设备质量控... 下一篇:EVA-625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