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兴趣漫谈

时间:2022-08-29 05:31:47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兴趣漫谈

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按常理教学阅历越来越丰富,反而我对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困惑了。一些老生常谈的数学知识孩子不在话下,我的课堂日益平淡无奇,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淡化。静心反思,我在创设数学情境上输给了自己。只有那些带有探索性因素的问题情境,才有很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因此,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艺术性地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对所有地域、所有孩子都适合,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积极搭建教材与生活、游戏的桥梁,通过创设情境,以旧引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分数”时,我们先播放优美动听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问:为了给祖国母亲过生日,我们来一起分享吃这个大蛋糕吧,我随机打开自己的课件,烛光闪闪,孩子们兴趣盎然,那该怎么分呢?班长提议,每小组一块,分成六块,小组再分,一时间我的课堂犹如美丽的涟漪,孩子的思维正如朵朵浪花。以生活为本,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领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还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2.巧妙转化生活情境

我努力把数学“文本”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对文本再加工处理。尤其是把那些虚拟的情境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我的教学有了吸引力。

如,在教学“统计”时,例题是男、女同学套圈比赛的统计图引出求平均数。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我充分利用学校的特色活动,课前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抖空竹比赛,让学生分小组每人抖10次,并要求小组长做好记录,课上组织学生统计。这样以学生真实活动获得的结果作为研究素材,增加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3.充满智慧地整合生活情境

人教版数学教材十分注重生活化和趣味化。如果我们能将例题和习题中的相关情境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情境,将更有助于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问题的发展变化。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上课开始时,我马上想到学生天天要走楼梯,台阶数和迈的步数就有了同感,同时也建立起了关系,接着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每天坐公交车的站牌和报时也有这样的关系。”有一个孩子家里开的是木材加工厂,马上想到锯木头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把课本中的情境有机地整合起来,一环套一环,新奇、刺激又充满挑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乐此不疲。

4.再现生活情境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把课本中静态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态表演中再现,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材中的情境是静止的,并以语言叙述为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些静止的情境还原成动态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课本中要求“动”起来的,教师必须让学生再现出来,能创造条件“动”起来的,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再现出来。

如,在教学低年级“认识人民币”时,我们把商店搬进教室,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演练”。一部分学生当营业员,一部分学生当顾客,在实际的买卖和付款找钱的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改成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思想。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而且有效了。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先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近年来,我把数学新知寓于游戏活动中,学生产生了对数学新知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课堂上我经常采取击鼓传花游戏,花落谁家,自主展示的机会就留给哪个小组,课堂评价跟进了,学生在激励中学到了知识,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我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个人实际操练的一些成功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参考文献:

张艳勤.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9).

上一篇:少年不惧岁月长 下一篇:探究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