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01 03:57:50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课堂动手操作存在有效性缺失现象。如,有了动手操作就没了数学思考。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比较弱,课堂上动手摆一摆、动一动、做一做,忙着关注身体动作方面的指导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较少顾及数学内在的思维活动。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有了一些收获。

一、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操作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从操作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从操作的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操作既不能由老师包办,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给学生,应重视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选取操作的对象。

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9+5=?这样的进位加法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20根小棒,有了小棒这一直观教具,学生很形象地知道了结果是14,关键是通过挪一挪的方式,10个凑成一堆,很形象地理解了凑10法的好处。这个内容难易适中,与教材的要求相吻合,很好地反映出教学内容的本质。

二、优化教师的语言指导,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和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操作前,教师要设计好探究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把探究引向深入;在操作时,教师要以明确的语言指导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比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课前让学生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圆片等装到信封里,在打开信封之前,我在屏幕上出示要求:按照刚才学习的规律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摆完后坐端正,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师接着问:明白了吗?学生回答明白了。这时,老师喊:“开始吧!”然后再进行交流汇报你摆的图形规律是什么。这样就更容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操作效果

如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呢?我会耐心地给学生讲:学具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准备学具要认真,操作学具要细心,桌面要整洁,收藏学具要有序等。我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就告诉学生应该准备些什么学具,指导学生自制一些学具,比如小棒,用硬纸板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操作中,训练学生认真听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认真看老师的操作示范,引导学生学会操作,有效地掌握知识。

比如,一年级上册“找规律”,课前让学生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圆片等装到信封里,一开课就要求学生放在桌角,没有摆一摆的要求不能随便动,要先静静地听要求,直到老师说“开始”再动手摆,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很快就摆好了,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弱,摆得比较慢,老师会帮他或请速度较快的同桌帮他。最后引导学生轻轻地快速把学具收下去,后面没有操作需要不允许看或摸,以免影响后面的课堂学习。

四、让操作与思维同行,提高操作活动的逻辑性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操作活动只有与思维活动同时进行,才能促使外显的动作过程和内隐的思维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把直观感知内化为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操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按一定的逻辑思维逐步发现知识建构规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伴随着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样才能促使操作活动得到提升,成果得到提炼,体现出动手操作的科学性。

比如,二年级上册“统计”,学生每人准备了几张统计图,首先让学生涂一涂,涂出用一格代表一个小动物,接着让他们涂出12只小动物,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提出数学问题后,老师不急着告诉答案,让学生自己试着涂一涂,当格子不够了,出现了认知冲突,知识丰富的学生会说出:“用一格代表2个小动物。”在这样的观察、操作中,伴随积极的有序思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进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时,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设计好操作活动,并加强指导、分析与反思。只有这样,动手操作才会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神奇钥匙”,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黄婷.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2(14).

上一篇: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下一篇: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