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您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2-08-29 05:23:18

应对金融危机,您准备好了吗?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来自大洋彼岸的这场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受到的冲击也不断加深。那么究竟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在经济低迷时期,蔬菜行业、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克服措施和应对方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农业经济专家做客本栏目,为大家谈谈面对金融危机如何才能保持清醒头脑,转危为机。让我们一起来与信心携手,让希望同行!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刘劲哲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极为困难的一年。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非常困难,进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我国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影响经济平稳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体表现在以下在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价格持续、全面、大幅下跌

自2008年下半年至今,国际国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都在持续、全面下跌。根据2008年10月份的数据,国际市场上,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价格与9月相比都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仍然低迷,价格低于2008年同期。2009年第15周,大米价格比上年同期低23%~29%,大豆低20%40%,小麦低40%多,玉米低33%。受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市场上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也在不同程度地下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虽然跟国际农产品市场还没有一体化,但这两个市场的消费影响也非常明显。据农业部监测,2008年9月份以来,多数的农产品价格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2009年以来,多数农产品价格仍然在继续下行,而且价格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1月份受节日因素影响,全国农产品的价格有所回升,节后部分农产品价格一度回落。其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春节后曾经连续3周下跌。2月份,稻谷、玉米的价格分别比2008年9月份下降了5.1%和11.5%。猪肉比2008年2月份(猪肉价格最高的时候)同期比下降了21.1%。现在的价格情况是除了小麦、稻谷这两个品种有最低收购价外,其他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是下行的,玉米比去年同期低7%左右,油菜籽低30%多,花生低50%以上,棉花低20%多,糖也是偏低的。

据专家测算,现在农产品价格每下降1百分点,大概影响每个农民收入20元。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行与销售行情的下行更是严重地伤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仅妨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对稳定中国农村与农业生产也极为不利。以棉花为例,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纺织、印染与服装企业倒闭或是面临巨额亏损状态,因此国内外对棉花的需求急剧缩减。2007年中国棉农交售籽棉的平均价格在每千克6元以上,2008年12月份的行情却只有每千克4.5元左右,并有继续下行的风险。但实际上2009年棉花的生产成本由于种子、人工、化肥和农药价格的上涨而较2008年有较大地提高,一些棉衣甚至是依靠借贷才完成了棉花生产前期的各项投入。由于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生物燃料用粮大幅减少,以及国际投资资本的撤离,国际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将进一步显现。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下行压力将会继续加大。

二、农产品出口规模大幅下降,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萎缩,再加上一些国家出台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当前,金融危机已经使得许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对进口的农产品设置各种新型贸易壁垒(如环保标准与农业技术壁垒)。此外人民币的升值也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不利,这将会直接损害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农民的利益。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形势将会变得更加困难。比如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幅远远大于出口,贸易逆差达到181亿多美元,同比增长3.4倍。在进口增幅增长的同时,出口增幅却在下降,2008年大陆的园艺产品、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速都在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讲的是出口额保持增长,2008年的价位比较高,有的产品出口额增长、出口量增长,有的产品出口额增长,可能出口量不增长,或者下降。从出口额来说,蔬菜是64.4亿美金,同比增长了3.7%,增速下降10.8百分点;水果出口额42.3亿美金,同比增长了12.8%,增速下降了38.6百分点;果汁出口问题比较大,特别是苹果汁,出口是12.3亿美金,同比下降7.4%,这种出口量下降出口额也下降的情况以前是没有过的。再比如2009年1―2月,我国部分农产品的出口首次出现了1998年以来的同比负增长,水果、禽产品、水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0%以上。

三、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不少的中小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出现资金短缺,开工不足,效益下滑。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乡镇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面向欧美市场的乡镇企业,订单的金额和出货值的增长幅度,均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滑坡,第4季度下降幅度逐渐加大。据农业部对各省年末预报数汇总统计,2008年第4季度全国的乡镇企业月平均出货值2650亿元,比全年的月平均数低了8.9%。全年的出货值是34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回落了7.46百分点。金融危机也使得中国许多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陷人困境,不少企业便因为融资困难和订单不足而纷纷倒闭。大体上这些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力军,因此它们的倒闭必然直接地影响到广大的农民工群体。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截至2008年11月底,城市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1000万人(占全国1.4亿农民工的7%),并且2009年失业农民工的数量很可能还会继续增加。一方面,不少失业农民工因为家乡土地被征用或被流转而面临无地可耕种的局面。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主观上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业,因此许多失业的农民工将会继续滞留在城市里,这无疑会给城市的生态带来巨大压力。  金融危机的影响最终必然表现为农民收入增幅放缓、农村经济下滑和农业生产积极性下降。总的看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迭加,使得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异常复杂,任务十分繁重,难度和压力明显加大。我国连续5年农民收入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达到8%,2009年的农民收入究竟怎么样,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产生的影Ⅱ向是在一个全新背景下发生的,即全球化背景、市场化背景、统筹城乡背景和区域分工协作背景。这要求我们在全新的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作者简介:  刘劲哲,高级经济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及农产品深加工

上一篇:地方报道 第7期 下一篇:果园病虫害殃及相邻是否应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