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时间:2022-08-29 04:18:26

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最佳时机,使临床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提高。方法 按手术时间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护理干预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前的几分钟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在开始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就开始实行。结果 治疗组的首次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为95%,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试脱机中,护理干预于开始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就开始实行,能使患者心理和机体需求得到满足,能使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提高。

[关键词] 肺癌手术;机械通气;护理;时机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152-02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禁忌证的范围不断缩小, 肺癌手术难度却较前增大, 手术后患者在手术后回病房仍需继续机械通气的人次比以前明显显著的增多。肺部手术成功的一重要因素是术后患者在术后清醒后可以顺利脱离呼吸机是肺部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护理干预[1]对患者在尽短时间内顺利脱离呼吸机有正性作用,但目前临床上对试脱机自主呼吸实验[2]的操作程序、干预模式及具体的实施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就增加了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时的人为因素,使得脱机的效果受到明显的影响。为探讨肺癌术后使用呼吸机患者试脱机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最佳时机,提高临床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该研究对2009年9月―2012 年9 月该院行部分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时间不同,对有关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2 年9 月在该科行部分肺叶切除术的符合条件的肺癌患者160例,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8~64岁。按手术时间将所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

2 方法

2.1 试脱机方法

手术患者结束手术结束后回监护室内仍然需要继续持续机械通气,模式呼吸模式全部均为同步间隙指令性通气+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模式。按照医生所下的医嘱患者清醒后行计划性脱机方案[3]患者呼吸肌群逐步的逐渐代替呼吸机做进行呼吸运动。当患者病人的指标达到自主呼吸实验的的指标要求时,协助医生运用采取T 管方式[4]协助医生进行半小时的自主呼吸实验30 min后,把撤离呼吸机撤离到床边并呈确保随时可以进行工作的状态,于在气管插管处给予患者持续氧气吸入(流量为5 L/min),患者自主呼吸, 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是否稳定,自主呼吸实验能顺利通过半小时的病人,根据急查动脉血气分析报告结果,将持续给氧改为换成鼻导管,及时拔掉气管插管及时拔掉, 如果若自主呼吸实验失败的者,需再次给予行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此次该次脱机失败。

2.2 自主呼吸实验各项判断标准

2.2.1 可行性标准 患者表现神志清楚,呼吸、血压、和脉搏无异常,肌张力可,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患者能够可以配合实施进行操作,并能进行自主呼吸实验 可实行[5]。

2.2.2 失败指标 如果在进行自主呼吸实验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以下的情况:持续呼吸困难;心动过缓/过速;血压升高或降低明显;出现缺氧、大汗、不安等症状,既判断实验失败。

2.2.3 成功标准 在实验及实验完成时,患者自觉无不适;呼吸、血压、脉搏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无明显的异常,考虑把气管插管拔除[2]。

2.3 护理干预

2.3.1 两组干预内容相同点 ①耐心给予解释:讲述告诉患者运用机械通气的目的只是是为了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起帮助患者的作用,现在手术已结束,当下的病情可以不用机械通气的帮助,只要配合治疗呼吸机就可以撤离, 使患者认识到脱机对病情是有利是必要的。②呼吸指导:指导患者锻炼做有效的呼吸。③有效沟通:呼吸、血压、脉搏稳定后,要及时的让患者知道,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

2.3.2 两组干预时机的区别 对照组护理干预实施是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前的几分钟开始进行的。观察组的实施护理干预是在开始实施计划进行计划性脱机方案时就开始实行实施,在当患者呼吸肌群逐步的能够逐渐代替呼吸机做呼吸运动后再进行自主呼吸实验。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3 结果

观察组首次拔管成功率为95%,对照组首次拔管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进行前行前采取机械通气脱机护理干预:自主呼吸实验目的是为了检测患者脱机后是不是能否靠自身能够维持自主呼吸的方法,临床上实施脱机时要依据各项判断指标进行。脱机失败的患者为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内再次行气管插管,主要原因是由于对患者客观病情客观的评估不足所造成导致的。

临床治疗中,医生临床治疗中根据参照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下医嘱试脱机,护士执行依医嘱进行护理干预时, 要观察患者呼吸、血压等情况。目前对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和时间没有严格的明确规定,受操作者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干预时机的滞后性是明显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干预时机的滞后性, 即对照组实施常规实施的干预的时机――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的前几分钟给予的实施护理干预, 由于该护理干预时机与和自主呼吸实验相隔时间相隔太短, 患者几乎没有心理和机体的适应时间。该次研究发现: 自主呼吸实验开始的阶段是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最差的时间段,所以这一时段是自主呼吸实验成败最关键的时段,这一时段一旦患者呼吸、心理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最易出现呼吸、血压、脉搏的大起伏。

麻醉清醒后即开始机械通气脱机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干预开始于患者麻醉一清醒时,对患者作解释工作,指导患者呼吸肌群逐步的代替呼吸机做呼吸运动。患者从清醒到自主呼吸实验的实施,间隔时间相对于对照组的几分钟时间要长的多,大约有2 h的时间。利用这一时间进行护理干预能使可以让患者心情放松心情,使用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使患者从心理到机体都均获得到满足感, 避免产生呼吸、血压等的大起伏,使患者顺利通过最不耐受期,顺利拔管的目的得以实现。如表1 显示,所示在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就可以开始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对首次气管插管拔管成功率的提高有正性作用。

实施脱机方案的注意事项:要选择得当的机械通气模式,该研究使用的模式使患者呼吸肌群逐步的代替呼吸机做呼吸运动,对实施自主呼吸实验很有利。客观实施自主呼吸实验的基础是各项判断标准医护人员应该能熟练掌握,不要单纯为求成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该研究因所选例数及护理干预受人为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干预开始的具体时机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彦,周郁秋.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2):156-158.

[2] 徐磊,展春,张纳新,等.自主呼吸试验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学,2002,14(3):144-146.

[3] 朱波,席修明,骆辛,等.计划性脱机与经验性脱机的临床比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5):437-440.

[4] 马迎明,潘亮,刘又宁.应用T 型管和压力支持进行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比较[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5,9(5):277-280.

[5]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

(收稿日期:2013-05-21)

上一篇:爵士乐因素在格什温音诗中的运用初探 下一篇:当代汉字字体创意思路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