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时间:2022-08-29 03:03:20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摘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团队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其次要转变教师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再次要引导合作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新课标合作阅读 教学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th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training students' active explore,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innovative spirit, to develop the first team consciousness, make the student becomes the study partners; Next to transform teacher ideas, and make the students to become the study main body; Once again to guide cooperation reading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the new standard of cooperation read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从合作阅读教学这一方面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实施是教师把新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将理想课程转变为现实课程的最佳途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的重要性,才能投身到改革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并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做到:

1、认识传统教学弊端。语文教育本来就缘于生活,反映生活,我们应该清楚准确的认识到,“灌注式”的弊端,“应试教育”的不利;凭借新课改实施的机会,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运用有效教学形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要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给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教师的教,注意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师的教,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

4、明确教师地位作用。学习型社会中,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等等。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全新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团队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

现代社会,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集体观念的教育;重学生独立思考,忽视群体之间的合作;重师生的纵向交流,忽视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阅读教学应改变学生个体独立的学习方式,提倡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行“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因为有些问题靠个人力量无法进行,有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独立自主地探究,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完成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高低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为了发挥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这样,差生可以在优生的个别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供自我表现和自主发展的机会。又如为了合作过程中便于沟通,易于交流,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自然群体采取自由组合的方法,这样,学生合作的兴趣大,学习的效果好。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取辩论赛、集体汇报、评选最佳小组(组员)等方法,提高学生合作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勤于动手、勇于争先。这样,可以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三、引导合作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的合作阅读教学,是指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要做到: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探究,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与决心。

2、注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及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同学的提问谁能给予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较长的小说、故事等看谁能在快速阅读后准确地复述出来等等。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表现分给予鼓励,不失时机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激励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或小组进行探究,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3、引导合作学习,提高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学生经过个人努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教师的适当点拔外,让学生自由地寻找学习的伙伴,自由地选择探疑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是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除了那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外,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语”全班同学群策群力,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解疑办法,如:读书解疑、实验解疑、讨论解疑、图示解疑、联系实际解疑等,学生自由选择不加限制,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组织交流探讨,解决疑难问题。课上,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了解到的信息和疑惑。教师再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达到理清文章情感脉络,明确要研究的问题的目的。如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通过交流,学生收集作者鲁迅先生的信息非常的丰富。对本文的体裁、基本思路,了解得非常的明确,甚至对鲁迅先生在文章开头,先“抬”后“贬”,欲擒故纵,吊起读者胃口的写法,也能津津乐道。这让教者真正感受了合作研究、自主学习的好处。通过交流信息,教师引导、得出了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集中在①对第一段“三个副词”“总”,“只”“一味”的理解;②文中几处“中国人”的含义理解得勉强;③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与现代中学生距离太远,不好理解。

5、引导合作探究,寻求解决方法。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合作学习,恰好能肩负起这一使命。针对小组合作交流后遗留下来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如:引导理解“总是夸耀地大物搏”的“总”的含义时,教师用“移情”的方法,说:“黄某某总是将问题扯到篮球上”,(本班同学都知道黄同学,篮球打得好,其他方面一般,但又喜出风头。)从而分析出“总”字所具有的“夸来夸去只能夸一样”、“惟恐别人不知”、“底气不足”等内涵,并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只”和“一味”两个副词,允许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不求唯一答案。

6、给予中肯评价,激发学生求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八、九年级(各册)《语文》(语文出版社)

3、《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配语文版)主编莫尧道(语文出版社)

4、《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配语文版)主编吴雁驰(语文出版社)

上一篇:以绩效改革为契机,实现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双赢 下一篇:和谐的班集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