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平庸,做优质女人的四种“美德”

时间:2022-08-29 02:28:35

美颜必然凋谢,但内外兼修的美却会长久;

一点瑕疵能够造就个性,个性便会成就完美;

喜欢每个女人都会喜欢的东西:房子,车子,钻石,漂亮的衣服和美丽的化妆品……

追求新鲜的东西,但是,知道任何东西都会有保鲜期;

出位从来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而是一种新选择和新态度;

画了句号的感情,不要企图某一天忽然句号变成逗号,或者省略号;

……

这些,就是优质女人的生活定律。妇女节到来的时候,更多的女人关心的,便是如何走出平庸。虽然优质女人的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筑成的,但是,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用最基本的“美德”迎接优质的生活,比如健康、比如梦想、坚持和恬静!

人物:“台湾新女人”吴淡如,台大法律系毕业,台大中文研究所硕士,曾当过新闻人及大学讲师,目前是广播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有专业作家是她不变的坚持。十岁开始立志写作,世界各国的华文书店都可以找到她的畅销作品。

生活关键词:坚持

生活曲线:写作,捏陶,画画,到健身房跳舞,旅行,偶尔下厨和老公共度甜蜜时光。

吴淡如:时尚=坚持+冒险

文/曲梦

做女人,谁不向往成为吴淡如那样的女人呢?身兼作家、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等职,每样都能做到最好。从1995年至2002年,她连续8年被评为金石堂最受欢迎女作家第一名,被誉为“台湾畅销书天后”;她主持的《天天星期八》和《学分》在同类节目中拥有最高的收视率。更难能可贵的是,事业的成功从不耽误她谈恋爱,更不影响她享受生活,就这么从容散淡地得到了幸福与成功。

在台北,看电视的一档谈话类节目,一位风趣幽默的女主持与台中市长夫妇进行对话。跟着哈哈笑了半天,才恍然发现,原来这就是吴淡如啊!齐肩的中长发,淡雅的装束,比照片漂亮多了,难怪半天才认出。我可是她的忠实读者呢,她的书已读过不下15本。然后又在台北的各种杂志上看到她的专栏,以及对她的各种访谈,她在台湾的人气之旺可见一斑。吴淡如的书,以励志类为主,告诉你如何获得爱情幸福快乐成功,其实她自己的生活就是一部励志的时尚经典了。

吴淡如现被誉为“畅销书天后”,但当年,吴淡如曾被退稿100次,你想象得到吗?当时吴淡如还是大学生,每次有厚厚的信封寄来,同学都会起哄说稿费来了,让吴淡如请客。吴淡如觉得很丢脸,因为那里面永远都是退稿。后来林清玄鼓励她,他当初就是不相信自己写不好文章,于是每天练习写3000字的文章,几年后得遍了所有的文学奖。吴淡如就想,自己不必像他那么伟大,写1500字就可以了。于是从18岁起,吴淡如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也许就是这股倔劲让她成功了吧。

至于做主持人,吴淡如说她没有什么主持才能,只是敢冒险。刚开始主持电视节目的时候,有人打电话问她:那个电视台的经费是不是很少啊?要不然怎么会找你这样的人主持?幸好吴淡如向来善于“自我治疗”,她告诉自己:好吧!我的表现的确还不到职业水平,可是这样就打退堂鼓也很难看,就试着把这一季做完,看看有没有进步,反正人家给我主持费用,又给我练习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吴淡如的经验是,有时候,做事情只要有“上补习班”的心态,就会很快乐。人生当中,即使得到再多,仍是“死”路一条。你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因为你一定会失去一切,既然如此,你有什么不敢冒险的?

吴淡如谈过很多次恋爱,有过失败和遗憾。她说爱情要以互惠为原则,而不要互毁。要尊重对方,而非限制对方;要让爱情像鸟巢,而不是鸟笼。爱本身并不是一种迁就,不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而扭曲自己。如何获得成熟的爱情观?吴淡如的经验是,要不断地犯错,但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一直犯同样的错误,就会愈来愈退化。少女时代吴淡如敢爱敢恨,现在她的爱情观是好聚好散。

吴淡如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曾经在6秒钟内决定了自己第一次婚姻。现在的老公是多年老友,他们相交了8年,因为相信不会对彼此的生活造成重大改变才结婚的。老公很尊重吴淡如的志趣和选择,包括生活方式。吴淡如长时间一个人生活惯了,喜欢以自己独处的方式布置居家环境,还养了几只猫,这些猫喜欢与吴淡如同眠。老公接受了这一切,他从来不企图去“修剪”吴淡如。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现实主义就会找到幸福。

这就是“台北新女人”吴淡如,了解自己,看重自己,享受生活,懂得为自己找个好男人,并在工作上坚持自己,能够和整个世界沟通。

人物:画家郑燕,著名肖像大师王其智的关门弟子,8岁学画,19岁开肖像画廊至今。

生活关键词:梦想

生活曲线:吃饭,作画,睡觉;偶尔去蹦迪,或者化装成男人独自去采风。

郑燕: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文/ 丁可

郑燕的作息时间表:

8:30起床。

9:00在家作画。

12:00吃饭。午睡。

13:00到画廊。

18:00作画。

19:00吃饭。打烊。回家。

20:00作画。

24:00睡觉。

这样的生活,看来枯燥,也自由。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其中的苦与乐。1986年,19岁的郑燕开始用画笔支撑自己的人生,成了兰州市第一家私人画廊的主人。那时的苦和累,她不想提及,不是逃避,只因释然。

每年的八九月份,她会背着油画箱外出采风,为了安全,她特意穿上男装。在藏区,住在当地人家,她贪恋漂亮的藏袍,主人说送给你好了。她兴奋地穿上,连日来的水土不服、老胃病的折磨都抛却脑后。在新疆,俊美的一张张脸孔和浓墨重彩的自然风物,尤其令她迷恋。她贪恋一切入眼的景致,哪怕跋山涉水、方便面果腹、甚至饿晕在荒野,仍然乐此不疲。

儿时的爱好能够成就终生的事业,是幸福。8岁学画,19岁开肖像画廊,开了12年。这期间,凭借灵气和潜力,她先后师从著名油画家葛悭、肖像大师王其智(为天安门、新华门等绘制肖像),名师的指点让她受益匪浅,为她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然而勤奋和努力从未停歇,随着画艺越来越好,画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她现在的目标是拼命画画,攒够了钱,去北京开画展。个展的费用是15万元,她必须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创作100幅画作。每幅作品付出的心血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一幅作品,最快一周、一般两三个月、动辄半年才能完成。为了作画,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见人不出户,手机关掉,人间蒸发一个月。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平常如你我的,恐怕手机一天不响都会心神不定吧?所以,漫长创作过程中不只是灵感飘忽激情跃动,更多的是难言的寂寞和压抑,更需要持久的毅力和定力。

身心俱疲的时候,她就放下画笔,去蹦迪,疯狂地蹦,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丈夫永远是全程的忠实陪伴,陪她跳到大汗淋漓,灵魂出窍。尽管他未必喜欢,但他知道,这种方法对于她,是最好的减压方式。她高兴,他就高兴。歌里唱得好:因为爱你,所以心就特别软。婚后,他放弃了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和她一起经营画廊。因为爱,也因为被触动,停笔多年的他也拿起了画笔。当然,她的画卖得比我的好喽。他谦虚地笑说。她骄傲于他亲手为她做的白色风衣和白裤子,用来配她最爱的黑色靴子,真是绝配。商场里她看上的衣服,他只要看一眼,就能仿制一件同样的给她――还有什么比穿着丈夫亲手缝纫的衣服更浪漫的事儿啊。

我的性格十八岁以前不是这样的,她说。对着画布,动的是手和心,嘴的功能渐渐退化了。但内敛敏感的心却给了她更宽广平静的创作空间,她的画也因此充溢着同样凝重忧郁的气质,并因此在业界独树一帜。但她不是个忧郁的怪物。她爱美。每天都化精致的妆,必须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漂亮,才能端端正正地坐在画架前拿起画笔――尊重自己,也尊重作品。她追求完美。家是自己一手设计的,欧式家具是从深圳托运过来的。她的西画作品和欧陆风情的家很登对。最得意的是自己设计的电视柜,通明的玻璃台面下是蓝色打底的白色石子,像极了蓝的海白的沙。她有和睦的大家庭。周末的家庭聚会上,她和父亲拉着拿手的二胡,弟妹们弹钢琴、吹笛子,儿子吹萨克斯,好一派祥和温馨。15岁的儿子说她是个好妈妈,因为天赋和熏陶,儿子两三岁就爱上了绘画,如今在学校也小有名气;儿子也说她不是个好妈妈,因为妈妈从来不做家务,苦了爸爸,不过,撒起娇还是缠着妈妈。

美的东西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就像油画,就像郑燕的世界,有天性的灵气,单纯美好。在那里,绘画是最初的也是最终的梦想,生活的打磨、日子的生息是翅膀。

人物:瑜迦师付珍,兰州人,2000年,当妈妈三个月后开始练习瑜迦,并于2004年8月在兰州开设第一个专业的瑜迦会所。

生活关键词:恬静

生活曲线: 练瑜迦,上课,看书,听音乐,然后定期地给儿子打电话、看儿子。

付珍:恬静生活的三个愿望

文/江有汜

生活是需要愿望的,有愿望的生活,才有了亲切感和落脚点。但是,大多数的人,愿望总是不自觉地变成目标、压力或者野心。生活不是无所事事,就是变得疲惫不堪,从来不会在宁静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愿望之间找到支点。

见到付珍的第一眼,我就捕捉到了这样一个支点,恬静却不慵懒的女人,身后的一大片竹帘和着她的性格,工作和生活,都是默默地幽静地滋长。

第一个愿望:和儿子一起生活

看到付珍后,你绝对想象不到,小时候的她是个顶顽皮的小女孩,性格刚烈要强,根本不像个女孩,父母问她想做什么,付珍的选择出乎人的预料――学武术。

从此,付珍拜师练起了武术。然而,选择武术道路的付珍并没有走多远,在体校的入学考试中,她落选了。当时的付珍,和很多女人一样,有着一种容易嫉妒、不平衡感很强的性格。看着有些不如自己的人凭者背景进了体校,而自己却落选,就放弃了武术,开始自己的创业道路。

生活之路一直走得崎岖,懵懵懂懂地付珍一下子就闯进了婚姻的圈子。直到怀了孩子,付珍才冷静了下来,她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首先,最重要的是孩子,这是一个新的生命,要给他最好的生活。经过慎重考虑,付珍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决定用三年的时间精心照顾孩子,连她自己也没有料到,这样一个决定会从此改变她的生活。

孩子三个月后,闲在家的付珍无意中发现瑜迦。一种原始的冲动让她走进了瑜迦的生活,看着关于瑜迦的书和录像,学着上面的动作就自己练习起来。

瑜迦对付珍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她的性格,她开始变得平静起来,遇到事情不会再急躁。心态的改变,也让她开始更多地想到自己的婚姻,无休止的争吵,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在艰难地维系了两年之后,付珍选择了离婚。由于没有经济能力,孩子交给了前夫抚养。

重新回到单身后,付珍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瑜迦中,这是她的生活,也是她的事业。现在她坚持每月去前夫的老家看一次儿子,每周给儿子打两次电话。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计划,三年之后,要让自己的事业有起色,然后把儿子接来,和儿子一起生活,是她最大的愿望。

“可是,你的前夫会把孩子还给你吗?”

付珍却不是很在意这样的问题,她是儿子的母亲,有责任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也有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权利。一切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去争孩子属于谁。

第二个愿望:光彩照人的气质

现在的生活,简单了许多,练瑜迦、给学员们上课、看书、听音乐、学英语。就这么简单,除了身边的人,也没有什么朋友,一切透明得像一张铺在阳光下的白纸。

“一个人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寂寞和孤独呢?”

“是的,在以前,孤独的时候就容易烦躁。但现在不会,其实,孤独并不是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有,大多数人,在人多的时候也会孤独。孤独往往是一种习惯,重要的是学会超越。过分地忧伤,其实很傻。练习瑜迦之后,我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望,感到寂寞的时候,开大音乐,或者唱唱歌,很快就能控制自己了。”

“我接触到的很多女人,由于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少女时代一直埋头读书,进入社会后,又忙于适应职场,结婚以后,还得担着家庭的责任,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许多人出现了精神紧张、焦虑、体力不支,容颜衰老,形体改变,各种疾病也开始困扰女人。”

女人要学会关心自己,把女性的柔美发挥的淋漓尽致,只有气质上得到飞跃,才会更加光彩照人。

第三个愿望:

建一个瑜迦静休中心

付珍的第三个愿望,也是她最美丽的愿望:她希望在兰州郊区建一个瑜迦静休中心。在这个中心里,你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做短暂的静休,也可以住上一两个月,体验一种和自然亲近的宁静的生活。瑜迦静休中心,一定要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有清新的空气,宽广的农田。在瑜迦静休中心静休的时候,大家早早地起床,吃得都是素食,然后在大自然中练一会儿瑜迦,干一点简单的农活,晚上,大家自由地交谈,守着篝火谈心、唱歌……付珍在描述这些的时候,脸上一直带着恬静的微笑,是啊,这个美妙的境界,是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愿望。

付珍的生活就讲到这里,现在,请你互握双手,想想你自己的生活愿望吧,我相信,有愿望的时候,一定是美好的、宁静的、快乐的。

人物:企业经理袁晓岩,第一个把“亚健康”概念带入兰州的年轻漂亮的女老板,年轻的心态让她在接近中年的时候喜欢上了轮滑,并开设了自己的轮滑俱乐部。

生活关键词:健康

生活曲线: 往返于温哥华的家和兰州的事业之间,在家做饭、洗衣,相夫教子;在外精明强干,苛求完美。

袁晓岩:离那方美丽近些,再近些

文/丁可

从小,袁晓岩就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上幼儿园就开始做报幕员;读书的时候,能歌善舞,徒手拳打得有招有式、干净利落,男生们都很佩服。至今,母校校志上还记录着她当年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的事迹。天性的灵气和素来的优越感让袁晓岩一直保持着我行我素、标新立异的鲜明个性。1988年,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如愿留在兰州某报社做记者。

身材娇小,精干漂亮的袁晓岩一直渴望超越自己。否则,她当初不会放弃稳定优越的工作,南下广州。在广州当打工记者,一肚子文学梦的她切身体会到市场经济带来的心理震荡。后之所以弃笔从商,与其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如说是找到了挑战自我的一个出口。于是,这个曾醉心于写诗弄文的女子只身跳进了汹涌叵测的商海。1996年,积累了一些从商经验的袁晓岩回到了兰州,成为兰州引进螺旋藻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引进亚健康概念的第一人。在90年代中期,在这个经济不发达内陆城市引进如此的新锐概念,她实在算是个“吃螃蟹”的人。怀揣一万元钱独自创业,其中的艰难毋庸多言。那时,自信于她,是最有力的支撑。两三年后,公司渐入正轨,越做越顺,她也成为香港生基国际集团在西北地区的机构――甘肃生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除了经营保健食品,更让她沉迷其中的,还是传播健康的新理念,建立都市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树立健康的养生方式。

事业如日中天,但在袁晓岩的内心,灵动的火苗从未熄灭。因为一次业务关系,她偶然发现轮滑运动在上海很风靡,于是,她和丈夫动了开创新项目的心思。回到兰州,经过一番考察调研,她觉得这是个有潜力的事业。很快,他们开办了兰州第一家轮滑俱乐部,开业半年来,很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岁月的沉浮也许磨去了曾经锐利的锋芒,但也沉淀了为人处世的平和豁达。一直游弋在商海的袁晓岩不喜欢女强人这个字眼,她其实是很有小女人情调的。她热爱旅游,最长远的理想是周游世界。虽然事务繁忙,但爱读书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她说,学力(学习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对于她来说,读书是提升自己、平和心态的好方法。2002年,在工作之余,她还取得了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作为一个母亲,她心思缜密。因为感慨于国内外教育的差距,为了让女儿有更广阔的未来、自己有一番新的天地,她和家人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为了使女儿尽快摆脱孤独和陌生感,适应新环境,她和丈夫特意举行了多次小型的家庭聚会。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不仅大人们加强了彼此的沟通了解,更让每个家庭的小朋友也彼此结识,建立感情。很快,女儿爱上了自己的新家和新伙伴,不过,她还是常跟妈妈念叨,她多么想念兰州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因为公司在兰州,袁晓岩每年要往返两地三四次。丈夫始终是最忠实的陪伴,他说,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在一起。有丈夫相携左右,奔波的辛苦又算什么呢?袁晓岩说,我是力量型加完美型性格的女人,比较自我中心;而丈夫是活泼型加和平型性格的男人,更加包容随和。这种彼此互补的个性,让既是工作伙伴又是夫妻的两人,有了更好的融合能力和化解矛盾的默契。

她说,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我是个家庭第一的女人。在温哥华的家里,她是个地道的家庭主妇,做饭、洗衣,相夫教子。她的招牌菜是麻婆豆腐,西式猪扒也做得拿手。女儿放周末长假的时候,一家人会去海边拣贝壳,然后满载而归,回家饱餐一顿。她还是女儿的游泳教练、乒乓球教练,这些可一直是她的长项呢。

回到公司,她的角色就转变成精明强干、外柔内刚的袁总。工作中,她可能会对任何细微的环节都苛求完美,她也会望着那个被自己开除的不称职的员工的背影,隐隐难过,因为不忍,因为善良。

袁晓岩,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多棱的侧面和蓬勃活力的女性。她说,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次,她还会选择这样的活法,充满挑战和乐趣。她的心中永远有一处远方的美丽风景,她一直不停歇地走啊走,让自己离那方美丽近些,再近些。

编后:最后,我们再把吴淡如的《幸福人的座右铭》送给您,希望所有的女人幸福快乐!

你要的是什么样的幸福?你观察过自己的需要吗?

幸福,常常被忘记,需要被提醒。

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受,是一种状态。要是自己觉得生活得很幸福,那实在是幸运的事。虽然我们拥有的不多,没有让人艳羡的金钱、权势,没有名震寰宇的大名,但我们真实地活着,我们拥有平凡的生活,感到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都没有虚度,这就足够了。幸福完全在于自己――对于自己的能力、品德、所处的环境,以及碰到的机遇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就会找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就会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恬静、从容。

上一篇:浅谈卵子是怎样产生和排除的 下一篇:家有耍赖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