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29 01:59:50

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问题是引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大连市及其帮扶对象朝阳市为例,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视角对两市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朝阳市等辽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存在人口流出严重、人力资源增长速度慢、就业人数甚至呈现负增长的问题;在质量上存在就业者受教育水平低、就业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存量增幅过小的问题;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与人力资源匮乏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并加剧的非良性循环关系。

关键词:辽西北;人力资源;朝阳市;大连市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1-0075-07

一、引言

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做出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辽西北地区包括阜新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由于自然、区位等条件制约,多年来三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其它地区比较相对滞后。突破辽西北战略就是要使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大持续增幅,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优化的不足无疑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Hausert早在1959年就曾提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人力资源获取的限制。Jorah和MusaL研究认为人力资本相当于知识积聚,对经济的持续增长意义重大。Tung和Havlovic 也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充足的受教育和技术水平高的劳动力供应,并且缺乏发展和管理这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政策与经验,那么经济、工业和技术部门的快速与重大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

既然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从国外相关研究看,Tung和Haylovict以原本经济欠发达的波兰和捷克为例,提出转型经济中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对解决结构性失业极为重要;Li等对中国后改革(Post―Reform)时期的人力资本问题进行过探讨。虽然还有其它一些学者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问题做过有价值的研究,但我们尚未检索到专门针对中国某个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从国内相关研究看,杨星等以中国西部为例提出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存在数量与质量比例失调、人才流失、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老化趋势、人才管理缺乏市场运作等诸多问题。杨衍佐指出欠发达地区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市场配置程度不高。杨林和李正升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除王慧娟以辽西北地区的调查为基础,指出欠发达地区存在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较低、富余劳动力数量多以及就业机会相对少等问题之外,国内专门针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问题的探索,大多将研究对象集中于我国西部地区,专门针对辽西北地区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当缺乏。

本文以大连市及其对口帮扶地区朝阳市为对象进行人力资源双案例对比研究。朝阳市是辽宁省辖14个市中最西部的一个城市,国土面积省内最大,但经济发展水平却是全省最低。朝阳市主要经济指标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1/3,甚至低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许多地级城市,可以说,朝阳市属于“中国东部地区的西部”,对于研究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问题颇具代表性。同时,同处于辽宁省的大连市经济发展迅速,属于有代表性的经济发达地区。朝阳市与大连市同处于辽宁省,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等相对外省城市更具可比性。首先,本文从人口、人力资源总量和就业人员数量3个方面,以大连市为参照,对朝阳市的人力资源进行数量分析;其次,本文从人口教育基本情况、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源结构3个方面,以大连市为参照,对朝阳市的人力资源进行质量探索;最后,本文针对朝阳市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概括出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二、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人力资源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量。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所界定的人力资源为18―60岁的人口。通过对朝阳市人口资源、人力资源总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与大连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厘清朝阳市人力资源现状,并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人口资源分析

1 两市总人口数对比分析

人口资源是人力资源的蓄水池,因此,分析人力资源应从分析人口资源人手。从总人口的绝对额上看,朝阳市人口多年来仅为大连市的3/5左右。2000年,朝阳市总人口数为334.2万人,大连市为551.5万人,是朝阳市的1.65倍;2001年,朝阳市总人口数为334.6万人,大连市为554.6万人,是朝阳市的1.66倍;到2007年,朝阳市总人口数为340.2万人,大连市为578.2万人,是朝阳市的1.7倍。由此可见,朝阳市总人口数虽然在逐年递增,但与大连市的差距却在逐年加大。

从总人口的增长率看,近年来,朝阳市总人口数逐年稳步小幅增长,但人口增长率一直低于大连市人口增长率。2001-2007年,朝阳市总人口数持续小幅增长,分别增加了0.4万人、0.6万人、1.3万人、0.4万人、1.8万人、1.4万人和0.1万人,其中,2005年增加额最大,为1.8万人。但从总体上看,朝阳市的人口增长率一直低于大连市,且差距在逐步拉大。2001年,朝阳市总人口数增长率为0.12%,大连市为0.56%,是朝阳市的4.70倍。2002年和2003年差距逐年减小,2002年,朝阳市总人口数增长率为0.18%,大连市为0.60%,是朝阳市的3.32倍;2003年差距达到最小,朝阳市总人口数增长率为0.39%,同期大连市总人口数增长率为0.41%,是朝阳市的1.06倍。但在随后的几年中,朝阳市与大连市人口增长率的差距又逐步增大,2007年达到最大值。2007年朝阳市总人口数增长率仅为0.03%,而大连市为1.07%,是朝阳市的36.26倍。

2 两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分析

朝15日1节人口自然增长率于2001年大幅下降后稳步上升。2001年朝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达到0.37%。从2001年开始朝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步上升,2002―2007年分别为0.40%、0.49%、0.52%、0.56%、0.54%和0.52%,2005年达到最高,增长率为0.56%。近年来,朝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大连市。2000年,朝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6%,大连市仅为0.18%,朝阳市①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朝阳市统计年鉴》、《大连市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各年相关资料。是大连市的4.22倍。2001年朝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达到0.37%,但仍高于大连市0.23个百分点。2002年,虽然两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差距逐渐减小,但朝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是大连市的1.48倍。2003年,大连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增长率为-0.05%,朝阳市为0.49%,比大连市多了0.54

个百分点。2004年,大连市人口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增长率为-0.25%,为近7年人口增长率最低点,朝阳市人口增长率却在连续3年攀高,达到0.52%,比大连市高0.77个百分点,为近7年内差距最大点。2005-2007年大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好转,分别为0.13%、0.11%和0.17%,但依然与朝阳市人口增长率相差0.4个百分点左右。可见,朝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大连市。

3 两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对比分析

通过如上对朝阳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状况的分析发现,朝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恒大于大连市,但人口总增长率却恒小于大连市。揭去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遮掩,呈现出来的则是朝阳市人口持续流出和大连市人口持续流入的现实。这种“流入”、“流出”带来的人口增长率为人口机械增长率,①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则代表人口流入;相反,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则代表人口流出。

朝阳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7年中一直小于零,即朝阳市从2000-2007年除去自然增长人口外,原有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且逐年加重。可见,朝阳市人口流出严重。朝阳市2001年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25%;2002年和2003年有所好转,分别为-0.22%和-0.10%,但依然处于人口流出状态;2004年人口流出严重,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40%;2005年有所好转为-0.03%,但依然为负;2006年再次下降,达到-0.13%;2007年人口流出为7年中的峰值,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49%。可见,朝阳市人口流出近7年呈现出逐渐加重的态势。相比之下,大连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直为正数且处于较高水平,7年中呈波动上升态势。离开朝阳市去外地谋生的人口,多为有劳动能力的人。人力资源的流失,是影响朝阳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力资源总量分析

1 两市人力资源总量对比分析

从人力资源总量看,2004-2007年间,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实现持续增长。2004年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为221.3万人,2005年增加到224.3万人,增加了3万人,增长了1.36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2.5万人,增长到226.8万人,增长了1.11%;2007年继续小幅增长,达到227.7万人,增长了0.9万人,增长率为0.40%。

但与大连市相比,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始终低于大连市,大连市2004-2007年人力资源总量分别为382.9万人、392.9万人、401.7万人和406.7万人,依次是朝阳市的1.73倍、1.75倍、1.77倍和1.79倍。由此可见,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较少,且与大连市差距逐年拉大。

2.两市人力资源总量增长速度对比分析

从人力资源总量增长速度看,2004-2007年,朝阳市人力资源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如表1所示)。2005年朝阳市人力资源增长率为1.36%;2006年为1.11%,减少了0.25个百分点;2007年为0.40%,比2006年减少了0.71个百分点,比2005年减少了0.96个百分点。

虽然大连市的人力资源增长速度也在放缓,但其增长速度仍然快于朝阳市。2005年大连市人力资源增长率为2.61%,是朝阳市的1.93倍;2006年为2.24%,是朝阳市的2.01倍;2007年为1.24%,是朝阳市的3.14倍。即使不考虑大连市因人力资源基数大于朝阳市而致使前者增长速度放缓的因素,朝阳市的人力资源增长速度也低于大连市,且增速差距在逐年拉大。

3.两市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对比分析

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比重略有上升,但上升速度逐年降低。2004年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比重为65.69%;2005年为66.22%,比2004年多0.54个百分点;2006年为66.69%,比2005年上升了0.46个百分点;2007年为66.93%,比2006年增加了0.24个百分点。2005-2007年,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比重的增长率分别为0.81%、0.71%和0.36%,增长速度在逐年下降(如表1所示)。

与大连市相比,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始终低于大连市。2004年大连市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比季为68.18%,比朝阳市多2.49个百分点;2005年为69.50%,比朝阳市多3.28个百分点;2006年为70.21%,比朝阳市多3.53个百分点;2007年为70.34,比朝阳市多3.41个百分点。可见,朝阳市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比重始终低于大连市,且差距也在加大。

从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比重的增长速度看,虽然朝阳市与大连市都在降低,两市差距在逐渐减少,但大连市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朝阳市。2005年大连市人力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数比重的增长率为I.94%,是朝阳市的2.37倍;2006年为1.02%,是朝阳市的1.47倍。这表明,朝阳市近几年人力资源总量状况在逐渐好转,但和大连市差距依然较大。

(三)就业人员数量分析

1 两市就业人员数量绝对额对比分析

从总量上看,朝阳市就业人员数量在波动中略有下降。2005年朝阳市就业人员数量为174.6万人;2006年为170.8万人,比2005年下降了3.8万人,降低了2.18%;2007年为173.5万人,比2006年略有上升,但依然比2005年少1.1万人。2005年大连市就业人员数量为336.5万人,是朝阳市的1.93倍;2006年为352.4万人,是朝阳市的2.06倍;2007年为364.5万人,是朝阳市的2.10倍。可见,朝阳市就业人员总数远低于大连,且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

2 两市就业人员数量增长速度对比分析

2006年朝阳市就业人员数量出现负增长,同比增速为-2.18%;2007年好转,同比增速为1.58%,但较2005年依然呈现负增长。与大连市相比,其同比增速远低于大连市,大连市2006年就业人员数量的同比增速为4.73%,比朝阳市多6.91个百分点;2007年为3.43%,是朝阳市的2.17倍。此外,2006年与2007年大连市就业人员的同比增幅分别是朝阳市的5.18倍和4.18倍。可见,朝阳市就业人员数量增幅小,就业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是制约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人力资源质量分析

(一)两市人口教育情况对比分析

从学校数量看,2008年朝阳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7所、普通高中30所、普通初中184所、普通小学917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从层次分布看,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数量较多,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偏少,普通高等学校只有1所。与大连市同期相比,朝阳市小学数量比大连市多55所;普通初中数量比大连市少15所;而普通高中比大连少50所,不到大连市的1/2:中等职业学校比大连市少51所,是大连市的1/4;普通高等学校与大连市差距更大,仅为大连市的1/21。从朝阳市学校层次分布看,朝阳市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较高,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以

及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与大连市相差甚远。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人口在九年义务教育后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这是造成朝阳市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从在校生人数看,朝阳市各层次学校在校生人数均少于大连市,且差距较大。2008年,朝阳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为4 201人,大连市为219 978人,是朝阳市的52.36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为32 195人,大连市为68 130人,朝阳市仅为大连市的1/2;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为69 029人,大连市为114 499人,是朝阳市的1.66倍;普通初中在校生人数为143 527人,大连市为201 506人,是朝阳市的1.40倍;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为234 542人,大连市为335 766人,是朝阳市的1.43倍;特殊教育在校生人数为698人,大连市为1 484人,是朝阳市的2.13倍。适龄入学的人数少,或适龄入学的人外出打工,以及历史形成的教育不发达,是朝阳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但是,朝阳市普通小学比大连市多55所,而在校生人数却是大连市的2/3;普通初中仅比大连市少15所,而大连市普通初中在校生人数却是朝阳市的1.40倍。这说明,朝阳市的学校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在校生人数少。由于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硬件、软件和师资配备等都与学校的规模呈正相关,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朝阳市的教育状况与大连市相比是落后的。

(二)两市人力资本存量对比分析

据1%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05年朝阳市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3年,比2000年增加了0.3年。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5.6%,比2000年提高了1.O个百分点,就业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2005年,大连市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6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100.1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8.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49.2万人。与2000年11月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18.4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9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16.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23.1万人。据此数据,假定各年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相同,我们使用人力资本存量度量公式计算得出朝阳市与大连市2000-2007年各年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两市的人力资本存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人力资本存量增幅明显高于朝阳市。

(三)两市人力资源结构对比分析

对于人力资源结构分析,本文采用国内学者解韬的方法,用从业人员产业结构指标进行分析。

朝阳市从业人员的三次产业分布自2005年以来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日趋合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在逐年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在大幅上升。2005年朝阳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9.46:20.40:30.14,2007年调整为45.62:21.95:32.4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每年以1.89%的速度递减;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每年以0.79%的速度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速度最高,平均每年以1.16%的速度增加。这说明,朝阳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构成已经在向合理方向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个结构仍然不合理,特别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减少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增加的任务还非常重。

2005年大连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22.08:30.82:47.10,已经优于朝阳市2007年水平;2007年大连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19.86:31.06:49.08,更是远优于朝阳市的同期水平。这说明,虽然在2005-2007年间朝阳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与大连市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大约为3:25:72的比例。因此,朝阳市人力资源系统内部的结构尚不协调,要达到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大体合理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依据在朝阳市进行实地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和统计年鉴等二手数据,本文对朝阳市人力资源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以此窥视辽西北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们认为,辽西北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在人力资源数量上存在人才与人口流出严重、人力资源匮乏、就业人数少的问题

首先,辽西北欠发达地区人才与人口流出严重。以朝阳市为例,“九五”以来,据对朝阳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每年回朝阳市工作占考取外市大学的人数统计,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回朝阳市工作的不足1/5,而非师范类的毕业生竟不足1/20。这等于朝阳市在有限的教育投入和相对落后的教育设施条件下,辛辛苦苦地为外地培养人才。同时,与其他辽西北欠发达地区一样,虽然朝阳市人事部门和各用人单位每年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各地大专院校、人才市场招聘人才,但引进的人才寥寥无几,与急需的人才数量相比,几乎是杯水车薪。此外,有能力去外地谋生者,或外出打工,或举家迁离朝阳市。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马太效应”,对辽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了极大伤害,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其次,辽西北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总量匮乏,且增长缓慢。人口作为人力资源的蓄水池,为人力资源提供着后续动力,人口增长数量低将直接影响地区的人力资源总量。例如,朝阳市虽然在地域上堪称辽宁省国土面积最大市,但因其总人口的基数小,因此,虽然人口增长率高、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人口大量流出,致使人口增长率小于人口自然增长率,造成人口增长不足,从而导致人力资源总量匮乏。

最后,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就业人数少且增长缓慢。调查数据显示,朝阳市就业人数近3年中在波动下降,增长速度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就业人数少且增长缓慢,是人力资源数量不足的必然结果,从而也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在人力资源质量上存在受教育水平低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首先,辽西北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较低。调查结果表明,朝阳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与大连市相差悬殊。中等职业学校少,该层次教育就跟不上,这往往造成企业急需的技工缺乏,限制企业发展。而更高层次上的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的缺乏,则直接造成整个朝阳市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不足,从而严重制约着朝阳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朝阳市普通小学的数量比大连市多55所,但其在校生人数仅为大连市的2/3,这说明朝阳市的小学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一个地区的人口在早期和初等教育上的先天不足,无疑将使后续的中等和高等教育相差更多。而教育上的落后必然对经济发展产生长久和深层次上的负面影响。

其次,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往往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以朝阳市为例,虽然2005-2007年间朝阳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幅度比大连市大,却仍然和大连市有很大差距,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从产业结构来看,朝阳市人力资源系统内部的结构是不协调的,三次产业从业人

员结构的调整还任重道远。

3 辽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匮乏之间互为因果并加剧的非良性循环

人力资源匮乏是造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欠发达的主要原因,而地区经济发展的欠发达又使其人力资源增长速度放缓。事实上,辽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现状之间已形成如下的非良性循环:较差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一+较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一人力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一较差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

(二)政策建议

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首先,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应提高办学层次,着力培养适合本地需要的人才。以朝阳市为例,目前,朝阳市仅有朝阳师专1所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5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45人。该校的教师队伍除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与国家规定的本科大学师资学历标准尚有10人缺口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已全部达标。鉴于此,朝阳市应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尽早把朝阳师专升格为本科大学,以提高朝阳市的办学层次。

其次,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应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建设好实训基地。在赴朝柴、朝工、朝纺等几家大企业调研时了解到,目前,从当地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脱节严重,学生学到的知识陈旧、不实用,远不如企业现有的实训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用、好用。因此,朝阳市应在加大当地技术学校教育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现有实训基地的同时,采取多元投资或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新的实训基地,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实训基地应具备教育实训功能、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和科技服务功能。

最后,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的途径,即采取政府投资与国家、省属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为欠发达地区培养本科及以上人才。例如,朝阳市可以利用大连市与朝阳市对口帮扶的有利条件,委托大连市高校为朝阳市培养各类紧缺人才;抓住辽宁省实施“培养紧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机遇,争取政策倾斜,培养朝阳市紧缺的本科层次人才。

2 激活辽西北欠发达地区现有人力资源存量

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应该大力开发和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这方面工作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利用本地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并适当聘请一些外地或国外的专家、教授,也可以请本地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师资,大规模地培养实用型人才。二是对各行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可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送出去,就是选拔优秀人才送到大专院校或国外培养深造;请进来,就是与高等院校联合,在本地举办研究生或本科生校外班,为企业实行“订单教育”,由外地院校定期派老师来授课,学员毕业后仍回本单位工作。三是可由各行业或单位分别聘请国内外专家到朝阳市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不断更新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 采取“借水养鱼”和“借才生财”的办法吸引与利用外地人才

受地域、交通、环境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外地人才大多不愿到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工作。解决办法是:这类地区可以鼓励企业将部分科研和产品开发机构建到发达地区去,以使科研人员可享受当地同类人员的工资待遇。其户口落在当地,住房在当地解决,从而也就不存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人才吸引方面的差别,此为“借水养鱼”。“借才生财”就是与外地知名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利用发达地区的科研条件和智力资本为欠发达地区企业研究和开发产品,这既可避开引进人才中的阻力,又能提高当地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对增强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有裨益。

4 通过经济利益机制创新留住人才

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应在深化人事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与时俱进地提高当地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工资与福利待遇;制定各种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对急需的高层次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采取高薪引进或聘用政策;政府、企业、社会应多方筹措资金,尽快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和人才公寓,加大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对引进的外地人才和外籍大学毕业生在落实户口及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方便快捷的服务,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不断创新打造出一个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小环境。

上一篇:高盛集团发展模式及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成长型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管理调研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