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的探讨与分析

时间:2022-08-29 01:34:54

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的探讨与分析

摘 要:山西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双重目标,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双重性质。该文则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自然

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认清这一基本目标,就要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大局出发,按自然规律办事,从整体效果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统筹规划等原则,进行生态经济分区,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总结退耕还林、封山(沙)育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未来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制定以县级为基本单位的工程规划。制定规划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兼顾近期经济发展和保护基本农田的要求、以培育和提高群众的长远生活能力及生存发展能力为最终目的。

一、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山西尚有一部分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靠消耗自然资源为生,这是造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作为传统的农牧业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很强,这一特点决定了调整农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是西部经济起飞的关键和生态建设的切入点。应结合当地情况,寻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农村能源建设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逐步改变靠烧柴做饭取暖的传统方式,鼓励和帮助农民使用煤炭、天然气、沼气、太阳能、风能和电能,首先解决农民的吃饭、烧柴和饲草等问题;第二步还要致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由于山西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恢复植被的直接经济效益的重心不能放在木材生产上,而应该放在非木材产品尤其是果品类等不破坏生态环境的采摘性产品的加工升值上。因此,需要在对经济林发展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关的植物资源,扶持其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培育,逐步做到依靠市场和经济利益来带动山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二、加强对现有植被的保护力度

要切实加强对现有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植被的保护,扭转管护不力的现状,强化管护体系建设,巩固多年治理的宝贵成果。全面认真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的意见》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依法护林、依法治林的工作力度,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要以林业公安局、派出所、乡镇林业工作站为依托,组建各级封禁管护队伍,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林业企业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思想与模式,提倡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兼顾经济效益,利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良机主动寻找和发展替代产业,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山西生态脆弱,又十分敏感,属于抗干扰性脆弱。在人为干扰下极易退化,而且退化后不易恢复。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应以人工辅助为主,封育是关键,否则难有成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与耕地、草地大不相同,造林后不进行较长时间的封育,其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难以演替为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类型,导致其上的树木仅是长在农地或草地的树木群体,而难以形成有机的森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效能因而大打折扣,背离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追求的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三、遵循植被分布规律设计合理的林草植被

天然植被是依据水热条件有规律地呈地带性分布。山西自然植被丰富多样,既有水平分布的森林、森林草原(或草旬)、干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等植被体系,也存在垂直分布的森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等植被体系。这些植被分布是在相应气候带,经过长期适应和自然选择形成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恢复或重建被人为破坏的自然植被系统,而不是人为地改变其基本分布格局,不是“与天争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把恢复植被/生态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在山西,森林带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550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在该地带建造大面积乔木林一般没有问题,但仍存在树种选择和结构配置问题。在森林草原地带,森林只能分布于水分条件较好的沟坡,梁坡因水分原因大面积乔木林生长己受限制,应以营造灌草植被为主,稀疏混交一些乔木树种,不能强行发展经济林;高海拔地区和退化严重的草场要推行封山绿化、退牧封育等措施;沙漠化地区不宜种植乔木,否则会加剧土壤水分的蒸散,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要谨慎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应以还草和恢复天然植被为主;在草原地带大面积营造乔木林,则因水热条件不足没有适宜树种而难以成功。目前在草原带甚或荒漠草原带建造的人工乔木林多为小老树,其根本原因是连背了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在这些地带可以生长一些乔木树种,但并没有适宜成林的条件和树种,应建立以草灌为主的植被或稀树灌草植被。

四、结束语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塑造景观,维持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是遵循森林生态学、环境保护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结合植物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和工程技术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通过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应用,改变现有的林业生产结构,使林业的发展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农、牧等其它各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礼先.林业生态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马世骏,王如松.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2009,(4).

[3]马世骏.加强生态建设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

[4]汪敏,颜京松,吴琼.生态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4.

上一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