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将引领5万亿利好

时间:2022-08-29 01:33:12

“全面二孩”的政策终于放开了。2015年11月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2050年可增加约3000万劳动力,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2%,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当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0.5%左右。

“全面二孩”终放开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公布,民众期待已久的“全面二孩”政策终于放开。与此同时,实行了三四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即将终结。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王培安表示,实施“全面二孩”后,家庭规模会有所扩大,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亲缘关系,增强家庭的代际支持、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发展。

《经济》记者从卫计委网站了解到,当前20-44岁已婚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3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全国平均家庭规模约为3.02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全面二孩”政策迅速放开的背后,是为了改变中国人口已经逐渐显现的独生子女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实行三四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产生了1.5亿名独生子女。

同时,中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人口加速增长的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14年中国的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已经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而0-1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连年降低。

据悉,此次在“单独二孩”放开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放开了“全面二孩”政策,或与“单独二孩”政策遇冷有密切关系。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之前,有关部门曾经预测每年会增加新生人口200万人,但事实证明,这一估计大大超出了现实。2014年,全年出生人口仅增加47万人。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万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中仅有145万提交了再生育申请。

“我和家人连第一个孩子都没想好什么时候要呢,大家就都开始讨论第二个孩子的事儿了”,身为80后的张女士对《经济》记者说。据了解,有这种想法的80后不止她一个。

不可否认的是,“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这不仅仅是一条在我国农村常见的计生标语,也早已深深刻在广大80后的脑海里。

“全面二孩”政策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那天,身为正处于黄金生育期的70后、80后,大多在第一时间是有点“哑”的,反倒是50后、40后甚至30后们在各地进行着激烈讨论。看着一群非70后、80后甚至是外国人在热烈讨论中国的70后、80后到底要不要生二孩、什么时候生二孩,70后、80后着实感到有点蒙。

“全面二孩”是及时雨

人口是决定一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市场走势及投资机会的潜在因素。对于我国而言,开放“全面二孩”是一场及时雨。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都在快速上升,而生育带来的收入、保障与快乐等三大效用都在下降。因此,生育率与收入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发达国家生育率低于发展中国家,城镇生育率低于农村地区生育率。

中信证券分析师陈乐天向《经济》记者介绍称,1960年至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下降。“在我国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当中,政策因素与经济因素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但趋势是政策因素作用下降,经济因素作用增强。研究表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政策主导生育率下降;80年代到90年代,政策因素与经济因素共同主导;90年代以来则是经济发展因素主导。”

陈乐天认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调整不会改变生育率下降的长期趋势,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验证了这一点。因此,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会降至1.20-1.40的极低水平。

基于对生育率的判断,陈乐天认为,中国人口总量拐点最早可能在2023年前后到来,最高达到14亿左右,“‘十三五’开始,中国老龄化将加剧,预计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2%,2030年将达到17.5%,分别与1990年、2000年的日本相当,但人口老龄化上升速度要比日本严重”。

《经济》记者从卫计委网站了解到,按照中央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部署,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卫计委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准确掌握生育信息。也就是说,未来对于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这无疑比现行政策方便了许多。

全国人口峰值将延后两年

“全面放开‘二孩’是为了调整国家长期的人口结构,防止青黄不接,”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向《经济》记者评论称,“二孩”政策能够调整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切实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放开‘二孩’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最大的利好在长期,不在短期,是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上的,不应将这个利好进行过于功利化地解读,尤其不该总盯着短期利好而忽略长期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市场对此已有预期。陈乐天向《经济》记者表示,“全面二孩”并不是主题炒作,相关产业具有较长的周期支撑。但市场把“全面二孩”当成主题性投资机会,并不妥当。

左小蕾强调,长期来看,放开“全面二孩”是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减缓我国老龄化压力,增加我国劳动力供给的。

据王培安介绍,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已经为放开“全面二孩”政策预留了空间。放开“全面二孩”后,全国人口峰值将延后2年左右,在2029年达到峰值14.5亿人。

“中国的人口发展曾面临诸多挑战”,陈乐天认为,此刻决定放开“全面二孩”,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必要之举,能够起到提前缓冲2030年后人口数量绝对下滑、劳动力的绝对减少和逐渐短缺、低生育率带来的低增长陷阱等风险的作用。

但是陈乐天担心,由于是经济因素主导了近20年以来的低生育率,预计“全面二孩”政策叠加此前的“单独二孩”政策,虽然可拉低老龄化率0.5%-1%,但难以根本上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对此,王培安并不认同。他认为,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人口开始减少,群众意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2050年可增加约3000万劳动力,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2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推迟或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

儿童消费市场规模约5万亿元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放开“全面二孩”的另一大利好。王培安乐观地表示,相比能优化人口结构这一利好而言,“全面二孩”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未来新增人口将形成新的消费动力,拉动经济增长。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的放开“二孩”政策将拉动2016年中国GDP增长0.2%。

“实施‘全面二孩’后,从短期看,还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王培安说。

陈乐天分析称,“全面二孩”有周期支撑,将长期利好经济。2011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稳步增加,进入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并将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政策效应叠加周期效应,“十三五”期间婴幼儿相关产业将带来长期发展空间。

“‘全面二孩’的政策效果,将在4年内集中释放。”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向《经济》记者表示,2014年的独生子女规模为1.71亿人,这些人均为“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其中,1100万的“单独二孩”目标人群不再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需要减去,再考虑到其中有55.6%有意愿要第二个孩子,实际有效的目标人群为8896万人。考虑到二胎生育将在4年内集中释放,预计每年选择再生育的育龄妇女比例分别为20%、35%、25%和20%,此外,还要减去即使没有政策也会超生的人群。那么,可以得到在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当年及之后3年,每年多出生的孩子数量分别为1143.77万人、2001.6万人、1429.71万人和1143.77万人。

李慧勇预测称,“全面二孩”政策将对婴幼儿消费市场产生近千亿元的冲击。中国城镇家庭的婴幼儿年平均消费金额在2014年约为10883元。而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38倍,因此,中国婴幼儿的平均消费金额为7727.85元。

“‘单独二孩’对婴幼儿市场的促进效应仅为55.52亿元或34.78亿元,而‘全面二孩’可对婴幼儿市场产生千亿元的冲击。”经过比对,李慧勇预计2016-2019年每个婴幼儿每年的平均消费额分别约为9788元、10963元、12278元和13752元。

据此可以测算出,若“全面二孩”的政策在2016年落地,预计4年间可为婴幼儿市场带来的消费增量分别为1119.58亿元、2194.37亿元、1755.49亿元和1572.93亿元。“如果加上楼市及其他行业,儿童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5万亿元。未来‘全面二孩’消费市场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李慧勇说。

上一篇:专注成就创业之路 下一篇:互联网终结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