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研究述评

时间:2022-08-29 12:42:26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成静(1992―),女,汉族,江苏淮安市人,学生,教育学硕士,单位:山东聊城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教材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而选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所能够搜集到的关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研究的硕士论了梳理分析,得出总体结论,发现现有的文献内容条理清晰,内容较为充实,但是也存在着研究的文献量不够丰富,视角不够多元化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深入的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材;选文编排

我国的语文教材经历了多次变革,但一直在维持大传统的格局下进行,而选文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小学是学生学语文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什么样的文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梳理所搜集到的关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研究的硕士论文,在此基础上考察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研究的薄弱点,寻找可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以期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意见。

一、研究方法

聊城大学图书馆的文献查找系统是与独秀中文学术搜索网相关联的,笔者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为关键词搜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篇,其中硕士论文23篇,期刊论文97篇。这些论文虽然不能覆盖所有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研究相关的文献,但其内容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给语文教材的研究一些参考意见。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所能搜集到的23篇硕士论文的分析,将所搜集到的论文大致分为六类,以下将一一讲解。

1.对不同版本或不同时间段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的比较研究

该部分中三篇是关于《开明国语课本》与其他版本教材的选文部分研究,一篇是我国当代小学语文教科书之比较研究,一篇是对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部分研究。从内容上看,三篇论文都肯定了《开明国语课本》中选文注重儿童为主体的编辑思想。内容紧系儿童生活,从儿童周围开誉,逐渐拓展到社会。材料活泼隽趣,文体兼容博取,文章力选各体的模式,词、句、语调切近儿童口吻,以适应儿童学习心理。[1]

以上是几位作者对于《开明国语课本》优点的共同看法,并在对比后找出了不同版本的区别。对人教版进行对比的认为人教版的选文更加注重历史、地理、国家等体裁,虽符合时代特色,但没有合理地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反,以儿童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学校生活作为教学的材料,不仅使他们在智力、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而且,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生活所必须的习惯和能力,它的角色只能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2]

2.对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编撰思想和标准的研究

这一部分所能搜集到的硕士论文有2篇,从这可以看出,现有的硕士论文对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编撰思想和标准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文质兼美”这一观念是叶圣陶先生教材观中的一点,这一点在《开明国语课本》中得到了体现。针对此,该文作者主要提出了三点,一是多选精选优秀的文学作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二是着眼儿童心理实现教材文质兼美;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质兼美”标准与其它标准之间的关系。[3]而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因素的研究,该论文并不是专门结合选文研究,而是结合教学进行分析,并没有太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3.对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

该部分的论文主要探究了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可以看出,现行部分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的基本面貌为体裁种类较多,插图丰富多彩,更加关注儿童成长。同时也存在问题,如儿童形象的塑造“成人化”,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外国文化选文缺乏体验性等。

4.对《开明国语课本》中选文的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可以从中总结出如下的关键词,儿童本位、生活本位、时代特色、游戏化、审美教育和多样化。其中,儿童本位最为突出。以儿童为本位来关爱儿童,从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而非一直以来以成人的经验来训导儿童的成人本位。[4]这一点现行的部分教材就做的不够到位。但在《开明国语课本》中,看不到刻板严肃的教育内容,而是充满活力的,是优美的。这点的确是值得现在的教材编者们所借鉴的。

5.对《复兴国语教科书》选文研究

该论文总结了《复兴国语教科书》选文的特点。在编排上,故事类课文比重较大、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编排顺序上,注重时令性。在文体上,在《复兴国语教学法》(初小)的第一册明确提出:“《复兴国语教科书》以儿童文学为中心,兼及含有文学性质的普通文和实用文。”[5]在内容上,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符合儿童经验。在语言上,注重儿童文学化语言的运用,采用“语体文”,贯彻“言文一致”的原则。

6.对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内容及特殊版本教材选文部分的研究

这部分的论文分别对寓言、中外文化选了研究,其中对于苏教版教材中寓言选文编排的研究,在过去对其的研究中并没有出现,这是第一次有人针对寓言选文进行分析,因此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此外,对于中外文化选文的研究,该论文作者对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这三种教材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三套教材的外国文化选文,都是以人格塑造类选文为最多,占了外国文化选文的绝大部分。其次是科学类选文,其它的则相对较少。[6]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对所能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的研究相比于初高中教材要少很多,说明学者专家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关注度还不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对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部分的研究主要在对比各版本语文教材选文的内容和编排体系上,而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文章,以什么样的标准选文章,还没有太多的涉及。而这一点,也是现在教材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编排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教材内容主要是以选文为核心,而以儿童为中心的选文编排传统值得借鉴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邓从兰.开明国语课本与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2]张文.《开明国语课本》与人教版《小学语文》选文对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孙苗苗.小学语文“文质兼美”选文标准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4]黄洁.《开明国语课本》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5]孙艺旗.1933年《复兴国语教科书》选文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6]孙玉岭.小学语文教材中外文化选文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上一篇:如何使高中数学课堂更加有效 下一篇:基于课本实验的碘液滴加顺序观点的实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