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29 12:08:42

探索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实现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意志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及专家学者们关注到了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性。那么,作为我们思想品德课老师来讲,应当如何把握教学的理念,创新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品德呢?带着这个想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经验出发,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希望能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教师 学生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一)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识

教师首先要明确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思想品德是为了人而产生,同样也会在人类的不断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身的同时发挥着一种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处于整个教育的主导及统帅地位。

只有通过良好、有效的的思想品德教育,才可以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并成为学生们知识与能力的催化剂,并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内在动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会在学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必要前提,更是学生们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以及动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深入挖掘潜在教材

改变以往的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寓德育于多种学科的教学之中,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挖掘出利于教材本身所蕴涵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更多地给予小学生们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以新课标为准则,以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思想品德学习的范围,以更好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还应在学校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服从、命令关系,而是要形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相互尊重、真诚交往、彼此信任、共同探究的关系,这样才可以利于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构建,从而进一步达到全面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整体优化学校教育

(一)创新课堂的教学内容

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枯燥、单一,不能起到培养、引导小学生积极、自主的思考作用,并缺乏启发性与创造性,这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相符,同时也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对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调整。首先,思想品德教师不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以各种知识为载体,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教学内容中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去体会、感悟,珍视生命、珍爱环境、学会合作及提高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中更多融入小学生能够理解的、符合时代的社会信息,让他们更多的去了解、认识社会,可以客观地认识是非与对错。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小学生们比较喜欢的革命故事、先烈事迹等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爱国主义精神、情感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对革命先烈的事迹及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与感悟。

(二)开创课外的活动形式

首先,开展具有实践性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有目的性的开展小学生课外思想品德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向品德行为的自觉性转化。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外活动的形式也要逐渐加以提高。在逐步的提高课外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同样在不断提升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知程度与品德分辨与判断能力。 其次,加强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小学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外、校园内部,而应该让小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多参与合适的社会活动。如,组织参与环保活动、小区的帮老、助老活动等,让他们去体验、感受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在实践中去体验社会、观察社会,并在实践中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加以探究。教师还应在小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引导他们对实践的感悟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三)营造学校的文明氛围

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学生们一些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及有效提升都具有隐性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推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因此,学校应积极为小学生们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生机勃勃、井然有序、人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出校园文明的润泽作用。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来给予学生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积极向上的良好素养。

三、综合依托社区教育

(一)加大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宣传力度

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在符合新时代、新道德、新风尚、新思想、新观念的前提下,加大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宣传力度。这是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可以通过广泛的宣传影响力,全面提升小学生对德育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激起小学生对新时代、新德育观念的认知,并以科学文明、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热爱祖国为小学生的德育风尚方向标,引领学生及时调节自身主体之外的社会德育标准,并实现小学生对品德认知以及品德行为的自我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1、帮扶助民

让小学生参与社区帮扶助民活动,如为敬老院老人洗衣服、剪指甲、聊天;针对有困难的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等。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如何去帮助、关心他人,去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

让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深刻的感受、领悟真正的良好品德观念、良好品德行为。这样才会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有效地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绿色环保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绿色环保活动,不但可以让小学生们以主人翁地位去积极地参与这些环保活动,并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充分地体验集体生活、集体荣誉,并逐渐培养他们自我意识到自己始终是集体的一部分、社会的一部分,是集体的主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们学会关爱大自然、关爱社会;并以关心大自然、关爱社会为己任,从而引导学生们将个人思想不断倾向于国家、社会、自然。从而才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之中,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祖国、家园,并进一步推动学生积极向上、愿于奉献精神的树立。

参考文献:

[1]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2]肖彦飞,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五法[J].学周刊,2013/32

[3]牛慧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探[J].学周刊,2014/02

上一篇:发挥幼儿的想象作画 下一篇:传承中华语言文字培育素质教育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