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时评阅读,助力思辨提升

时间:2022-08-28 10:33:48

依托时评阅读,助力思辨提升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近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的分析,论述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在当前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列举总结当今学生思辨能力缺乏的症状,并从三个方面介绍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尝试。

【关键词】高中作文 思辨缺乏 思辨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49-02

思辨能力,简言之,就是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具体包括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深刻探寻本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要求有理据的判断。《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总体而言,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的出题方式越发灵活,也更多地贴近了考生的生活,越来越重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以 2016 年为例,全国卷Ⅰ卷漫画谈到的学生“进步与退步”的问题,北京卷微写作要求对“很多家长在微信或 QQ 等媒体上建立的所谓‘家长群’”这种现象发表评论,浙江卷的“虚拟和现实”关系等等,这些写作要求既顺应了新时代高考选拔人才的需求,也彰显了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向。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思维慢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但囿于浅显的社会阅历,学生普遍缺少对社会事件和社会舆论的客观认知及理性辨别能力,看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容易随大流。笔者从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阅卷实践来看,认知和辨别能力不足在我们边远山区的不少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严重,这些学生思想造血能力很低,人云亦云,甚至一味盲从,即患上了所谓的“思辨缺乏症”。

一、思辨能力缺乏的症状

1.写作无从下手,文思堵塞。有些抓耳挠腮也就写上四五百个字,瞎写乱写;凑够字数的也写得平淡苍白,沾点皮毛。

2.对于提供的材料,往往吃不准材料,下笔时便离题千里,或只知其表,不明其里。

3.构思墨守成规,平庸无奇。

4.素材司空见惯,千人一面,思想上缺乏深度。不管什么主题的作文,“屈原”“爱迪生”“张海迪姐姐”和“冰心奶奶”等人都是他们笔下的当红“明星”,随时随地可以拿来当救兵;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停留在“是什么”上,而不能在“为什么”上继续深入挖掘。

5.前后观点不一致,把石头搬起来砸自己的脚。

6.议论文中以例子来代替论证分析,形成“观点+例子=论证”的模式。

7.形式的镜花水月而内容的空洞无物。

……

如此种种,表明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进而影响到了其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缺少了创造性思维,如何谈得上“以创新求出路”?无疑,不管是考场内还是考场外,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语言流畅、论证严密、思辨性强的“考生”。由此,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以顺应高考和社会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尝试

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没有明确而系统的要求,更没有具体的实施建议,这就要求深耕一线的语文教师,遇到问题时积极探索,勇敢尝试。曾有专家解剖,“学生作文思想浅表化的原因主要是思想积淀不够、评论方法不到位,建议学生关注时事、身边事,练习写时评”。时评,简言之,是对时事进行评论的一种文章。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选择时评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补充,原因有三:

一是时评指报刊或各大新闻门户上公开发表的对于新近发生的国内外热点事件的评论性文章,每天的议题都围绕着最新鲜的事甚至是身边的事,它所独具的时新性,能够让学生适度了解到社会的“风声雨声”,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是评论的作者们往往对一个议题同时发声,观点时有分歧,却都能自圆其说,其切题角度不尽相同,展示了多元的思想和多面的思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

三是时事评论言简意赅,语短旨远,文中处处充满思辨的智慧,学生可仿可学,从中砥砺思维,提升自我认知和思辨能力。

笔者据此进行了如下一些探讨性的教学实践。

(一)课前五分钟的演讲

从高一到高三,笔者每年都对自己所教的班级提出了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概念和不同层级的要求。演讲顺序依照学号由小到大进行,演讲要求因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而异。进入高三阶段,课前的演讲就要围绕着高考的总复习来进行。因此,W生演讲的内容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时评文章,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跟全班同学分享时评作者们的多元思想及多面思维。每位学生为了做好演讲而翻看阅读了大量的时事评论,并从中把自己所读到的好文都保留下来,全班学生一圈轮下来,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读到了几十篇的时评好文,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拓展了他们的阅读空间。

(二)每周开设一节时评阅读课

每次课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先精选出近期的时评文章,如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或一些权威媒体网站中挑选出针对某一热点事件的一两篇时评文章。挑选时,尽量选择具有时新性和贴近性的文章,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女生,你为何要轻忽生命》《全力救援坠井儿童展现人性光辉》……然后预设时评阅读的重点,如从时评文中借鉴作者的思维方式及思辨特点。

上课时给每个学生分发时评文章,并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时要找出文章最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或存在的不足,做好标记。阅读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组内成员各自发表看法,小组代表作好记录,形成共识。最后各小组把本组的共识提交班级交流。教师抽查部分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在评议阶段,课堂上会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多边交流,这种多边的交流能使学生在相互争辩、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中碰撞出新的思路,从而有可能探求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期间,教师要结合课前预设及课堂生成的情况,着重点拨文章凸显的思辨特点,适时补充相关的思辨知识。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评议交流的情况,借鉴时评文发散性思维的特点,针对同一事件再确立自己的观点,构建时评框架,自己另外再写一篇不少于 200字的短评,完成后由各小组推荐精彩短评一篇,全班再交流。

(三)在寒暑假中安排学生开展相关时评阅读和时评写作训练

课外阅读是课堂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寒暑假时,教师可以把时评阅读布置成为语文作业的一部分,用以巩固和加深理解时评文深刻、多变的思维。因此可以如此布置作业:首先,每人准备好摘抄本,假期里每天至少坚持读一篇时评文章,把自己关注到的时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按相关主题把记录内容做好合并归类;然后,以时评文为作文范本,把时评文章与议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学习时评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完成一至两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有质量的议论文写作。

教师在假期结束学生返校后要对作业进行检查和批阅,分阶段给以总结和评价。

三、努力尝试后的收获

由于时评议题的时效性很强,自从把它作为语文课堂内外的补充后,学生们比以前更爱关注时事了,同时也养成了以思辨的角度去打量时事的习惯。作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明显比以前活跃了很多,以前他们写议论文选择论据时苦思冥想也难想到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只能“掉书袋”,在故纸堆、名人名言上绕圈子。而时评读多了以后,较少有学生在写作文时还在原地“打圈圈”。同样的议题,能展现出多样的思维方式,如“对于一个 77 岁高龄父亲在失去儿子及儿媳之后独自扛起 330 万元债务”一事,一学生以《中华脊梁》为题写道:

“白l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对于一个可以颐养天年的父亲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但是杜长胜用已经不再挺拔的身躯独自扛起沉重的债务,即使累得气喘吁吁,却依旧用诚信与担当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这是一个坚强的父亲,这是一个诚信而又有担当的公民,这更是中华的脊梁。我为杜长胜点赞!

……

时光可以衰老一个人的容颜,而诚信与担当却永不褪色;岁月可以弯曲一个人的躯体,却折不了一个人的脊梁。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对真善美的向往。为杜长胜鼓掌,为中华的脊梁点赞。”

另一学生以《在移动中哭泣》为题写道:

“以色列作家茨鲁娅・沙莱夫的长篇小说《爱情生活》中有句话:‘任何能够在移动中哭泣的人最终都能拯救自己,而一个站着哭泣的人―― 就像我,是要失去一切的。’

……

杜长胜可谓是‘在移动中哭泣的人’,‘舔’了伤口,再用自己强大的内心将泪水转化成一种滋养与力量,把沉甸甸的‘责任’结结实实往身上扛,从而使自己获得支撑下去的勇气。

我们无法预见明天,甚至不可知晓下一秒命运将带给我们的是欢欣还是悲苦,但请不要站着哭泣,而是努力去改变糟糕的局面,即使是在移动中哭泣,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从高二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坚持了一年多的时评阅读之后,很多学生开始乐意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对人对事的看法也比较成熟,思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就算智商再高的大脑,一旦被习题和试卷禁锢了,也难以真正深入理解一个东西;背诵课文、死记公式和定理断定不会萌生发现的喜悦,更谈不上有独立思考认知世界的,缺少了这些,创新又如何萌芽?由此,“以读促辨”的教学思路应该是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关注了时事,对时事评论感兴趣,可增强他们对社会、对时事的辨识能力,思考问题从线性走向发散性,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他们的思辨能力,甚至明确了个人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也正契合了我们教育的根本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沈大安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李 坚.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中学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马恩来主编.时评语文读本[M].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

(责编 莫东霞)

上一篇: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途径 下一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