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时间:2022-08-28 10:14:50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摘 要: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良好实现。也正是因为如此,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历来都备受有关部门的重视。新形势下,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负责更要加以重视。本文主要从三大方面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作出了研究,希望为我国农机安全管理事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努力的构建新农村,而农机安全管理正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方面内容。农机安全管理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安全管理负责人员要全面考量这些内容,既要抓住管理重点,又不能忽视细节问题,争取做到统筹兼顾,在短时间内能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效果。

1 构建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发现违规行为立即纠正,杜绝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遏制农机安全事故,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原则,以农机安全管理制度为依据,努力创新管理模式,从县到户,逐级管理,实现管理网络全覆盖,以此保证农机生产工作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构建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有关管理负责人员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交通以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法律。而有关单位则应该对执法人员进行大力培训,以此确保各项执法举措能够有效实施,同时实现人性化执法;第二,建立健全农机窗口基础建设体系。现如今,我国正推行“文明监理”,相关单位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窗口建设工作,改善办公条件,以此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同时要注重检测场地的落实,保证所有送检设备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检查维修,以此提升工作效率;第三,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农机安全管理的机构。其中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农机执法人员的编制问题,依照现有情况,规模比较大的乡镇要有2-3名农机使用监理人员,而小乡镇则需要2名监理人员,也可以依照地域进行合理划分,两三个乡镇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办公,由县农机部门统一安全管理;第四,农机安全管理经费要落实到位。为保证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的实施,同时维护执法的公正严肃性,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将农机安全管理经费纳入到财政管理中,以此保证办公经费充足,从而不会因为经费不足而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五,注重安全隐患排查。比如要对拖拉机、收割机无证无牌驾驶以及超过期限没有检查的农机进行排查,此外,还有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以及超载等,都要严厉查处,最大程度的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2 注重宣传与培训

2.1 注重宣传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大力宣传农机使用方面的相关知识,全面降低农机事故发生概率。首先,以“平安农机”为宣传口号,负责人员可以在公路沿线村庄比较醒目的地方,竖立宣传板,介绍农机安全方面的知识,而农机监理部门也要在农机使用频繁时期,下乡宣传农机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以此提升农户的安全意识;其次,注重加大乡村道路的巡查力度,尤其是在学生上学、放学以及节假日期间,乡村道路时常会出现超载超速、应用农用车拉人等问题,执法人员要加大执法力度,口头教育与处罚要相结合,要将安全隐患彻底的消除在萌芽中,对于屡教不改的违规人员,要加大惩处程度。只有如此,才能够转变农民乡村道路无人管的想法;最后,向那些前来办证件、牌照的农户发放宣传单以及播放相关教育片等,来达到宣传教育目的。

2.2 必须保证培训质量。农机监理部门应该根据考培分开的原则,选择一个有能力、有资质的学校来负责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以此保证培训质量。由于我国实施了农机补贴政策,因此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户越来越多,而有些农户对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因此时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现象,这是农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农机安全管理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对驾驶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意识到遵守技术规定和相关法律的重要性。

2.3 从源头做起,制定合理的牌证办理程序。农机安全管理的主要源头是农村乡村道路,随着中央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摩托车、电瓶车以及其他车辆不断增加,而乡村道路狭窄,交通标志不明,农民交通意识不强,导致农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业机械的检验检测对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杜绝检验的随意性,规范办理牌证程序,才能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

3 加大保障投入力度

3.1 注重考核,构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和“以农机监管部门、乡镇、村为主”的立体式监督管理。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安监,公安,农机,交通等职能部门成立道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将每条乡村道路、每个乡(镇)的交通事故起数及隐患整改情况分别纳入村、镇的年度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县与镇、镇与村、农机大户、码头、学校、卷板厂、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拥有者、农机驾驶人等单位及个人签订农机安全责任状。同时建立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制,选择责任心强,热爱农机事业的村干部、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为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主要负责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村农机宣传栏内容更新以及有关农机政策的宣传资料的发放。年终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的重大交通事故逐一统计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单位,考核、处罚到部门,以切实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交通安全大家抓的良好格局。

3.2 政府出面协调,完善农机警务室。政府组织协调,由安监、公安、农机、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机专项整治检查,建议成立公安交巡警驻农机监理所警务室,实施拖拉机安全管理。加强与公安交警的配合,及时沟通传递信息,定期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拖拉机违法行为及事故典型案例的特点,及时排查交通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整治建议和防范措施。加强各乡镇农机安全人员与辖区范围交警中队的配合,将拖拉机源头静态管理和路面动态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预防和减少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平安农机”建设,使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3.3 尽快确定农机执法人员身份。农机安全执法监督是政府行为,农机监理人员身份应向国家公务员过渡,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管理。目前我国一些省份的已经将全省农机监理所纳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序列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为建设“平安农机”,“和谐农机”做出更大的贡献。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县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前动手,科学规划,各级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解决好农机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工作经费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加强农机安全机制建设,更好地实施全方位的农机安全管理,为“兴机富民”作出贡献,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现如今,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农机应用较为普遍,如不加强安全管理,很有可能会发生农机安全事故,造成农机设备损坏,严重者还会出现人员伤亡。为此,必须要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闫宝成.如何创造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良好环境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12).

[2]赫荣新.农机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吉林农业,2013(6).

[3]赵华成.新时期如何做好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J].北京农业,2013(27).

[4]梁伟学.当前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3(4).

[5]张雪英.新时期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3(4).

上一篇:燃气机热泵部分负荷特性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试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院系档案管理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