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城乡全面融合型新农村

时间:2022-08-28 09:42:24

加快建设城乡全面融合型新农村

近年来,鄞州区从城郊型农村的实际出发,把握逐步进入城乡全面融合的阶段特征,抓住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难得机遇,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部署,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主线,优化工作思路,创新统筹举措,以打造大平台来推进城乡大融合,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城镇建设、惠民服务“三大平台”,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型新农村建设水平。

打造高端化发展的产业平台,着力促进城乡经济融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城乡全面融合的首要内容。我区依托规模能级高、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升级平台建设,加速城乡经济联动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强规模,建设农业十大万亩基地。按照“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要求,把建设规模化、产业化的“十大万亩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优化建设模式,强化政策扶持,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有力推动了农业从粗放型、传统式向集约型、现代化的转变。目前,拥有市级万亩产业化基地8个,其中林业容器育苗、生猪人工授精、毛蟹土池育苗5大基地全省第一,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6万亩;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30?郾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9%,流转率全省第一;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农业龙头企业239家,形成了新型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三支市场经营主力军”。二是强集聚,建设工业创新提升基地。着眼改造农村“低、小、散”的传统工业,以整合提升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区块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创新提升基地建设,促进工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目前,已建成两大省级工业园区、两大投资创业中心,形成了以光机电、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年产值规模达370亿元,成为部级金属材料、部级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省级新型计量仪表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5%,过去以轻纺、服装为主体的农村工业,优化提升为以高新产业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三是强特色,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强化特色产业培育,全面推进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在新城区,依托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重点发展现代商务、软件动漫等高端服务业,宁波南部商务区成为全省密集度最高的商务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实现全市“三连冠”;在农村,依托山水人文资源和城镇区块开发,引导乡镇错位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业,创建为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区。

打造一体化建设的城镇平台,着力促进城乡形态融合。优化功能建设形态,是城乡全面融合的重要载体。我区坚持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以新城区为龙头、小城镇为节点、新农村为基础,着力提高新城区的带动辐射能力、城镇对接承载能力,实现了城乡建设的联动推进、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一是抓龙头,推进新城区十大功能区块建设。围绕打造品质城区,累计投资700亿元,全面推进南部商务区、万达商圈,BEST商业广场等“十大功能区块”建设,形成8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综合功能,增强了新城区对城乡统筹的龙头带动功能,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范例奖。随着新城区的快速崛起,一大批区外优质项目、高端产业和技术人才快速集聚,为带动辐射农村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二是抓节点,推进小城镇“三个一”建设。突出小城镇在对接城市、联接农村的节点作用,2008年全面启动“城镇建设年活动”,去年又深入实施扩权强镇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推进改造一片街景、开发一批新区、构建一张生态网的城镇“三个一”建设。两年来,共投入资金194亿元,完成拆旧228万平方米,建新460万平方米,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新型城镇正在加快形成,8个镇成为省百强镇,集士港镇列入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试点。目前,全区区域性供水系统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喝上了优质饮用水;“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了全覆盖,总投资22亿元的污水处理系统加快建设,联通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三是抓基础,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围绕中心村培育和农村聚集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心村规划布点,配套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创新实施整体拆迁型、整理改造型、移民迁建型、安居集聚型等模式,成片推进建新与改旧、拆迁与集聚、整理与撤并良性互动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程。2003年以来,全区50%以上的村启动旧村改造,累计投入资金85亿元,拆除旧房521万平方米,建成新村住宅805万平方米,为农民提供了近8万套农民新居。同时,深化全面小康“百村示范”创建,以点带面、成线连片推进村庄整治,建成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6个。

打造均衡化供给的服务平台,着力促进城乡社会融合。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奔小康,是城乡全面融合的根本目标。我区着眼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高起点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幸福民生40条”,不断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城乡社会的融合。一是深入实施农民素质(转下页)(接上页)能力双提升工程。围绕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整合教育资源,健全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和帮扶力度,建立培训基地26个,开设菜单式培训项目162个,2009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郾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郾1万人。同时,以村级“和美家园”创建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养,建成市级以上文明村132个,“和美家园”创建达标率79%,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二是深入实施农民就业社保全覆盖工程。围绕“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目标,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为突破口,健全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2009年开发就业岗位2?郾2万个,充分就业村和社区创建率分别达到67%、91%。健全城乡统筹、全面覆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农民住院、门诊医疗费补偿率提高到53%和45%,保障补偿率位居全省第一;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18周岁以上居民的全覆盖。三是深入实施公共服务进农村工程。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配置力度,完善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大力实施幼儿教育“中心园工程”,全部乡镇都创建为省市教育强镇。深化农村卫生事业改革,重点以农村(社区)为突破口,强化医疗、医药、医保、医助“四医联动”,创建省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村级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率、社区责任医生行政村覆盖率均实现100%。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建立文化下乡常态化机制,创新“政府采购、市场运作、免费享受”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大力实施“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去年财政出资640万元,送680场优秀剧目下乡演出,受惠群众达81余万人次。

尽管我区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广大群众的愿望,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统筹力度,深入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上一篇:以“四大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下一篇:积极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