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欣赏成为习作讲评的利器

时间:2022-08-28 08:16:54

摘 要: 缺少表达欲望是造成学生作文“老大难”问题的原因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应该在习作评析中运用欣赏这一利器对学生习作进行讲评。运用欣赏这一利器时要注意欣赏范围要广,欣赏点评要有针对性,欣赏方式要多样化。

关键词: 习作欣赏 欣赏范围 欣赏方式

缺少表达欲望是造成学生作文“老大难”问题的原因之一。很多老师认为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仅停留在文从字顺的程度上,实在不值得欣赏,在作文讲评过程中,不能从欣赏角度表扬学生的习作优点。学生在自己层面上认真思考后“创作”,被教师当做一份平常的练习甚至无谓的涂鸦,学生不能从自己的作文中体验到自豪感和幸福感,表达欲望渐渐消失殆尽,从而滋生不想写的情绪。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认为习作讲评时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欣赏和表扬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一、欣赏范围要广

学生由于年龄和学识原因,习作水平相对于老师来说普遍较低,因此老师从读者角度看学生习作并没有太多值得欣赏的地方,这个时候老师要从教师职业角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客观评价学生的习作,要站在学生的高度考量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精心创作的作文,应该不吝表扬,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习作初期,学生整篇出彩的也许不多,但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可以化整为零,引导学生欣赏习作的某一部分,如开头、结尾、中间一小段的精彩描写等。在讲评五年级下册《习作二》时,我发现班里只有5名同学的开头不是来自例文,其余大部分开头都是“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作文欣赏课伊始,我就带领学生欣赏自写的开头,虽然有个别还不是很好,但是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明确表达我对他们创新勇气的欣赏。这样一来二去,学生习作的创新精神就会有所改进。

对于习作学困生,也许其习作中连一整段精彩的文字都找不出来,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体验,更需要得到读者的激励。我们可以从其习作中选择写的好句群、句子甚至词语、标点,这些散碎的东西给教师欣赏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在习作讲评时要注意带领学生欣赏用词精确、构段新颖或修辞精准的句子,如“妹妹很泼辣,谁要碰着她点儿,不管有意无意,她都得叮当二五和干一架”中的“叮当二五”,词语的生动和活泼就值得表扬。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能表达学生真情实感的句子,如“针尖猛地刺进肉中,像被什么虫子咬了一下,阿姨慢慢推动药水,疼痛随药水流动开来,从针眼下开始,慢慢向上,蜿蜒像一条小小的溪流……”如此赏析不仅能增强学生习作信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白遣词造句的妙处,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二、欣赏点评要有针对性

对于学生习作的欣赏要发自内心,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甚至荣耀,如果仅是廉价的、无根据的表扬,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习作真正好在什么地方,别的学生不能从中得到借鉴,那么老师的赏识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赏析的时候,老师要能指出学生习作的出彩点,点评要准确、到位。如果仅在课堂上出示几组句子,针对开头、结尾进行简单总结,大而化之用“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描写生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欣赏点评因为不到位而显得空洞无力。一位老师在欣赏“那天,阳光明媚,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行行青翠欲滴的垂柳,树上时时传来几声鸟鸣;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几尾游鱼不时击打出几轮涟漪……”的时候,用极具煽情的语调赞扬短短几十个字的描写,“青翠欲滴”、“清澈见底”用词准确,有动态描写,有静态描写,有颜色描写,还有声音描写,很具特色,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应该多角度进行才更生动具体。

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欣赏点评要站在学生高度,运用一定技巧把一些深刻的道理讲解得浅显易懂,可以适当使用夸张、幽默的口吻赞扬学生习作的亮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牢牢掌握写作知识,当年于永正老师那句“此文有老舍之风”的评价就是典型例子。

三、欣赏方式要多样化

在习作欣赏的时候,老师可以不局限于朗诵的办法出示精彩句段,还可以使用课件的方式出示,这样可以借助线条、符号等标注方式,让学生对精彩的地方一目了然。如学生习作:“妈妈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块冒着热气的鸡肉,另一只手小心地在下面接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送到我的嘴前,精瘦手腕上的青筋显得更突出,我的泪“刷”得就流出来了……”我采用颜色标注、画线标注、加点标注等方式标明习作中不同类型的精彩部分,学生就可以直观了解文章的妙处了。

在欣赏《马陵山游记》构思的时候,我采用文图结合的方式,把“二龙潭”、“仙人湖”、“祈福山”等景点描写用饼图出示,最终围绕“马陵山真美啊”这一中心点,形成一个大圆形。这一直观性欣赏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选材围绕中心的重要性。

“后作文时代”方兴未艾,后作文教学的“有的放矢”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认同,如何在“后作文时代”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欣赏性讲评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作文老师要抓住讲评课上的欣赏利器,用欣赏眼光从教育者角度赏析学生的文章,用心体会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创作的作品”,发现其中亮点,顺势指导,不吝自己的赞赏,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05.

[2]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小学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06.

上一篇:如何让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充满活力 下一篇:“说课”对提高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