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基尔霍夫定律

时间:2022-08-28 06:37:40

摘 要: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基础中的基本定律,也是学习电路必备知识之一,基尔霍夫定律虽不是电路基础中最难理解的定律,但是要想学透并深入理解且能熟练应用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讲好基尔霍夫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基尔霍夫定律;Protues;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TM1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高职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如何使学生好就业,并且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而这部分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是面向一线,而极少数人从事研发,再加上高职生知识基础薄弱,所以针对岗位需求,对于高职生的学习要求不能与本科生一样,需要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加感性直观的实验及仿真,这是工作所需,也是高职生自身知识水平所需。

一、由仿真引出定律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给出定律,由教师先行讲解,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可能也能记住定律,但是从学生接受情况来看,是种机械记忆,并不是真正理解,而且记忆也不会长久,笔者一改过去的传统方法,利用仿真软件Protues,通过形象逼真的仿真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的数据,自己总结规律,得出定律的内容。这样由于是学生自己努力得出的规律,所以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在学生做的这所有的仿真及实验完全是在教师的指导控制下完成的,比说实验仿真电路由教师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学生知识情况选定,如图1所示。

学生在仿真出图1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分析图中的数据,观察节点A,发现经过节点A有三条支路,让学生观察这三条支路电流的和,学生会发现和为零,再让学生观察回路1,让学生把回路1中所有的电压表所示电压加起来,提醒学生注意各电压的方向,学生发现电压和为零,然后再观察回路2,学生也会发现所有电压降的和为零,到此为止,学生已经得出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雏形,但是教师此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放置,并引导学生把各个表倒过来放置会是怎样的,学生此时可能会有疑问,教师这时要给学生讲明,此处的电流与电压的和为零是代数和为零,并且告诉学生在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时一定得给出参考方向,在求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时,要规定是流入方向为正还是流出方向为正(都可以,但是必须规定一种情况),如果流入方向为正,则流出方向为负,然后求所有流入和流出该结点的电流代数和,是为零的。对于基求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要任意选定绕行方向,沿任一绕行方向绕行一周求所有电压降求代数和,是为零的,(如果绕行方向与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取正,不一致时取负)。

在教师引导学生基本了解了基尔霍夫定律后,再由教师给出规范的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任意时刻,流入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这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任意时刻,在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内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二、精美课件,深入理解

经过前面学生的仿真和教师总结,学生基本掌握了基尔霍夫定律,但只是直观的认识,如果要想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得由教师通过精美课件与习题配合来进行巩固。

学生认识了基尔霍夫定律后,教师再通过合理的例题来详细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方法及步骤,这样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分析计算,才能真正的解决具体的问题。

三、实验实训,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由仿真软件初步认识了解基尔霍夫定律,到教师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这是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是由理性认识到灵活运用还需要实验实训的配合,此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当学生通过实物进一步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后,不仅加深了对此定律的认识,而且还提高了动手能力,这符合高职生培养的要求,也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实验的选取也是益简不益难,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而不是让学生感到非常难学,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让他们在各个环节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这对于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大有益处的。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在构思教学环节上要充分了解这部分学生的知识情况和心理情况及将来要面向的就业岗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如果能做到既教会了学生将来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对将来工作能力,这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所考虑的,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必须从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入手,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尽最大可能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 戴曰梅.电工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上一篇:言传身教做典范 下一篇:对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