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楚生临《乙瑛碑》艺术赏评

时间:2022-08-28 05:44:55

来楚生临《乙瑛碑》艺术赏评

《乙瑛碑》,汉代隶书,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18行,行40字。

《乙瑛碑》风格端庄凝重,结体方正严整;用笔方圆兼备,从容遒劲,骨肉挺匀,波磔分明,平正之中透出秀逸之气;笔法极有法度,粗细统一,工整匀适,组织严密;笔法间架结构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丽,尤其燕尾的姿态非常优美。《乙瑛碑》属方整平正一路,与《史晨》、《华岳庙》、《熹平石经》同趣,是汉隶趋于规范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历来为学习汉隶的优秀范本。

后人对《乙瑛碑》的评价极高,明郭宗昌《金石史》谓此碑“尔雅简质可读,书益高古超逸”。清方朔《枕经金石跋》云:“《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礼器》、《史晨》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宫之富。王O林(澍)太史谓雄古,翁潭溪(方纲)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

来楚生,原名稷勋,字楚凫,号然犀。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怀旦等,晚处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浙江萧山人。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原西泠印社副社长、当代书画篆刻大家钱君先生曾云:“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虽二吴(按:指吴载熙、吴昌硕),亦当避舍,齐白石自谓变法,然斧凿之痕,造作之态犹难免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可谓最恰当的评论。有《来楚生画集》、《来楚生法书法集》、《然犀室肖形印印存》、《来楚生自用印存》、《来楚生草书集》等行世。

来楚生书法在篆隶书上,简帛书的笔意显著地存在着。可以说,现代书家中还没有人像来楚生这样善于将简帛笔意化用于汉碑之中的,在这一点上,来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家。

《乙瑛碑》是来楚生先生早期用功最勤的汉碑之一,因而来楚生对《乙瑛碑》的艺术特色把握得相当到位。该临本系来楚生晚年所作,在晚年的日子里,他几乎每日临碑一通。来楚生临《乙瑛碑》,先生自题临于1971年5月16日,该临本所用纸张为薄土皮纸,每张竖四方格,横七方格,纸张上方格为九宫格虚线,并且每张纸上均印有“问遂日课”的印章,由此可见是胡问遂先生所赠。

来楚生的临作,较好地把握了《乙瑛碑》的特点,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把汉简笔意自然地融会到《乙瑛碑》中,加之他丰富的学养,显得“书卷气”、“金石气”兼备。来楚生在临写的过程中,对《乙瑛碑》一些笔画的处理借用了汉简流动性的笔法,对原碑一些回锋的处理均顺势出之,且写得相当饱满,方圆并储,既得凝重之意,又不失俊逸高爽的情调,凸显出了简书的潇洒之态,更加体现了《乙瑛碑》的神采。在字的形态上,临本与原帖较为接近,由此可见来楚生在临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忠于原碑的。来楚生对碑中一些重复字的处理也相当巧妙,临本虽然与原碑中字姿态各异,但是仍然遵循着汉碑形态异同的结字原理。

鲍贤伦先生评价来楚生先生的隶书说:“来楚生的隶书有很高的水准,也是到目前为止,将汉碑与汉简‘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书家。来楚生给我们以重要的启发,或许我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些也更好些。”

透过来楚生临《乙瑛碑》,我们一方面向来楚生学习如何临古,另一方面,透过他的临古,去窥探来楚生又是如何化古的,而此,对于我们对经典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来楚生临《乙瑛碑》,是将汉碑与汉简相结合。通过对来楚生临《乙瑛碑》的研究和学习,对来楚生如何入帖、如何出帖,会有一个明晰的路线和轨迹,此条轨迹,想必会给我们学习隶书有一些新的启示。

上一篇:范斌:汉代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是很高的 下一篇:狂放恣肆现真情 真气弥漫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