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连接医生和患者的桥梁

时间:2022-08-28 05:44:38

医学科普,连接医生和患者的桥梁

我是一名医疗工作者,长期在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临床和教学工作,治疗了很多病人。我做过大学校长和四川省卫生厅厅长,还在卫生部工作过15年,分管很多司局。退休后,领导说我身体还可以,应该做点事。我想,要做就做“健康教育”吧!为了积极推动健康教育,我成了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的会长、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后来,我又成了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保健措施,是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捷径。有研究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将医疗花费降到原来的10%。

医学科普要严把“科学”关

医学科普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传播医学科学精神。不科学的东西是要误人子弟的,我们现在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鉴别出哪些是假科普,因为有一些科普文章是为了帮助企业卖产品,不是真正的科普。为什么这些伪科学的东西能存在呢?就是因为老百姓不懂。比如:有的文章说,某种保健品很好,可以根治糖尿病;某种中药不错,可以迅速解决高血压引起的各种严重并发症……这些可能吗?如果我们的科普工作做得好,老百姓了解了疾病的一些基本情况,就有了基本的分辨能力,就不会上当受骗。我认为,这么多年来,《大众医学》之所以有这样好的形象和声誉,就是因为始终把握科学性这么一个前提,有高层次的专家作者队伍来确保科学性。

其次,在卫生防病、医疗保健、医学教育、卫生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卫生工作中,科学普及和健康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医生应该成为医学科普的主要力量

我国有200多万执业医师。除了诊治病人以外,医生应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向老百姓宣传。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是医学科普的主要力量,应视宣讲医学知识为自己的天职。因为医生对自己的专业和相关领域比较熟悉和精通,能够抓住要点和关键内容进行宣讲,使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

医学科普是医学模式转变和实现现代医学目的的需要,也是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还有助于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完善医疗服务、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2005年,我国正式设立了科普的科技进步奖。现在,很多科普文章跟医学科研一样,也可以获奖。希望各医疗机构的领导动员医务人员多写科普文章。

医学科普杂志是医生和读者的桥梁

医学科普杂志是连接医生和读者的桥梁。杂志的内容,除了告诉老百姓如何治病、怎样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外,更要把“治未病”的观念贯彻到选题和组稿工作中去,让老百姓知道如何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本文节选于殷大奎在《大众医学》创刊60周年庆典暨“关注国民健康 传播医学知识”论坛上的讲话)

上一篇:在德国:信任患者是第一位的 下一篇:药物治甲亢,怎样停用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