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沉重的翅膀

时间:2022-08-28 04:17:01

内需:沉重的翅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开放程度的日益加快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促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接近7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之一。

一、刺激内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外贸的增长,我国的经济发展活力得到了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外反倾销案频发,国内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增大,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贸易长期大额顺差所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制约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发挥等。长期以来,极高的外贸依存度使得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大特征,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内部结构关系失衡。

2008年以来,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进口需求锐减。在这样的情势下,我国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遭受了严重挑战与质疑。尤其是从当前形势看,全球经济下滑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经济增长止跌回稳尚待时日。为了避免外部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冲击,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启动以国内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主要依靠内需发展的道路。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主要是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大,普遍在70%以上。但是,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仍不到5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此外,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每增长1%,拉动GDP0.87个百分点,而投资每增长1%,仅能拉动GDP0.22个百分点。由此来看,我国扩大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刺激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方面。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现实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扩大内需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开始发现,国家出台的重拳猛药似的刺激内需政策,似乎并未起到想象中的效果,政策的预期和现实之间产生了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增长更是不尽如人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效果不佳呢?

众所周知,扩大消费需求最主要的是要增加收入,收入是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而消费的比例取决于居民现实的收入水平、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以及对未来支出(如子女教育、住院看病、购房购车等)的预期。

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较低。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经营需面对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双重风险的制约,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很大。如丰年增产、灾年歉收、农产品价格波动、农资价格上涨、工资性收入不稳定等,都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消费需求。同时,城乡大量低收入者群体的存在,也阻碍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对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预防性需求较高,致使我国居民的储蓄大部分是“预防性储蓄”,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在几乎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不得不自行承担起将来的医疗、养老等支出,从而明显削弱了当期消费能力。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多年来,仍未解决读书难、读书贵的矛盾,家庭消费支出中为教育所做的储备,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因此,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不健全,成了抑制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障碍。

三、以扩大消费需求为主,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扩大内需、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就是依靠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如果不能把投资最终转化为消费,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经济减速。那么,如何才能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国内消费率,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呢?

首先,要花大气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国民收入分配要向低收入群体适度倾斜,努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消费水平的高低,居民消费不会无限制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步增加,亦即随着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会出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因此,一般而言,消费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致的。政府在制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政策时,除了考虑到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外,更要实实在在地增加城乡居民的现实收入,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生活困难群体的收入贴补,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现实购买力。

其次,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启动居民公共消费需求。中国是一个居民储蓄率极高的国家,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在此情况下扩大消费显然有后顾之忧。为此,需要国家在扩大居民公共消费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包括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出。政府要将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结合起来,注重关系民生的投资,增加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在社会保障方面,需要提高政府财力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的支出比例,需要政府切实做好全国的养老保障、安居工作。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会代表和委员在这方面有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国家也及时吸收了代表、委员的建议,使得4万亿投资中,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投资的比重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政府投入的方式,让居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养老保障,这不失为良策。

第三,要促进就业,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中央不仅要在经济增长上下功夫,更需要关注民生、稳定人心、稳定社会,让老百姓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政府可以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回乡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等方面进行探索、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做,一方面为广大劳动者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的尊严和人格的维护,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发展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自主创业给予小额信贷扶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力求在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等多方面,向劳动者免费提供服务。有了稳定的收入,才会有稳定的消费,才会有稳定的社会,才会有稳定的经济增长。

第四,要注意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处理好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将扩大投资与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扩大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国内投资需求仍是内需的最重要方面之一,要想从根本上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还要充分关注投资需求。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既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更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应优化投资结构,防止重复建设。不能重复过去低效率的模式,防止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借尸还魂,最终既导致新的产能过剩,又严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责编/赵哲)

上一篇:当前推进改革、调整至关重要 下一篇:文化产业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