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8 04:16:48

自拟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强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强心汤。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HF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等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中图分类号:R541.6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20139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笔者自2009年8月―2011年7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并与仅用西药治疗的55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和门诊CHF患者共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64.64±8.26)岁;病程(5.68±3.31)年;基础病:冠心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老年性瓣膜退行性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36例。对照组55例,男23例,女32例;年龄(66.15±7.83)岁;病程(6.27±3.45)年;基础病:冠心病34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老年性瓣膜退行性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32例。两组年龄、性别、平均病程、基础心脏情况、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心功能Ⅱ级~Ⅲ级,符合心力衰竭诊断,年龄18岁~7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等重要器官衰竭导致的心力衰竭,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属Ⅳ级者,严重心律失常者,不愿合作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2007年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推荐的方法。予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或2次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1.25 mg~5 mg,每日1次口服;氢氯噻嗪12.5 mg~50 mg,每日1次口服;螺内酯(安体舒通)20 mg ~40 mg,每日1次口服;地高辛0.125 mg,每日1次口服。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强心汤。方药组成:黄芪45 g,党参15 g,白术15 g,三七粉(冲服)5 g,郁金15 g,川芎10 g,地龙15 g,茯苓10 g,泽泻10 g,车前子10 g,葶苈子10 g,酒大黄10 g。水煎2次,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两组治疗2周为1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1.5 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评估,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查,安全性观察。

1.6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1.6.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显效:主症、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恶化: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1.6.2 心功能疗效 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足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及1级者;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LVEF、NTproBNP比较(见表3) 两组治疗后LVEF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4 安全性监测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服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心水”、“痰饮”等病证的范畴。常见气短,甚则喘促不能平卧,胸痹心痛,心悸怔忡,下肢水肿,紫绀,小便不利等。病机为心气虚损,血瘀水停,属本虚标实之证。自拟强心汤中重用黄芪为君药,其性微温,味甘,补气兼升气,利小便,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小便不利肿胀;党参性平,味甘,补气;白术性温,味苦甘,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三七、郁金、川芎、地龙化瘀通络以利水;茯苓、泽泻、车前子、葶苈子利水消肿之力强;酒大黄活血化瘀,通腑排毒;共奏益气活血利水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甙元,具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对衰竭心脏的强心作用尤为明显,并有扩冠、利尿作用;党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三七、郁金、川芎、地龙改善微循环,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葶苈子提取物具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大黄具有明显抗炎,降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作用,从而起到抗心力衰竭作用。

NTproBNP属利钠肽家族,其分泌有赖于心室的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增高的程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存在相关性,NYHA分级越高,LVEF越低,NTproBNP增高越显著。有效的心力衰竭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利尿剂、螺内酯、运动疗法和心脏同步化治疗)会伴随NTproBNP水平的降低,现认为心衰治疗应设定要达到的NTproBNP靶目标,有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此即NTproBNP检测指导下的心衰治疗。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等级、LVEF、NTproBNP均改善,而治疗组更显著。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有益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7785.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上一篇: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下一篇: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浆G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