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致赵薇

时间:2022-08-28 03:29:29

致青春,致赵薇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似乎让很多人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师兄们的迎新”、“社团招生”、“寝室打牌”……这些曾经或现在仍在继续的“青春气息”唤起了“70后”、“80后”观众对学生时代深藏心底的美丽记忆。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就是想在电影院里再和“青春”有个约会。的确,从上课、自习、恋爱、聚会,到骑脚踏车、吃桶装泡面、住集体宿舍,电影里很多事情大家都经历过,随着剧情的递进,不少人跟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观众因为这部电影找寻了自己的那段记忆,导演赵薇却凭借这部处女作电影,一举成为中国首个处女作票房过亿的女导演,或许从这一刻起,大家不会再叫她“小燕子”,而会发自内心地称呼她“导演”。

赵薇说:“我就想拍出一代人的成长旅程,他们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人生中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对彼此性格的转变、爱情的若即若离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准确的说,我不想拍成一个纯粹的青春爱情故事。”

“我愿意主动去动荡”

2006年,离开大学校园两年的辛夷坞在一家国企上班,对于她来说,每天下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网络上写一部小说,那部小说的名字叫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参照过赵薇,几年前和朋友聊起这部小说的电影版本希望谁会来饰演女主人公的时候,我脑袋里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赵薇。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郑微和赵薇都像一个理想主义者,单纯、勇敢、重感情、不顾一切往前冲。”辛夷坞说,“原著是泥土,赵薇翻拍的电影就是一棵树,树根植于泥土,来源于泥土,也自有它呈现的面貌。我知道赵薇能读懂我的故事。”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是因为在原著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吗?”

“这个还真没有,选择拍它是因为这个主题很动人,有闪光的东西,里面的八个主要人物,拥有鲜明的个性和截然不同的命运,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群像,所以拍摄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理性。”

显然,决定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是赵薇脑门一热,而是澎湃了很久,看到原著之后,有了心动的感觉,却没有改编的把握,她一把将原著塞给了曾经合作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编剧李樯。

李樯说:“剧本里的每个人物我都挺喜欢的,这些人物可能都代表了人的复杂性的一部分,不管好与不好,都是组成人性的因素。所以我做了一些改编和调整,加了一些不同的感悟,但与小说的精神是一致的,就是致敬终将逝去的青春。”

有了李樯的精心“烹饪”,赵薇更加来劲了,因为是第一次涉足电影导演,必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来给自己把握影片的总体风格和节奏,于是乎,香港导演关锦鹏被拉下了水,成了该剧的监制。

当李樯拿出文学剧本之后,赵薇的“战斗”真正打响了,从这一刻起,她就是导演赵薇。将文本改编成分镜头剧本是她的第一项工作,她要求编剧、监制、摄影、美工全部到场一起讨论,专门请人来画分镜头故事板,每个场景的每个镜头一经讨论决定就立刻画下来,这么做为的就是在拍摄的时候尽可能的少改动,对于新导演来说,这个讨论的过程,也许正是学习的过程。在很多圈内人看来,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仅仅画这些场景,就用了一个多月,但是在后来的拍摄过程中,证明赵薇的这个决定是相当明智的。

2012年3月3日,剧组在南京医科大学外景地正式开机,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剧组一直很是“火爆”――偶像明星赵又廷和韩庚友情参演,吸引了大批粉丝的目光,当然,他们的粉丝和“小燕子”的粉丝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在南京拍摄现场,所有的粉丝里三层外三层,一站就是一天,这里面是六七十岁的奶奶,三四十岁的妇女,还有“00后”的孩子,但凡赵薇一动,所有的粉丝一齐向前拥,嘴里高呼“赵薇、赵薇、赵薇……”这样的画面在拍摄现场,着实让剧组的工作人员有些头疼,那些日子里,大家终于明白什么才是“超人气偶像”。

除了颇为头疼的拍摄现场人气,最让赵薇挂心的就是钱。为了寻找昔日的回忆,剧组跑了南京二十多所大学,所以最后电影里出现了东南大学的礼堂门口、南京大学的草坪、河海大学的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的阅览室,南京艺术学院的食堂……这些场景多找找,或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道具就没有办法了,全部都要做旧。“拍电影越旧越贵。你要是找那种真的是九十年代初的东西,就要花钱了。”赵薇说,“这部电影花的钱,比起那些大片来虽然不算多,但却远远超过了预算,两个月的戏我拍了四个月,等于多了一倍的制作费,贴了很多钱。”

为什么两个月的戏,赵薇拍了四个月,是因为她是“新手”吗?俨然不是,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用关锦鹏的话说,“导演太认真,尤其是对表演细节的把握。”开机以后,剧组持续辗转于南京、上海、贵州、北京四地之间,她曾经有过“36个小时不睡觉拍戏”的记录。一位剧组工作人员说:“几个大老爷们儿都扛不住,站着都睡着了,我抬眼一看,全场就剩赵导还精神!”

众所周知,电影中除了赵又廷和韩庚,其余主角和众多配角多为新人,在表演的方法和技巧上并不娴熟,有的人更是连走位都不会,赵薇常常亲自上阵示范,演员表演还是不到位,换来的就是赵导不断地“咔……咔……咔……”

“我就是特别怕、特别不喜欢别人工作的时候不认真,所以有时候,我看到别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情,但却没有好好去准备、好好去干,而是干一些特别无关的事情,我就会非常严厉地指出来。”赵薇说。

对于此次导演赵薇的表现,关锦鹏说:“她是个很有自信的人,在现场非常严肃。我认为她有足够的智慧在导演的这条路走下去。”李樯说:“她也是个幻想澎湃的人!”而赵薇却说:“我不喜欢生活是被动的动荡,我愿意主动去动荡。”

“演员这个职业,

不是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中华儿女》:第一次听到别人叫导演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赵薇:那个就太早了,不是我开机后,坐在导演椅上,别人才叫我导演。因为这部戏筹备了一年,开拍半年前我就已经在南京、上海、安顺、北京四个城市到处跑,看景、选演员、试装定妆、分镜头,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对这个称呼很习惯了。其实一开始别人这么叫我,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也不会专门去想这个称呼,那时候想的就是拍电影。

《中华儿女》:你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在演员的表演上会不会要求更高?尤其是在新人演员身上,你会在现场骂人,“我要一个‘人’,请你给我演一个人出来,我不要一块木头。”你会为了让演员有愤怒的情绪,扇了他一巴掌,你还要求所有人提前一天到现场,走位、排戏……对于你这样的导演,新人演员会害怕吗?

赵薇:有一点,因为很多演员都是新人,比较年轻,也没有多少演戏的经验,对他们,我比较严厉。所以拍摄结束后,不少演员说,接这部戏像上了几个月表演课。但我真的非常羡慕他们,可以在最开始就接触到李樯的剧本,他的剧本就是衬托演员的,只要你有一颗热爱表演的心加上一点天赋,演他的剧本,都会收获很大。不要忘记,我们背后是强大的制作和执行团队,这帮年轻演员真的很幸运。我一直都认为演员这个职业,不是靠努力或者勤奋就一定能够成功。

《中华儿女》:小说的原著作者辛夷坞说,自己创作的脑子里的郑微有一些像你,那么对于这个角色,你会不会更加“用心”?

赵薇:在这部电影中,郑微的戏份很重,我对演员的要求就是:不管你什么样,必须保证这个角色成功立得住。当然,为了这个角色能够处理的更好,我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她,我知道倘若这个角色演的不好,电影就完蛋了。所以在这个任务上,我给了她非常多的建议和尝试。杨子姗她很用心,她真的在塑造角色。我给了她蓝图之后,她一直在慢慢靠近这个人物本身。可以说,刚进组的时候,她完全不是这样的,可能有观众感觉她有一点像我,其实是我给了她很多创意,她自己去消化和体会的。

《中华儿女》:关锦鹏说你在拍摄现场非常有型,你有足够的智慧在导演的这条路走下去。在片场,你是不是特别强势?

赵薇:其实,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很听导演话的演员,在我的印象中,演员很本分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但当导演时,就必须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就是这样,还是憋足了这股劲,我觉得自己在片场挺冷静和淡定的,我就是要把电影漂漂亮亮地拍完。

《中华儿女》:电影让很多人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勾起了很多回忆,大家都在想你的青春期是什么样的?

赵薇:我有一个很模糊的蓝图在想自己什么样子,我发现一点一点的会靠近它。比如:我小时长得很可爱,像苹果一样,但我很讨厌像一个可爱的苹果,我特别喜欢很瘦、骨感的女孩,有点像老外喜欢的中国女孩样子。我蛮喜欢女孩是那种样子,我想变成那样的不像个苹果样的,后来想着想着,我真的离苹果越来越远了。

《中华儿女》:外界有传言,说你读了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加上这一次的华丽转身,你会有选择的放弃演戏,而是更专注于导戏,是这样吗?

赵薇:完全不是,我从来没想过念完研究生就不演戏了,当然,我也不是在做演员穷途末路的时候,没有人找我演了,我才去学导演的。对我来说,这很平常,我热爱这门艺术,学习导演只是让自己更加全面,多掌握一门技术而已。我曾说过我的路不是我要走的,有人为我指路,但没有人教我怎么走。谁说我不演戏的了,我接下来就要做演员去了,导演这事儿随缘。当导演我是不管不顾不在乎形象,还是当演员调整一下比较好,我的下一部作品是关锦鹏导演的《放浪记》。

《中华儿女》:做完导演之后,再去拍电影,在心态上会有变化吗?

赵薇:肯定有。做了导演后觉得以前的演员赵薇实在太懒了。当演员的时候,我不会把剧本看那么多遍,只要把自己所演的人物把握好就可以了,但做导演,剧本都已经翻烂了,每个人物你都要控制住,每个人物你都要自己会演,所以一场电影拍下来,你会将戏里面的所有角色都体会一遍。

上一篇:基于“联盟”合作模式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下一篇: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