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8 02:54:49

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基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并指出了今后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05-02

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业生也从过去的计划分配到面向市场双向选择,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成为当今社会各个层面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不到急需的人才,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家长不惜一切代价供养孩子读书成才的积极性。如何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应成为高校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都是由若干个专科院校或者是师范类学校合并成立的。办学理念落后,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师资力量较弱,专业水平较低,“双师型”教师较少,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不足以满足学生实践实习的需要。办学资金不够充裕,难以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学校行政化、功利化氛围比较严重,拜金主义、崇尚权利的思想盛行,教授人格矮化,学术研究气氛不浓,热衷于科研教学的教师较少,学校领导重视外在建设,忽视内涵发展。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实行实践教学改革,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适应人才市场化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和进一步发展的强烈愿望。如果新建本科院校不能快速的转变教学理念,尽快进行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那么学校的发展将会是死路一条,原因是:优势名牌高校正在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挤压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和招生数量,要读就读名牌高校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欠佳,学生毕业即失业,引起学生家长的反思,认为读大学是个亏本的买卖,不如不读。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国策使得高考报考人数进一步下降,在不久的将来,新建本科院校将会出现生源短缺,从而引起招生困难。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1.合理安排学时比例,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学生的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一些高难度的理论课程难以听懂,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全部抛开理论教学而直接进行实践教学不符合教学的规律,有限的实验条件也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要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重新制定,一要安排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二要安排好每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各门课程搭配合理,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专业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要。要进一步压缩理论教学的学时,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观念,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发展。

2.高效利用实践教学场所,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学校内部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有限的实验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在一些院校对此进行了较好的改革,比如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尽早让学生接触专业课,大量培养助理实验员,新生入学后即进行分组,每一组学生都安排一个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思想品质好的老师担任专业指导教师,四年内进行全程指导。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聘请校外指导教师,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实践教学场所,来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实验场所的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室面积、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等,随着各院校对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很多高校实验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是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有办法采购先进的仪器设备,没有办法引进驾驭仪器设备的人才,有钱买马,无钱置鞍,资金分配不够合理,大型仪器设备的闲置现象较为突出,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软件建设,要尽快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教师待遇,一个学校要想发展,就要把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要解决教师走出去、请进来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学校大规模扩招,造成教师人数的较快增加,很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变教师,教师视野较窄,缺乏实践经验,青年教师如何较快的转变成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首先要改变思想,不要认为一支粉笔、两个小时、三尺讲台就是高校教师工作的全部,高校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把自己承担的课程讲好,还要重视科研,平时要多去实验室,要多动手、勤实践,克服实践当中的困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行合一。二要走出去,教师要到企业去接地气,进行顶岗实习,拉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三要请进来,要从企业里面引进优秀的工程师来做专业指导教师,或者把学生派到企业去进行实践锻炼,真正做到校企融合。

4.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校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实验室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现在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多,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表达问题的准确性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健全人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院校也存在着重专业培养,轻法制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有的学校竟以毕业生平均工资多少来衡量办学水平的高低,校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只求成功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横行,与社会主义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学生毕业后既没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也没有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即使专业技能水平再高,专业知识再丰富,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高校应该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天堂,自主探索真理的乐园,如果偏离了这样一个教育方向,那么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悲剧还会重现。

6.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于企业来说,用人层次可分为研发人员、工程师、工人(生产装配一线)。研发人员的职责是负责怎样把产品设计的更好,性能更加卓越,工程师则要保证各生产环节正常工作,尽快做出合格产品,工人负责又好又快的组装产品。根据企业的用人层次,不同的院校在其中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等学校分为精英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或者说是以培养企业工程师为主,学校的办学定位要明确,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多了解企业急需哪些方面的人才,学校各专业与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对口衔接,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要面向企业对各种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既要立足目前,又要放眼长远,既要学习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每个学校教师的师质水平,根据人才的培养规律,脚踏实地的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高校发展也应避免“专业雷同,千校一面”,要逐步形成“各有特色,各有所长”的办学局面,以便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栾贻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看我校从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1).

[2]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9,(10).

[3]何绍芬.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7).

[4]曹辉.新时期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0,(2).

上一篇:基于服务创新的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体系研究 下一篇:构建主义视角下理工科专业基础课新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