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骛八极驰万里 心游万仞揽青天

时间:2022-08-28 10:34:14

【开窗启思】

唐代刘禹锡曾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意思是说,只要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纵览古今中外的作家和作品,如果没有联想与想象,就不会有千古流传的女娲补天、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不会有屈原、李白等具有伟大想象力的诗人,当然也不会有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但丁的《神曲》了。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活,博览群书,开拓思维,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让奇彩华文跃动在你的笔端。

【技巧点拨】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常用的联想方式有:

1.相似联想,生动形象。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并加以生动的描写。如宗璞由紫藤萝联想到瀑布,是因为两者都有“从空中垂下”,且“泛着点点银光”的相似之处。

2.对比联想,深刻鲜明。就是把性质截然不同或情境完全相反的表象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由对比关系的事物构成的联想,既能反映事物的共性,又能反映事物的独特个性,还能造成鲜明强烈的反差效果,比如臧克家的《有的人》。

3.接近联想,丰富多彩。根据事物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彼此接近而进行联想,把原来没有内在联系的诸多事物串在一起,从而创造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例如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桃花流水鳜鱼肥”则是在时间上接近。

4.追忆联想,联系紧密。以某一事物为由头,引发对过去经历的生活、所见所闻的回顾而产生的联想,追忆一系列与此事物有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比如在旧书中发现一片红叶,便想起小时候一次秋游,那满山的红叶仿佛同学们欢快的笑脸。

所谓想象,就是人们在头脑中,凭借记忆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立足现实,巧妙编写。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驰骋,随意虚构。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必须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所编写的故事可以说是离奇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作者却立足于当时统治者骄奢淫逸、众多人的趋炎附势这一社会现实,加以夸张,以此鞭挞社会的丑恶。

2.移花接木,合理组合。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几乎足以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样也不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3.大胆扩展,添枝加叶。文章的细节描写要借助于适当的扩展,补充相应的情节或场景,才会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描写细腻。比如袁柯在《风俗通》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细节,并加以准确的描述:①女娲造人的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细腻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从而创作出《女娲造人》。

4.借助梦幻,虚实相生。我们可以通过梦境和幻觉,描写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借此抒发内心的某种情感或愿望。如杨朔的《荔枝蜜》结尾部分: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借助梦境,有力地表现了自己渴望变成一只蜜蜂的迫切心情。

【名家片段】

一、春天是个一望无际的竞技场。当最后一场雪的残滓由白泛青,万物都摩拳擦掌进入预备状态。迎春花打响了春天的第一枪,“砰”的一声,沟沟坎坎眨眼间挂起了黄灿灿的旗帜。麦苗穿上了翠绿的新装,河流湖泊像一汪汪深邃的眼,光波流转,小草憋足了劲地往上拱,杏花、梨花、桃花激动地挥动着粉嘟嘟、白嫩嫩的拳骨朵,组成娘子军,拉拉队。

(选自梁凌《春日断想》)

二、月下的荷,在皎洁的月光清辉的抚摸下,荷叶和花儿融合成一个轮廓,花瓣如蝉翼薄薄的,仿佛是梦的翅膀。花蕊含羞地闭上了眼睛,聆听着天籁之音。微风轻轻拂过,圆圆的荷叶在湖里激起一圈圈涟漪,似一朵朵翠绿的花跳跃着,“清影娇荷倚舞月华”。月光如水,荷的风姿是梦的天使。

(选自包建国《夏荷之韵》)

三、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选自陈创《野》)

四、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切切的蜜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

(选自鲁彦《雪》)

【评析】

《春日断想》通过丰富的景物,赋予春天以人的灵性,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热闹非凡而又充满希望。面对如此美好的春天,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夏荷之韵》以细腻优美的笔触,刻画了荷的曼妙姿态,多么富有诗情画意,令人心醉神迷!《野》作者对野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绘,并由此联想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雪》之所以把雪描写得如此灵动,能够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是因为作者满怀对雪的挚爱之情,笔端饱蘸了这种真情。这一切,都得益于联想与想象的巧妙运用。

【学生习作】

一、秋天来了,四野里虽然了无生机,但走进竹子的世界,仍然是一片春意盎然,处处青翠。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竹子随时都准备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人们把它们制成竹筐、竹篓、竹席、竹筷、竹家具等,既环保又耐用,为人们提供着方便。这时的竹子呀,在舍身奉献!冬天来临了,平日里昂然怒放的花儿再也抵挡不住寒冷的威胁,纷纷垂下了脑袋。而竹子却不畏严寒,依然勇敢地挺立在风霜雨雪中。竹子的坚强让人称道,竹子的青翠永不褪色!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那些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人们,他们面对种种诱惑,本色不改,依然如故。

(选自习作《做人当如竹》)

二、这就是我朝夕相见的樟树。若要论起它的品质与气质,就使人想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这一教师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与“活着”为人遮阴,“死后”清香四溢的樟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樟树有跟红梅一样傲霜斗雪的骨气,有与苍松一样四季常青的本色,这跟无私无畏的教师们也没有什么两样。无论是像伞一样为人遮阴纳凉,还是像恋人一样执着厮守,都是一种奉献,一种情怀。我常常见树想人,见人思树。树与人是何其相似。

(选自习作《樟树赞》)

三、雨歌渐渐地消失了,终止了她美妙的音符。雨要停了,而我的思绪仍不停地向前延伸,我感到自己正慢慢地化作一滴晶莹透亮的雨珠,和同伴一起,汇成一条溪流,又汇成一条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奔向那波涛汹涌、浩瀚无垠的大海。

(选自习作《雨歌》)

四、桂花并不雍容华丽,但它总是默默地开放,并吐露出耐人寻味的细密甜香。那就像是对妈妈的摹写,朴实且和善,仿佛就是一朵小桂花,点缀在枝头上,贡献己身之芳于浊闷的空气中。

(选自习作《掌中桂香》)

五、什么时候天气突然开始变凉了呢?当它顺着我的脚背开始蔓延时,我没有察觉,等到我发现飞鸟早已不见了踪影,秋叶落下沙沙作响的时候,秋已很深很深了,夏天已离我们远去,我们已回不到那个五彩斑斓的童年,也无法回到那个纯洁美好的时光,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它祝福:夏天,你走好!

(选自习作《秋天遐想》)

【评析】

《做人当如竹》由竹子的用途联想到它的奉献精神,由竹子的本色不改联想到人的品格的坚定不移,进而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樟树赞》由樟树联想到与其品质和气质相关的人民教师,由物及人,抒发了对教师的挚爱和赞美之情,联想丰富自然。在雨歌消失之时,《雨歌》作者联想到自己化作一滴雨珠,汇成溪流,奔向大海,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掌中桂香》运用相似联想,用桂花芬芳、朴实的特点,暗喻妈妈温柔、和善的个性,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秋天遐想》联想到秋叶、飞鸟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上一篇:心中那缕阳光 下一篇:“文题猜读”,你试用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