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企业在台湾:成功后仍有无奈

时间:2022-08-31 12:01:41

大陆企业在台湾:成功后仍有无奈

2015年2月,台湾当局因阿里巴巴以新加坡公司身份在台投资,“隐瞒陆资身份”,对其罚款12万元新台币,并要求重新以陆资身份申请,否则半年内必须撤出台湾。两个多月后,以港商名义在台投资的淘宝网遭遇到了同样的指控,被罚款24万元新台币并要求其重新申请或者撤回投资。消息传出,很多台湾网友的第一反应是:“他们要是走了,我们还能用淘宝吗?”由此可见淘宝网对台湾人的生活影响之深,很多人的生活中已经不能没有淘宝。

2009年台湾当局公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大门正式打开。截至2015年4月底,大陆资本在台投资总额已有12.25亿美元,其中投资最大的行业是批发及零售业,占到大陆在台投资总金额的24.74%,其次是银行、港埠和电子零组件制造,分别占到大陆在台投资总金额的16.44%,11.35%和10.55%。赴台投资的企业中,既有国航、南航、东航这样的运输企业,也有建行、中行这样的金融企业,还有像俏江南、海底捞这样的餐饮服务业。

虽然台湾对陆资开放才六年的时间,但大陆企业在台湾表现得非常亮眼。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填补空缺模式、以小米为代表的融入台湾模式和以万通为代表的盘活存量模式最为典型。

经济要有感,找不如找马云

相对于大陆电子商务的风风火火,台湾的网络购物市场非常不发达,传统的店面销售依然是销售的主要渠道。买东西去实体店,并不代表台湾同胞不喜欢网络购物,实在是市场上没有令他们满意的电子商务平台。笔者曾经对在大陆求学的台湾交换生进行访谈,当问到对大陆的什么东西印象最深时,台湾同学脱口而出:淘宝,因为什么都买得到!

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在台湾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填补了台湾电子商务市场的不足。相对于台湾已有的PChome和雅虎奇摩两大购物网站,淘宝的优势主要有四个:商品多,搜索强,实时沟通,支付方便。

台湾的传统电商,无论是PChome还是雅虎奇摩,商品种类远不如淘宝,搜索也不够方便,想向卖家问个问题只能留言,卖家回复不知道要等到几天以后,而且就算成交了,由于台湾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滞后,因此买家卖家之间打款非常不方便,很多人只能采取当面交易的方式。而淘宝商品种类繁多,搜索功能强大,可以与卖家进行实时沟通,买的多还可以讨价还价;确定购买之后,通过支付宝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支付。整个购物流程中用户体验好得多,淘宝赢得台湾消费者的青睐也是情理之中。

淘宝网不仅帮助台湾同胞便捷地进行网络购物,还为台湾广大中小企业进入大陆市场提供了一个窗口。无力到大陆斥巨资布局销售渠道的它们,通过淘宝网,一下子就能面对十几亿大陆消费者。根据淘宝指数提供的数据,对台湾商品感兴趣的消费者中,购买能力更强的女性占到了64%,台湾的传统糕点、旅游产品、T恤、面膜等十分受大陆消费者欢迎。台湾《商业周刊》感叹“年轻人想致富?靠,不如靠阿里巴巴的马云”,“经济要有感,找不如找马云”。持有这种观点的不仅是媒体,政治人物也有类似的看法。2014年12月15日“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召开,马云发表演讲之后,前副主席、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评论说“还是这位马主席比较厉害”,引发全场政商人士哄堂大笑。

台湾《经理人月刊》评出的2015影响力品牌榜上,淘宝网打败老牌电商雅虎奇摩,排在电子商务影响力品牌的第二位。2014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台湾地区成交额位列境外地区第四位,仅次于香港、俄罗斯和美国。2012年支付宝城市人均支付金额排行榜上,台湾嘉义市、高雄、台中、台南分别排在第一、三、七、九位。2014年支付宝城市人均支付金额排行榜上,台湾嘉义市排行第五。

台湾著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1321期以“淘宝袭台,接管台湾地摊”做了封面专题报道。该刊认为,淘宝影响了百万台湾人,改变了台湾人的消费习惯、投资机会和未来的工作契机。淘宝对台湾的影响和带来的改变不亚于《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

买小米手机就是制造

与淘宝填补了台湾电子商务的空白不同,小米在电子产业非常发达的台湾打下一片天,靠的是“深度融入当地”。小米的成长路径上,有着很深的台湾烙印。2011年小米推出第一代手机时,找不到代工工厂为其生产,台资企业英业达此时伸出援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今小米手机有近一半由英业达代工。随着小米手机销量的不断增长,英业达也不断购买设备增加产能。更重要的是,在全球PC制造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伴随小米不断成长,以PC代工见长的英业达,成功实现了从PC代工到手机代工的升级转型。

除了制造几乎由英业达和鸿海两大台资企业包揽外,整个小米手机的供应链也“台味”十足:芯片由联发科生产,屏幕由友达生产,相机模块由光宝生产。此外,宸鸿、大立光、胜华、晶技、华通、硅格等多家台湾高科技厂商均是小米供应链的成员。据统计,红米的手机的供应链中,就有34家台湾厂商的身影。热销的小米活塞耳机,是由一家台资公司加一联创生产的。

除了供应链外,小米还在很多细节上注重“台湾化”。小米在台湾举行的粉丝活动“米粉节”上,专门购买台湾新竹名产“海瑞米粉”送给台湾用户。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小米总裁林斌把小米成功的经验,归功于他在台湾吃担仔面的经历。难怪有台湾网友说,“买小米手机,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感觉,买小米手机就是制造”。

正是这种深度融合,使得小米在台湾延续了其在大陆的高人气。2013年,小米进军台湾市场,得到了台湾消费者的热捧。2013年12月9日,首批红米手机在台湾销售,结果1万台售罄只花了9分50秒!17日第二批1万台售罄用了1分08秒,23日第三批8000台售罄用了25秒,2014年1月13日第四批2万台54秒售罄。2015年2月台湾《经理人》杂志公布的网络影响力品牌排行榜上,小米名列第六位。台湾著名的财经杂志《远见》两度派团队来到大陆,深入小米总部,找寻小米的成功对于台湾企业的启示,以“小米,社群之王”为题对小米进行了封面报道。

小米的热销,逼迫台湾企业不得不苦练内功,迎战挑战。“台湾之光”宏达电HTC推出了性价比更好的新产品Desire 816,华硕推出了价格只有50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000元)的新手机ZenFone,连占到小米代工量近一半的鸿海也推出自有品牌手机InFocus富可视,与小米争夺市场。

万通,唤醒沉睡近20年的“八挂山”

台湾新北市淡水小坪顶是一块风水宝地,此地前拥台北盆地、后抱阳明山,还能远眺淡水河入海的辽阔,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然而面对这块宝地,近20年来鲜有台湾的房地产商涉足开发。不是不想开发,实在是不敢开发。上世纪末,在小坪顶投资的八家台湾房地产公司无一开发顺利,要么倒闭,要么退市,要么陷入财务危机,小坪顶因此也得到了“八挂山”的绰号。

2011年万通赴台,看中了台湾房地产开发商绕着走的“八挂山”,决定在这样一个拥有山、河、海超级美景之地开发“万通台北2011”。消息传出,台湾很多房地产人士以为,万通此举无疑自寻死路,不久“八挂山”就会改名为“九挂山”。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万通没有折戟小坪顶。将近4万人民币一平米的“万通台北2011”销售火爆,台湾、大陆、香港以及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的客户把一共294户的楼盘抢购一空。其中,台湾买家和大陆买家各占将近40%。不仅如此,万通还带动了周边小坪顶其他房地产项目整体复苏,小坪顶一举摘掉了“八挂山”的帽子。

万通在小坪顶的奇迹,依赖的是其自身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开发营销经验。万通以“台湾怀旧风”为楼盘卖点。在万通看来,楼盘的主要客户是大陆和台湾的成功人士。对台湾客户来说,主怀旧风会让他们想起过去打拼奋斗的经历。而在台置产的大陆客户,一般都很看重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因此台湾味道浓厚的楼盘才能赢得大陆客户的青睐。而且两岸的成功人士住在一起,可以摩擦出更多的商业机会合作共赢。由此,万通还积极组织活动,创造机会,帮助两岸的业主们互相认识。这种贴心诚恳的服务,使得很多台湾业主表示,只要万通在台湾还开发项目,他们一定再次光顾。

陆资遭遇很多限制和歧视

大陆企业在台湾取得的这些成就,其实尤为不易。与台资在大陆享受各种便利条件和政策优惠不同,陆资在台湾不仅没有优惠,还要承受各种专门针对陆资的捆绑、限制和歧视政策。比如,在台湾投资的大陆航空公司,不能直接刊登广告,必须要通过台湾旅行社代其刊登。再比如,在台湾的大陆公司,不管投资金额多高,只能在台湾派驻七名大陆经理人。

为了规避这些对陆资不合理的限制措施,很多陆资尝试以其他身份进军台湾市场。此番阿里巴巴被罚,是因为阿里巴巴早在2008年台湾还未开放陆资赴台时,就以新加坡公司的名义投资台湾;开放陆资赴台之后,淘宝以港商的身份赴台投资,涉嫌“不实申报”。

台湾方面对于判定一个公司是不是陆资有着非常严苛的标准。不管你公司的注册地在哪里,只要企业内大陆方面的股权超过30%,或者公司实际被大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团体控制,都会被认定为陆资。同仁堂、俏江南,TCL、中钢国际虽然以港商身份在台投资,依然被认定为陆资,宇龙酷派、用友软件以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名义在台投资,也被认定为陆资。甚至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沃尔沃在台湾的投资也被认定为陆资。台湾对陆资的种种限制性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陆资在台湾投资的积极性。2015年1~4月,大陆对台投资只有2625.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82%。

每到台湾选举的时候,总有政治人物恐吓选民说,大陆企业到台湾是抢台湾的市场。以淘宝、小米、万通为代表的大陆企业,有力地驳斥了这一说法。大陆企业不仅没有抢占台湾的市场,还和台湾企业一起,唤醒了大片沉睡的市场,开发出很多新的市场,不仅带动了台湾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台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台湾经营成功的大陆企业,不仅自己成长,还帮助台湾的年轻人一起成长。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的马云在台湾出资100亿元新台币设立创业基金,帮助台湾年轻人创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予在台经营的陆资平等的待遇,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无论是对台湾还是对大陆,都是一件好事。两岸的中国人都希望两岸产业界能更好的融合,共同发展,一起去赚全世界的钱。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上一篇:阿巴迪游走在美俄之间 下一篇:韩国版“再平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