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

时间:2022-08-28 10:21:09

浅议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

摘要:城市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作为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的城市规划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规划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 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城市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可见,城市规划实施对一个城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城市规划必然会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优化。当然,虽然说没有城市规划是万万不行的,但城市规划也不是万能的,城市规划也只能在一定的空间和职权范围内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社会系统进行功能优化。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化途径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是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就能够调节和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中要素的布局、比例与数量的消长、种类的增减等,使其所达到的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而且能促使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在更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从而使城市健康持续地发展。具体来说,城市规划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化有以下途径:

(1)城市规划通过科学的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制定对人口及用地规模、水资源供给、能源交通等方面的限制,以实现城市的合理规模水平。

(2)城市规划通过对城乡土地、城市各类用地的合理布局、功能分区,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保证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

(3)城市规划通过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形成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网络,实现大地园林化,从而使城市绿地和公园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4)城市规划通过严格的城市“绿线”、“蓝线”的空间管制,一是保护了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境,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二是保护了城市开敞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接近自然、休闲娱乐的环境。

(5)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快速公共公交系统的建设,减少控制私家车在城市内部的使用,同时通过便利的自行车道的规划建设,创造一个可步行的城市(walk-able city),从而力求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污染。

(6)城市规划充分强调保护和利用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特征,维护和延续城市区域环境、地域文化及生态景观的独特性,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自然、人文景观各要素的协调,使街区、建筑及其环境布局艺术化、生态化,空间环境宜人、和谐,从而使城市特色鲜明。

(7)城市规划配合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比如鼓励生态节能建筑的建设。

总之,城市规划是出现和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行为,更好的保护自然资源和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系统的优化路径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本质是对城市经济引导和调控。具体来说,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化有以下途径:

(1)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体现和贯彻国家的经济建设政策,引导城市各项建设的合理发展,有助于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供给与消费结构的平衡,达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目的。

(2)城市规划通过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经济功能布局,从而使城市的经济环境更加适合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3)城市规划通过确定城市建设的开发方针,统筹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投资环境的选择,从而发挥城市整体投资利益,实现城市规模经济效益。

(4)城市规划通过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的共同需要,从而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的公平和效率。

(5)城市规划通过限制有害公共利益的建设行为,并在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的条件下,实行规划激励政策,鼓励个体或群体投资者向低收益的社会公共设施投资,扩大全市性的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6)规划通过“紫线”的管治,可以有效保护城市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景观,提高城市在经济建设中的文化价值。

(7)城市规划通过对土地的控制与引导,从而规范和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城市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自身的规律,对城市经济系统的优化而发挥着独特的经济作用。城市规划的干预职能与市场机制愈紧密,城市规划愈能在经济发展中为城市创造新的财富和价值,愈能提高城市在国家甚至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三、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系统的优化路径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由于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对社会系统的优化也主要是间接的和局限的,本文认为,城市规划主要对城市社会系统中的社会平等与社会公平、社会稳定与社会安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多样选择的自由、提供公众参与政治的途径、促进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进行优化。具体讲,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系统的优化有以下途径:

(1)城市规划通过对“黄线”的空间管治,可以有效控制两种类型的投资所引发的周边土地明显变动的区域。一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项目的规划建设(如地铁),防止有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所带来的土地升值收益被少数人所获,从而保证社会公平;一是具有负外部性的公共项目的规划建设(如垃圾场、火葬场等),城市规划以科学的选址和强制性的立法手段预先确认,以免事后引发纠纷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尽量避免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2)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开敞空间、公共空间和绿地系统的创造,保证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平等的享受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与设施,并且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3)城市规划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合理的土地使用性质、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性条件,对土地发展权进行控制与引导,防止不良的土地开发“外部性”(esternality)造成社会后果,从而事先就保证了周围土地的相邻权,尽量避免以后的纠纷。

(4)城市规划通过提供合理的城市土地使用模式和标准来规范各种土地使用活动,如通过适度的土地兼容使用促进城市多样化,满足城市多样选择的需要,增加社会融合。

(5)城市规划通过对有利于形成城市和谐社会环境的开发行为,如提供低收入住房及公共开放空间、改造旧城破旧居住区等,给予土地资源分配的优先考虑、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开发奖励(如地价减免、容积率奖励等),促进社会和谐和增加公共利益。

(6)城市规划通过提供强制性措施,保证公民的安全(如安全通道的设施、人防工程等)。

(7)城市规划通过尽量维护城市弱势群体的利益,如通过强制设施残疾人通道,对残疾人进行人文关怀。

(8)城市规划以公共参与为平台,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俊愉,重提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J],中国园林,2002(3)

[2] 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庭伟,城市的两重性及规划理论问题[J],城市规划,2001(1)

[4] 马武定,城市规划本质的回归[J],城市规划学刊,2005(1)

[5] 秦红岭,试论城市规划应遵循的普遍伦理[J],城市规划,2005(5)

作者简介:陈兴旺,男,1980年8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硕士,目前主要从事规划和建筑方面的设计和研究。

上一篇:浅议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 下一篇:浅谈锚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