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创造性阅读探讨

时间:2022-08-28 10:07:36

小学语文的创造性阅读探讨

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创造性的阅读教学,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会相应增强。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创造性阅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掌握阅读方法,品味阅读的快乐

在学生求知若渴的读书时,教师切勿放松,切勿被这种表象迷了眼,也许学生只是沉醉于精美的图画或者生动的内容,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粗读文章时,了解概要,理清层意;细读文章时善于圈圈画画,做到读书即动笔,如对好词佳句打上特殊记号,对疑难之处画上问号;精读时,分析讨论作家的写作技巧与内含思想实质。其次,要带着问题研读。学生在初读了解了文章大致内容、故事情节后,要学会自我提问或根据文后训练内容,带着几个问题回读全文,以便于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思考并赏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童话、神话、科普小品等均渗入了不同层次的读物中。为此,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时应给予分类,找出共性与差异。如写人类文章在读思结合上善于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记事类文章在读思结合上关注事情发展的六要素,寻找事件的发展思路线;写景状物类文章在读思结合上学会抓总起句或总结句来读;说明类文章在读思结合上发挥合理想象,理解主要内容。通过这样分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快速提高。

二、激发兴趣,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需要

“读”是思的凭借,“悟”的前提,“说”的储备,“写”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因此,我给学生讲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想读哪篇课文,告诉他们这些文章一定让他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开展名言朗诵会,品味书的无限魅力;与学生一同阅读,畅谈读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感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创造性阅读成为他们的需要。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阅读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创造性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我的战友》这一课文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电影视频,内容为参加的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391高地的美李匪军的战斗场景,影片中敌军战机呼啸,不断向下抛投炸弹,突然一些炸弹落于潜伏的附近,引起地面草的燃烧,大火不断地蔓延,逐渐逼近,在大火马上就要烧到时,笔者暂停了视频,然后让学生讲述刚才所放的影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情节?如果你是那位战士,你接下来会怎么办?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创造性阅读的教学。

四、运用发散思维,在阅读中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填补课文的“空白”。如学完《滥竽充数》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南郭先生回家以后怎么做,结果怎样等,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同一读物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中会产生新的意义。这种阅读更具有创造性。如《狐狸和乌鸦》这一名篇,已流传了两千多年。我们历来是从批评乌鸦爱听好话上了当这个角度去理解,同时把狐狸看成一个狡猾的骗子。我国当代诗人高洪波却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用诗写出了对狐狸的喜欢。这样的阅读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表达的机会,为创造性阅读营造广阔的空间。

五、有效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

教师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可以了解过去,分析过去,对比现在,展望未来。学生要通过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去分析、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去感受外界,并正确认识生活、认识现实,亲自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寻找生活规律。

一个出色的演员,要真正做到“像”,就必须去体验角色的生活,感受角色的生活。比如,要扮演一个农民的角色,你就得去做一个“农民”,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这样,演起来才能像个“农民”。同样,作为一个学生,要想在自己的笔下真实地写出某一样东西来,你就必须亲自去了解这种东西,感受这种东西。也就是说,要做个有心人,就要有效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

总之,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教学,提升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辽阳县河栏镇尤家小学)

上一篇:倡简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之道 下一篇:谈职业学校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