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29 12:22:04

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摘 要: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技工院校的学生今后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该课程的特点是实际应用例子多、概念多、图片多,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抽象难懂。为此,必须活用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基础;特点;活用;方法;效果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技工院校的学生今后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该课程的特点是实际应用例子多、概念多、图片多,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抽象难懂。为此,必须活用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该课程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常用机构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平面连杆机构又是常用机构中最重要的一种,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常用的是平面四杆机构,它包括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等,其中铰链四杆机构是最基本的形式。下面,我以铰链四杆机构为例谈一下如何活用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机械基础实验室

技工院校的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知识不感兴趣,喜欢动手,如果到了职业学校,还是像初中的教学模式一样,势必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这种现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把课堂搬到了实验室,让学生看模型陈列柜,可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再进行逐一讲解,重点的地方进行模型演示。比如,在讲解曲柄摇杆机构应用实例的时候,如果在课堂上讲,只能采用画图的方式,并不能完整地呈现出他们的运动特点,而在实验室则可以让学生观看剪板机、缝纫机、汽车窗雨刷等模型的运动演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学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铰链四杆机构演化时,每次在讲一种新的子机构时,我都让学生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例?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机构?它们的工作特点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在讲解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得到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能积极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图、文、声、像、动画、视频的有机结合,它着力表现一般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展示现场观察不清楚的细节,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教学直观易懂,易于接受和理解。多媒体教学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加快了课堂教学进度,增加了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比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时候,有大量的实例是不好在黑板上表述的,像“雷达”“缝纫机”等,但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去观看这些实例的动画演示,这样不仅形象生动,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铰链四杆机构内容包括铰链四杆机构的定义、组成、分类、特点、基本性质、演化等,学生往往是在学习后面知识的同时忘了前面的知识。我是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在每次上课讲新课之前,我都精心设计了“复习提问”环节,通过所提出的问题,既是对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同时又引出了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就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讲练结合,注重学生课堂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必须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练习的时间。比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基本性质》中的“曲柄存在条件”的时候,一般是通过一系列的画图、推导,最终才能得出结论,而公式推导恰恰又是技校学生不感兴趣的地方,这样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严重的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这一课题的积极性。如果换一种授课方式,舍弃烦琐无味的公式推导,先把结论告诉学生,然后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曲柄存在的条件是如何应用的,再为学生精心挑选出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走出课堂,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

铰链四杆机构中的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里面出现的很多机构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中都是经常见到,而学生又不太在意的。比如在讲解曲柄摇杆机构时举的“雷达”“缝纫机踏板机构”“汽车窗雨刷”等;在讲解双曲柄机构时举的“天平”“汽车车门启闭机构”等;在讲解双摇杆机构时举的“电风扇摇头机构”“起重机机构”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当中兴致很高,解决问题后,会有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不但对铰链四杆机构的认识更透彻,而且印象深刻。

七、注重课后辅导,利用好机械基础习题册

我每次上完课之后,都会给学生留下精心准备的课后作业题,并且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错误,对大部分同学都极容易出错的地方,再重复讲,举一反三。这样,将学生的“瞬时记忆”变为“永久记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教师只要不断改变、提高自己的认知观念和知识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大俊.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张泓,刘贵森.机械常识与维修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

障出版社,2011.

[3]张建中.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林丰勋.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

上一篇:关于《地形对聚落的影响》的难点突破方法探究 下一篇:追问式教学评价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