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希望点染希望

时间:2022-08-28 10:00:57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创办私学,弟子三干,提出“因材施教”。在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不同组合表现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其发展潜能也不同。从“潜能”和“素质”相互关联出发,遵从个体发展的规律,在发现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潜能,发现和开发学生所具有的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发现的智能强项,发现人才,转变传统教育下的所谓“后进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功。

基于两位教育学家的理论支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一、“点亮希望

所有的理由都让我们选择要做一个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人!乐观者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生活中的挑战只能增强他们的自信,遭受挫折、感到痛苦、发生争吵、生病或感到恐惧时,他们能够从中看到事物的积极的一面。怀揣希望的人,能将一种积极的看法变成一种积极的现实,这是―个简单的道理。

初为班主任的我,每天都生活在落差和焦灼之中。这个多元、浮躁的现代化社会,使孩子的心经受着各种诱惑和熏染。我经常眉头紧锁地考问自己:“学生怎么就不能好好的呢?”突然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我现在难道不好吗?”这个孩子就是我要介绍的第一位主人公。

她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自我防御意识很强,冷漠和脆弱交织,不许任何人指责自己的缺点,否则不惜一切代价地回击甚至是情感上的攻击。她经常与家长顶撞,与教师对抗,与电脑游戏为伴,厌学的情况严重,甚至出现了撒谎逃学的现象。我永远记得孩子哭着对我叫:“老师,我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我什么都没想过,我什么都不敢想了。”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这样的孩子总是想到自己不如别人,不相信自己也行,常常表现出逃避、放弃,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可每个孩子天赋是各异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好于运动;有的孩子爱唱爱跳,擅长文艺;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爱绘画。即便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不佳,也不至于因此而灰心丧气,反倒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发努力,或许还能干出一定的成就来。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与现实特定关系的反映。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自我意识等多方面。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我发现她爱好体育,而且喜动,所以对她“委以重任”,让她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并且让她完成每天在黑板上写课程表的任务,这一切都是她从未尝试过的。无意间我发现她竟然开始练字,还憨厚厚地告诉我:“老师,我得对得起咱13班同学的眼啊”。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了跳大绳比赛,她在生病的情况下特别在中午班小会前赶到学校,摸摸头说:“老师,我还得训练我的‘困难小分队’!大家等着我呢!”组织间操的队伍,―坚持就是近两年:为同学写课程表,一奉献就是近六百天!也许这还算不得“希望”,但至少这颗空洞的心灵里有了希望的种子。

二、“渲染希望”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希望。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有理想、有追求,但是这幅蓝图是模糊的、善变的,一旦有外力冲击就动摇,即“蛋壳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自疑,或退让,或放弃。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很阳光,正如我对她的希望。这个孩子就是我要介绍的第二位主人公。

她个子不高,很喜欢微笑,愿意蹦蹦跳跳,她从入学那天起就告诉我:“老师,我想考咱们的高中部!”她踏实,一丝不苟,课间不是追着老师问题就是给同学讲题,刻苦得让人心疼。可是她的心里有一块我都不舍得触及的痛处――数学。她一次又一次的哭着追问:“老师,是不是我努力得还不够?老师,我是不是没长数学的脑子?老师,我是不是考不上高中部了?”这个有理想、有梦想的孩子迷茫了,希望离她又近又远。

这种现象是外因和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外因说,可能是受到的贬抑,学生反馈太多,缺少成功的机会,处境不良;从内因说,可能是理想希望受损,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心态是一种持久而影响思维过程的情绪状态。这时候,老师的话语、引领、态度对学生的心态就会产生极大的作用。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和两重性。中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在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必须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给人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其次,让学生保持适度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再次,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所以我告诉这位同学:“好事多磨,磨来磨去有好事!”在办公室里,现在仍会看到这个弱小的身影,她依然面带微笑地求索着,她心中的“希望蓝图”不仅看得见,而且被渲染得光芒四射!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入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加德纳反对忽视这些差异,反对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育来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弥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发展。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下一篇:从心开始,以爱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