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以爱升华

时间:2022-10-11 07:51:22

暑往寒来二十秋,

教学生涯似漂流。

秋霜半枕茫然问,

教魂缘何雾里求?

什么是教育?其本质是什么?其灵魂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触动了笔者的神经,引发了笔者的思索,激起了笔者的探究欲望。为此,笔者查阅了辞海、翻阅了杂志,阅读了许多理论书籍。从传统的教育理论到当今盛行的草根理论,这其中对教育的阐述林林总总、可谓包罗万象。然而,笔者徜徉其中,始终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灵魂,迷惑不解。为此,笔者陷入了沉思,也获得了些许的感悟。

一、教育是心理与心理的沟通

此处,笔者所指的心,并非指心灵,而是一种心理准备、心理倾向、心理意愿,是指施、受教育的双方在某一特定环境、特定条件、特定事情、特定机遇上,所持有的心理状态。它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我们进行沟通的纽带。施、受教育的双方,首先要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相向力”。而且也只有这种相向力、亲合力,才能为沟通奠定基础,沟通也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可见,这种心理准备、心里倾向、心理意愿,就是教育行为开始之前的充分条件,沟通就成为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说,就教育理念而言:教育在本质上,是心理与心理的沟通。

二、教育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此处所指的情感,是指施、受教育双方的真情实感。教育行为一旦开始,教育的方法必须考究。而情感的交流无疑是最佳的途径。施、受教育双方的心理只有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交流的障碍才能被剔除,交流也才可以顺利实现,从而使交流双方随着思维的变化、情感的奔涌、意识的流动、思想的流淌,用真情去相互感染,进而维系交流向纵深发展。这样的交流也更有可能在施、受教育的双方中发生共振,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说,就教育的方法而言:教育在本质上,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三、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对撞

此处所指的灵魂,是存储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底蕴、知识结构以及认知水平和世界观。施、受教育的双方,由于生活背景、文化水平、社会阅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施、受教育的双方在教育行为开始实施之前,存在着灵魂结构、思维方式等的不同。教育行为一经发生,就是两个灵魂在发生对撞,而这种对撞,又是两种文化在发生对接,进而相互作用,用一种文化来丰富或者是覆盖了另一种文化,从而引起受教育者在灵魂深处发生变革,也体现了教育之道,教化为本。教而不化,教育等于零。由此可见,就教育的内容而言:教育在本质上,是灵魂与灵魂的对撞。

四、教育是爱与爱的升华

教育的最终目的,都要通过一个字――爱所反映出来。它不仅体现在施、受双方之间的尊重与爱戴,而且同时也可以转化生成对家、对国以及对世界的爱。我们知道教育是改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而一颗完美的灵魂,恰恰就是我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催化剂。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爱与爱的升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教育的理念上,教育的本质是心理沟通;在教育的方法上,教育的本质是情感交流;在教育的内容上,教育的本质是灵魂对撞;在教育的目的上,教育的本质是爱的升华。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演绎着教育史上层出不穷的、璀璨的奇葩。一切教育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又都是以这四个要素作为他们的最终归宿。因此,从心开始,以爱升华也就必然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灵魂。

上一篇:用希望点染希望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收获师生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