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普课题研究有诀窍

时间:2022-08-28 09:32:58

经普课题研究有诀窍

编者按:做好后期的课题研究是经普资料开发中的重要一环。本期我们请到长期从事统计科研工作的国家统计局国际信息中心主任文兼武同志来谈谈如何做好经普课题研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对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课题有所帮助。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普后期开发的课题研究,其中的选题非常重要,选题做好了,研究才成为可能;题选不好,课题就不可能做好。

■ 如何选题

选题就是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即“四点一限”:重点、难点、热点、新点和数量界限。

选重点问题。所谓重点问题就是事关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各方面,影响生产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要根据这个问题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来判断是否是重点问题。简单地说,领导关注的问题、领导发愁的问题、领导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就是社会、经济的重点问题。宏观的、全局的问题,就应当是我们经济普查需研究的重点问题。

选难点问题。所谓难点问题就是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地区差距问题、行业收入差距问题、城乡差距问题、贫困问题及环境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对这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通过我们的调查,能够发现新的变化,提出新的有效措施,研究就会有价值。

选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就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在热点问题上发出统计部门的声音很重要。

选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新的特点,新的办法,新的措施,或者是发现了新的原因、新的规律、新的趋势等等,都是新问题。

数量界限。最具有统计课题研究特点的题目就是对数量界限的研究和分析。比如贫困线、小康线的分析与确定等,把这些数量界限分析透了是非常有价值的,而这些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是在占有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的。

■ 一般程序

课题研究报告的出炉一般可分为七步:背景分析、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原因解析、措施建议。

背景分析。短平快的统计分析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但在做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必须要把所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要尽可能占有资料,尽可能搜集全面,将到目前为止有关本主题的各种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加以整理,作为基础,作为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正式展开课题分析、进行自己的创新。背景分析是做好课题的重要基础。

历史演变。对一个问题要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必须对它的历史进行一番分析。它的发展从哪开始,到哪结束,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要分析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不知道昨天,就难以理解今天,更不明白明天。

现状特点。现状就是现实的状况。第二次经济普查的课题报告要反映出到2008年我国经济状况有什么样的特征。对现状的把握实际上就是把握它的特点,对特点的把握要不断地总结提炼。对经济现状及其特点的分析,是分析普查数据的一个优势。

发展趋势。决定发展趋势的力量,一般都是两股,一股是有利的支持力量,一股是不利的阻碍力量。通过对这两股力量的分析,再根据经验或者模型对这两股力量的消长变化进行分析,就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提出,务必要准确。特别是题目要反映准确,题目就应当是问题,是观点。题目比较鲜明,提出的问题才能够比较明确。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一定要把主要的原因和真正的原因找出来,并分清主次。不要把所有可能的原因一一罗列而没有分析。对原因分析时要注意,问题与原因之间要存在本质的关系。

措施建议。提措施建议,第一要管用,第二要可行。措施要根据对问题和原因的分析得出,不是泛泛而谈。如果提不出建议,根据前面的研究得出几条结论也可以。

这是做课题研究报告的一般程序,可以根据每个报告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对某一部分或加重、或简化。

■ 七个维度

做课题,可以从七个维度考虑:长度、宽度、高度、速度、强度、广度和深度。前面三个度是对一个问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加上高度的立体分析,这是三维分析;加一个速度就是动态分析,即四维分析;再加上强度、广度、深度就是七维分析。

长度分析。就是纵向分析,就一个指标、一个问题、一个事物,或者一套指标,如工农业产值、GDP、收入等等,对其历史进行分析。

宽度分析。就是横截面分析,横向分析比较。经济普查资料,因为都是在同一个时点调查的数据,用同样的方法,尤其适合做横向比较分析。

高度分析。就是跟发展的目标比较,跟计划比较,跟要求比较,跟需要比较,看差距多少。

速度分析。就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变化进行的判断。

强度分析。就是对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问题规模的分析――看它有多大、多小;还有结构分析,就是对事物内部的比例、比重进行分析。强度分析是对事物自身的一种内部结构和规模水平进行的分析。

广度分析。就是要把分析的主题和它所处的环境、背景等互相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比如研究能源,必须把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环境对能源发展的容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才能说明白能源问题。单位GDP能耗就是把能源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的一个指标。再如,北京市发展得快还是慢,要跟上海、深圳、天津等其他城市进行比较。

深度分析。深度分析是指通过模型分析、逻辑分析、规律性分析发现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比如数量界限,就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统计规律。如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统计数据背后的客观规律,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也体现了课题研究的深度。

■ 三点要求

做经普资料的课题研究特别需要强调三点,即时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时效性。搞课题研究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时效性比较差。课题提出时正当其时,可等到做出来,已时过境迁。在此笔者建议,不要等到课题全部完成以后再写出报告,再对外发表,只要有阶段性的成果就要发表,以后可以作为最终报告的一部分或一个附件,结项时一起鉴定。

针对性。针对性就是做课题研究,一定要针对需求,要对准目标,这样的课题才有价值。

前瞻性。课题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前瞻性。课题研究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的、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容易得出带有预测性的结论。当然这个前瞻性一定要看得比较准。

■ 几点启示

求准确。即数据要准,观点要准。数据准就是数据调查要准,数据出来以后,对数据的使用也要准确,对数据的分析加工也要准确。观点要不断地提炼,还要准确地表达。

求简洁。现在做课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课题越做越长,一般的课题至少也有五、六万字,多则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成果印出来都是书本。但笔者觉得没必要。可以把一些必不可少的、又比较冗长的东西作为附件来处理,主报告要尽可能简洁,可不要的就尽量不要。

求高人。课题研究最好是合作完成。至少两人以上,三、五个人,有共同语言,能够和得来,而且知识结构互补,每个人分头思考,集中讨论,推动课题研究。

要多向明白人请教。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做课题就是要不断地交流,多向人请教,要向领导、专家、同行请教,这点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而且会很快进入状态,集中精力把课题做好。

简单地说,做课题非常重要的就是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做课题从选题开始,到对七个程序、七个维度的把握,都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整篇课题报告文章是这么安排的,里面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问题也都要这么考虑,不断地追问这三个问题,把这些问题回答好,这个课题就完成了。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信息中心)

上一篇:首当其冲的全球化 下一篇:宣武局队强化房地产价格统计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