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全球化

时间:2022-05-22 10:41:05

当前,世界各大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推动许许多多贫穷国家的现代化进展不断深入。

当今时代,一提到全球化,讨论的主题不管是工作就业、通货膨胀、流行文化,还是当前出现的其他新生事物,人们都会使用这个概念笼统表达。也就是说,在更加广阔的上下文语境中,“全球化”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种用法,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绝非毫无根据。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在日常工作、收入所得、投资消费以及产品与服务的使用等方面,前景与环境都会发生更大变化,呈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

■ 全球化改变国家和企业的活动特征

如今,国际贸易总量已经接近达到全世界所有产品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直接或间接参与全球性制造与消费活动的劳工规模,从5亿急剧增长到7.5亿,只用了10年多一点的时间。规模空前的资金、技术及商业诀窍,从发达国家流向数十个发展中国家,释放出巨大能量,促成了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现代化进程,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人民因此受益,逐步摆脱贫困,实现温饱。无论在本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数以百万计的广大劳工正迎头而上,抓住新的机遇,并能善加利用。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资本,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显著降低了全球利率水平。尽管快速现代化的推动力强劲增长,全球资本利率不断下降,但是,由于行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因此降低。

全球化涉及的生产与消费规模如此之大,世界各大企业的活动特征因而悄然改变。由于全球性资本容易获得,大批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因此,各种形式的智力资本就成为全球各大公司追逐的最为重要的稀缺资源,由此加大了掌握高超技能的从业人员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据测算,全球前50强大企业,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大部分国家。由于要在数十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组织管理具有高度复杂性,对这些公司而言,政治资本和政治技巧同样重要,其作用与智力资本不相上下。拥有这种政治资本,他们就会获得回报:全球各大公司的需求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影响力不断上升。

在资本与劳动力的传统范畴,全球化也一样催生了面向发展中国家规模更大的海外采购活动。截至目前,对美国人、欧洲人及日本人而言,因为这种海外采购而真正流失的工作机会还不算多,然而,这种发展将要进入新阶段,在此阶段,大量服务业工作将被分解外包,发达国家数以百万计的服务业工人必将因此丢掉当前赖以为生的饭碗。在欧美和日本,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会间接蚕食这些发达国家工作机会的创造能力和工资收入增长潜力。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在抑制各国通货膨胀、拉低利率水平的同时,也在一个又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寻找到了新的投资出口,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先繁荣后衰退的经济泡沫。如果把中国的全球化商品生产能力比作一只800磅重的熊猫,那么,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有利条件,美国始终保持的消费能力就是一头重达2000磅的棕熊。

■ 各国发展道路和国民生活状态受全球化深刻影响

当代全球化影响如此广泛深入,动力如此强大无比,以至于任何国家都已经无法趋利避害、有所选择。全球化是我们一生当中所经历的最大经济变化,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未来10年,以至更长时间,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与国民生活状态,都将受到错综复杂的全球化的深刻影响。

发展变化的规模与维度显而易见。过去15年,中国、印度、东欧与前苏联国家以及大部分拉美国家,稳步有序地向外资开放,实现了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这些变化导致此前半个多世纪老死不相往来的几个经济阵营纷纷瓦解,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经济格局。

统计数据自能说明问题:过去15年,全世界所有产品,实现跨国交易的份额稳步提升,由1990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30%。2005年,全球180多个经济体的GDP总和为42万亿美元,而全世界产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总额高达12万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国际贸易的最大增幅,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单是美国,2006年的进口额就高达2.2万亿美元,这比全世界除了前五个国家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GDP总和还要高。

几千年来,人们之所以购买外国产品,或是因为他们自己不能生产,或是因为别国生产成本更低。今天,国际贸易涉及服装、食品、家具之类商品,也包括过去几百年国与国之间一直交易的石油、金属等基本矿产品。在古代,希腊人从埃及购买衣服和工具;中世纪时,东非人把宝石卖到中国和印度;18世纪,巴黎和伦敦建造画室使用的椅子和柜子由殖民者生产。今天,美国从印度购买棉花和杏仁,德国与意大利从中国购买机器设备,这些贸易活动与以往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当今时代的国家贸易水平,也并非完全史无前例。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欧洲国家内部以及它们与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总额已经达到各国GDP总和的20―25%,不过,此后30年,由于世界大战与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国际贸易水平急剧下降。

■ 全球化创造了一系列改变世界的新进展

这些变化创造了一系列改变世界的新进展。在中国,现代化工厂及办公室的从业人员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10年时间,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就超过两倍。由于增长之后的工资水平依然远远低于大多数国家――2004年,中国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平均收入是70美分,印度是40美分,而墨西哥是2.3美元,美国更是达到21美元――中印两国数以亿计的新增劳工进入全球劳动力市场,一样要对远在上海与德里这两个制造业中心万里之外的那些国家国民的工作和收入产生新的压力。像墨西哥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而不是欧美国家――的产业工人感受到的压力最大,因为他们现在面临中国和印度工人的直接竞争。过去10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平均工资增长幅度高出2―3倍,印度高出1.5―2倍,这正是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展方面,经常是好事一桩接一桩。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涌现出大量生产系统,这些生产系统一般由遍布各国的成千上万个生产环节共同组成,这种变化加快了相关国家运输与通信系统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人员、零件、货物及相关信息在各国内部以及几十个国家之间的便捷流通。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私家车的增长,中国每年新修公路达到50000公里,其中包括5000公里高速公路。类似地,2006年早些时候,中国的手机用户即已超过4亿,印度也已达到9000万,如今,中国手机用户每月增加60万,印度每月增长规模也达到50万。

精密复杂的生产工艺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推广,也产生了一些足以改变世界的其他效应。大大小小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发达国家的边缘地位,引进有利可图的外资生产,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促使发展中国家必须更加认真地对待本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要实现国民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现代化。比如,20世纪90年代,在匈牙利、墨西哥、圭亚那,公共教育支出翻了一番,泰国和孟加拉的教育投入也增加了至少50%。在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这种重视供给的经济体系当中,上述进展加快了外国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进步伐,反过来这又增加了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进而可以继续促进上述进展。当前,世界各大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推动许许多多贫穷国家的现代化进展不断深入。

在中国、捷克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性变化效应最为明显,这些地方都实现了外商投资和国内竞争的完全开放,并且改进了通信、运输、教育及公共卫生等系统,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在埃及、委内瑞拉、马来西亚等国家,政治人物反复引用一个说法:正是由于全球100来家欧美及日本特大企业对财富的持续追求,以及依靠它们生存发展的另外数千家大中型企业的经营需要,才最终导致了这些变化。如果说各个企业通过提高竞争力获取利润回报的需要,与它们对财富的渴望一样强烈,那么这个描述就是千真万确的。不过,在这些国家,大批工人由于受过较好教育,掌握了基本技能,受雇于担负经济转型使命的现代化内外资企业,他们(及其家庭)才是受惠最多的群体。过去10―15年,全世界从贫困进入温饱以及从温饱达到小康的人口数量,比有史以来任何一个可比时期都要多。

(摘编自《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上一篇:中国劳动力优势难以持续吗 下一篇:经普课题研究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