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掠食者的秘密

时间:2022-08-28 07:52:42

矫健敏捷的家燕,足智多谋的美洲绿鹭,凶猛残暴的伯劳,集团作战的栗翅鹰……在繁杂多姿的鸟类世界中,即使是看似弱不禁风的小鸟,也隐藏着一套鲜为人知、登峰造极的捕猎本领,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原始的生存之需。

在非洲无垠的大草原上,群狮围攻、分尸角马的镜头,让我们无不感叹食草动物的弱小和食肉动物的凶残。在我们的眼中,掠食者常常成为了凶悍、威猛、残忍的代名词。但是,除了鹰、雕一类的天空猎手外,我们似乎因为鸟类外衣的华丽、歌喉的悦耳和体型的娇小而忽略了它们的攻击性。事实上,在繁杂多姿的鸟类世界中,即使是看似弱不禁风的小鸟,也隐藏着一套鲜为人知、登峰造极的捕猎本领,这同样是生存所需之道。

缤纷的鸟类掠食者

全球现生鸟类有9755种,隶属于33个目、203个科,几乎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对于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是适用的法则,鸟的种类如此繁多,而数量更是无以计数,它们为了生存当然离不开充足的食物。

恰恰是极其庞大和丰富的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给鸟类提供了充裕的食物,因此,相对应地捕食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鸟类占据了整个大家族的多数。诸如,一贯被誉为“人类朋友”、“捕虫能手”的杜鹃、夜鹰、雨燕、戴胜、啄木鸟、蚁、食蚊鸟、霸、燕、、山椒鸟、山雀、黄鹂、卷尾……当然,这类鸟一般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作主食,可能还有一些植物性食物作为副食。当动物性食物特别匮乏的时候,它们或许才会以植物为主,或者迁飞到食物丰富的地方。其次,植物种类和形态的多样性也孕育了以它们为食的众多鸟类,比如食果的鸟、吸蜜的鸟、啄花的鸟、吃种子的鸟等,但是鸟类之中忠贞不渝的素食者所占比例并不很大,其中不乏杂食者,也就姑且算不得地道的“掠食者”了。

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掠食专家当以各种食鱼和食肉的种类莫属。前者包括大多数的水域栖息者,例如生活在海洋的企鹅、信天翁、海燕、鲣鸟、军舰鸟、海鸥,栖息在湖泊、沼泽、河流等淡水水域的潜鸟、、鹈鹕、鸬鹚、鹭、鹳、、雁鸭、鹗、鹤、翠鸟,等等。毋庸置疑,纯粹以鱼类为食的鸟类也不多,它们大都还兼捕水中的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甚至水生植物。为了更成功地生存,能吃的东西都要吃,这是动物适应生存的策略。一种捕食者对应单一的猎物的情况在自然界极为罕见;后者则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掠食者,通常指隼形目(鸢、鹰、雕、鹞、、隼)和形目(猫头鹰)的绝大多数鸟类,即猛禽,它们主要猎食中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在生态系统中占据显著的位置。

在人类亘古至今的文明中,鹰永远象征着不可一世的勇气、力量和权力,所以我们常可在各种徽章、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领略其英姿。还有一些种类(美洲鹫、兀鹫、秃鹫)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不劳而获地进食腐肉,但它们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其功劳也是不可湮没的。更有甚者,还有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吸血鸟。我们知道在哺乳动物中有吸血的蝙蝠,怎么鸟类世界中也有“吸血鬼”?答案是肯定的,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一种尖嘴地雀,专门以吸食其他鸟类的血液为生。以人性去感悟这种鸟类不免令我们胆寒,其“掠食”的本性达到了极点。

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是密不可分的,鸟类也不例外,因为食性的差异使它们在形态上产生了适应性变化。比如,鸟喙的样式就是千差万别:雁鸭的扁平,具有滤水的栉缘;猛禽的尖锐、钩曲,便于撕碎猎物;涉禽的细长,就像一把锋利的鱼叉;啄木鸟的强直,宛如凿子一般;在空中飞捕昆虫的鸟类则多是短而基部宽的喙。如此种种,都可谓巧夺天工,是掠食者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与之相匹配的还有一套精密的消化系统,像口咽腔(硬腭、舌、唾液腺)、食道、胃、肠道和消化腺等,而身体的所有部位其实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各部缜密的机器联合运作,每种鸟类才能成为进化成功的、真正意义的掠食者。

昆虫天敌的风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成语,黄雀捕食时的稳扎稳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自然界中,首先采取按兵不动、继而见机行动、最终出奇制胜的战术还是很常见的。科鸟类就是这样的军事家,它们的嘴短、脚短,但是嘴的基部较宽,嘴边长有毛须,适合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它们常常挺立在树木较突出的枝头上,伺机捕捉过往的昆虫,在空中拦截目标后,会兜个圈子再回到原处饱餐,所以的英文名就叫Flycatcher,直译为飞行捕手。具有这种定点捕食行为的还有尾羽呈叉状或向上卷曲的卷尾,喜爱观鸟的朋友也许见过这样的情形吧:一只身披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外衣的黑卷尾静立在地头边的电线上,忽然它向地面俯冲下去,继而又猛地直入云霄,形成一个U字状飞行曲线。原来,它在地面上发现了虫子,这般轻盈的姿态简直就是一架幻影战斗机,并且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

每当大地苏醒、春风拂面的时候,家燕那矫健敏捷的身影便出现在房前屋后,它们为什么这般快乐地急驰穿梭呢?原来,燕科的河燕、崖燕、树燕、毛脚燕、锯翅燕等90种燕子,以及雨燕目的百余种雨燕都是采取当机立断的兜网式空袭技法。它们疾速地飞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张开像小网一样的嘴直接捕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蜉蝣目等飞虫。仲夏夜,我在北京前门楼下等公共汽车的时候总能看到一大群燕子在快速地飞驰,其瞬时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公里,是飞行最快的鸟类之一。其实,它们是楼燕,又叫北京雨燕,与家燕不同的是雨燕的初级飞羽折合时远超过尾端,脚趾特别短弱,四趾均朝向前,使得它们只能在岩石或墙壁的垂直面上抓挂,而不能在水平地面上行走,分类上属于雨燕目;而家燕属于雀形目,实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鸟类。但是,它们都是坚定的生态平衡的捍卫者,是完全以虫为食的掠食者。

行走水泊的终结者

鱼游春水对于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放松心情、悠闲自得的美事。要知道,岸边或水面无处不潜伏着一个个夺命的危机。涉禽以优雅的长嘴、长颈、长腿的窈窕身姿,以华丽的蓑羽赢得了古今无数文人骚客的青睐;但是就在它们迷人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致猎物于死地的“杀手锏”。

鹭鸶是鹳形目62种鹭科鸟类的通称,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或海岛。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身着纯白色披挂的白鹭和素有“长脖老”之称的苍鹭了。苍鹭的雅号得之不易,它们为了捕食鱼类或蛙类不惜数个小时纹丝不动地站在水中,或许它找到了姜太公钓鱼的意境。此时此刻,它们半缩着脖颈,眼睛敏锐地盯着水里一点点动静。当鱼儿泛起了微弱的涟漪,苍鹭对准目标,脖子就像弦上的弓箭,倏地射了出去。鱼儿还未琢磨过劲儿来,就已命赴黄泉。比苍鹭技高一筹的是生活在非洲的黑鹭,浑身亮黑的装束俨然是一名职业杀手。它们可没有苍鹭的闲工夫在一个地方傻等,而是用它的双翼展开,围成弧形。于是在水面上产生了一块阴影,一方面有利于黑鹭看清楚水下的情况,另一方面可吸引游弋的小鱼。而分布在北美洲的美洲绿鹭可能是最聪明的猎手了。公园的池塘边几个小孩在用面包喂鱼,面包无疑是吸引鱼上钩的最佳诱饵。美洲绿鹭并不愿与孩童夺爱,而是乘机从水面衔起一块面包,飞到安静的角落,也学起了孩子们的手段引诱鱼群径直朝向它游来。不过,绿鹭需要不断尝试“钓鱼”的技术,而且不是每一只个体都能够意识到这般好手段。这种后天习得的行为需要反复演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不禁惊叹掠食者的足智多谋。

唐朝钱起的《衔鱼翠鸟》诗曰:“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这是我所见过的再好不过的一首描写鸟类捕食行为的绝句了。翠鸟捕鱼涉猎的镜头被惟妙惟肖地用诗词描述出来,不知要比用生硬的学术字眼来研究一番动物的行为胜出多少倍?尤其是“一点翠光去”精妙地锁定了一幅翠鸟入水刹那间的画面,而“一点”又表现了翠鸟抓获猎物的精确性。翠鸟,或称鱼狗,是几乎遍及全球的鸟类,已知有93种,个个都具备上佳的战斗力。如果以它们俯冲入水时的动量和冲量来衡量其掠食本领的话,翠鸟家族可谓技压群雄,堪称鸟类世界中的一颗重型炸弹。翠鸟在水中擒住小鱼后,立刻表演“出水芙蓉”的绝技,对于观者无不是一次视觉盛宴和美的享受。当然,全部过程只需一两秒的时间完成,恐怕只有人们拍成录像,观看慢镜头才能细细品味。当鱼儿的小命尽在翠鸟的掌握之中时,它们往往不急于吞咽,时常戏弄可怜的口中餐,最后,调整鱼头方位,将其先送入嘴中,直至吞进整条小鱼。

夺命小杀手

古代的暴君、恶吏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惨不忍睹地将罪犯斩首示众,悬挂于城楼或显著的位置,展示给过往的行人和百姓。类似的事情也在鸟类中发生,它们是嗜好“曝尸示众”的野蛮杀戮者。当你去野外观鸟或考察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发现灌丛的一条树枝上穿着一只剖腹的田鼠,有时是几只青蛙、蜥蜴或昆虫之类的尸体。经过风吹日晒,尸体早已褶皱了,也许此时树梢已然嫩芽抽枝、绿叶繁茂了。

我记得《古乐府》中的一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劳燕分飞”。其中的“劳”指一类叫伯劳的鸟,鸟类学家将它们归入雀形目伯劳科,生活在欧、亚、非洲以及大洋洲和北美洲,计有31种,我国有13种,常见的有红尾伯劳、虎纹伯劳、棕背伯劳等。在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是棕背伯劳。伯劳虽然是一类体型不大的鸣禽,但却天生一副猛禽的特征和性格。它的嘴颇为强大,上嘴的前端钩曲如鹰嘴,爪强健有力,适于捕食大型的昆虫以及蛙类、蜥蜴类及小型鸟类、鼠类等。它们平时栖息在树梢、电线等高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猎物就急冲过去,有时甚至敢向比它们体型大得多的鸟类发起进攻,所向披靡。

伯劳性情凶猛残忍,鸣声又尖锐凄厉,堪称“小猛禽”、“夺命小杀手”。或许伯劳喜爱耀武扬威,便生了一个特殊的习性:将猎取的战利品贯穿在荆棘、细枝甚至铁丝网的倒钩上,然后用嘴撕食。有时,它已经将美餐穿在了树枝上,却扬长而去,并不享用。是领地的标识,还是吸引异性的礼物?

真正的空中霸主

猛禽是真正的空中霸主,是鸟类世界里顶级的掠食者,这是不争的事实。它们体格健美,腿脚粗壮,翅膀宽大有力。最锋利的武器是尖端弯曲如钩的喙和趾端弯曲锋锐的爪。此外,猛禽的眼力甚好,无论是善于在高空盘旋侦察的昼行性的隼形目猛禽,还是稳立于树枝上四处监测地面状况的夜行性的形目猛禽,它们对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洞若观火。

苍鹰、金雕翱翔于高空,沿着直线或圈状滑翔,搜索追击猎物;凤头蜂鹰善于用爪子挖掘胡蜂巢穴,掠食蜜蜂、胡蜂的成虫、幼虫及其蜂蜜、蜂蜡;各种海雕从水面上方掠过,利爪伸入水中,捕获大鱼;小巧灵活的燕隼、游隼直接在空中拦截小鸟,一旦追上捕食对象,伸出脚掌猛烈打击它,猎物或被击毙在地上或在空中即被擒获;食蝠鸢可以在傍晚蝙蝠出洞的时候确定目标,轻易偷袭蝙蝠便会成功;非洲的蛇鹫(又名鹭鹰、秘书鸟)利用双腿蹬踹毒蛇的头部,几下之后,蛇即毙命,其双腿巨大的冲力可将人的小腿骨折断;埃及兀鹫更加聪明,它们用嘴衔着大小适中的石块砸击鸵鸟蛋壳,取食这种高蛋白食品;头颈的秃鹫嗅到血腥气味时聚集大群,撕扯尸体的皮层,分食腐肉,甚至嚼碎骨头。

在多达313种隼形目鸟类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栖息在美洲半荒漠地带的栗翅鹰。它们在贫瘠的地方为了生存,提高捕食成功率,竟然采取集体作战的战术。这种鹰一般2~3只协同作战,有报道说最多有6只围攻一只野兔。有的打草惊蛇,令猎物闻风丧胆;有的迂回盘旋,虚张声势,令猎物举棋不定;有的拦路堵截,令猎物插翅难飞。这套计谋简直与高智慧的人类军事战术旗鼓相当。

说到智慧女神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你能够将她与猫头鹰联系起来吗?猛禽中的猫头鹰喜欢夜间活动,独来独往,飞行时悄无声息,视觉听觉极其灵敏。它们可以明察秋毫,掌握外部的瞬息变化。由此,猫头鹰象征着能够超越一切愚昧蒙蔽的知识和博学,是智慧女神的圣鸟。生活在全世界各地的205种形目鸟类不枉费人类赐予的盛名,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捕鼠能手,有人研究一只草在一个夏季可消灭1000余只田鼠,从而保护了1吨的粮食;在湖北武昌,人们研究越冬长耳的食物残块时,发现其中有70.3%是小型兽类,主要是黑线姬鼠――这是鼠疫和多种疾病的传播者。猫头鹰对大自然和人类的贡献不言而喻。

其实,鸟类掠食者们看似凶残,却是为了基本的生存。它们掠食不过是为了嗷嗷待哺的幼雏,绝不会竭泽而渔。自然界里生命的生与死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一切都在维系自然的平衡,捍卫自然的法则。

上一篇:冰雪牧场 阿尼玛卿 下一篇:寻访延川盲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