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力资本及其理论

时间:2022-08-28 07:01:32

浅议人力资本及其理论

【摘 要】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讨论了人力资本的定义,比较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异同,简单介绍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史,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实务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 大学生就业 女性资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力资源已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词,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成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很快.为各国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人力资本的定义及概念比较

1.人力资本定义及其特点

根据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T.W .舒尔茨和G.S.贝克尔的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表述,人力资本可定义为: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人来源的劳动能力,是以一定的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为表现形式的非物质资本。一般地,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以及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这种界定包含了如下几方面的涵义:一是人力资本并非指劳动者本身,而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以及体力等;二是人力资本的获取或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必须经由有意识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形成;三是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持久性收人是说人力资本作为资本具有生产性。

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作为与人力资本相关概念的人力资源,学术界对其定义并无一致意见。但从总体上看,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来理解人力资源的核心都是人,也就是具有正常智力和体力的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并且我们在计量人力资本的时候事实上就是资本化的人力资源价值。不难看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却存在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两者的共同性、依存性、互动性与转化性非常明显。

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解析,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各有适用的环境和范围,同时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1.两者在基本属性上的差异

人力资源强调的是劳动者或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它存在于人类历史长河的所有社会。人力资本则是指特定行为主体为增加未来效用或实现价值增值,通过有益投资活动而获得的,存在于人体之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等综合的价值存量。可见,人力资本概念首先强调人体内涵的价值存量,是一种内涵于人体内的技术和知识资本化和人格化的形态。

2.两者在研究对象侧重点上的差异

作为研究对象的侧重点,在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场合,主要是以群体性劳动者为研究对象。人力资本主要属于经济学探讨的范畴,注重的是人力的投资、收益和财富的增长。人力资本主要是以人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3.两者在经济增长影响力上的差异

一般而论,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是不确定的:当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与经济增长的要求相适应时,这时的人力资源将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当人力资源的质量低、数量过多时,这时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在某些情况下,不仅不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且可能是压迫社会生产力的要素。毫无疑问,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

在当代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资本、土地资本固然非常重要,但人力资本也须臾不可缺。当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功不可没的就是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和完善。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1.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

威廉・佩弟“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论断,及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论述,是人力资源思想的早期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上述思想推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点。《国富论》首次论证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者技能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内容。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亚当・斯密可以说是第一个明确可以说到20世纪3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雏形已经出现,虽未在主流经济学的殿堂里获得一席之地,但却为本世纪5认60年代人力资本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人力资本理论的繁荣时期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一文中正式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人力资本理论的真正形成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与舒尔茨同时代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还有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和爱德华・丹尼森(E.F. Denison)、雅各布・明塞尔(Mincer)以及舍温・罗森(Rosen )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论述。

其中,被誉为“人力资本之父”的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使其冲破重重歧视与阻挠成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新的门类,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的研究。他的理论主要有五点:(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2)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投资渠道有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和在职人员的培训费用,以及择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事成本和迁移费用。(3)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4)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佳(回报率最高)的投资。(5)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实质上是耐用性的,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物质的耐用消费品。

3.人力资本理论的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即新的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理论在美、英等国兴起,使得关于人力 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的内生性增长模型的发展,代表人物是卢卡斯(R.Lucas),罗默(P.Romer)等,显示出与20世纪60年代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理论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同时,也克服了印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些缺陷。

4.创意人力资本理论的浮现

当前,随着整个经济杜会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越来越突出。知识资本理论、创意经济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又进人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创意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而是创意和创新。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和高级阶段,是信息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新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进一步,可将经济增长(发展)的主要源泉可回归到知识和创意这两个核心概念,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而凝结于人身,形成以人的创新能力(创意)、智力资本为核心内容的特殊人力资本――创意人力资本。

因此,不可避免地我们对人力资本理论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从经济学理论上看,人和人力资本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即从人的劳力上升到人的智力;从一般知识重复使用,上升到创新新知的发明和发现;从技术知识实现物质改造,上升到科学知识实现的信息生产、加工和处理;从有形的物质、能量、货币资本,上升到无形的信息资本、创意资本;从知识自身而言,从“知识就是力量”上升到“知识”、创意就是财富。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创意阶层在经济中呈上升趋势,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的创意阶层将首先在创意城市之都崛起,中国“创意人”阶层的崛起亦将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三、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实务问题

1.大学生就业问题

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个人带来更高的收人。国民收人也相应地提高;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本、尤其是在教方面的投资。

然而,大学生却仍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与理论相矛盾。早期人力资本理论无法解释大学生就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假设前提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在“教育投资―较高的生产率―较高的收入”的论证中,存在两个推论:(1)“教育投资―较高的生产率”;(2)较高的生产率―较高的收入。问题主要出在第一个推论上。问题在于“教育投资―较高的生产率”的推论是以“教育具有同质性’为前提的,即受教育年限相同、投资额相同的受教育者,获得生产率提高的幅度相同。而实际上,对于等量的教育投资,可能的结果是,有的学生获得了较高的生产率.有的学生获得了较低的生产率,有的学生的生产率并没有提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本理论还是有很多局限性,需要修订新的模型和理论来修补完善。例如引进就业能力来对大学生重新界定等。

2.对女性资本的忽略

传统人力资本理论无法解答人力资本投资对男性偏好,及男性工薪高于人力资本存量相同的女性等一系列人力资本性别差异方面的问题。因为以舒尔茨、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并不注意对人力资本“投资对象”和“投资环境”的研究,传统人力资本理论一般都假设,在接受人力资本投资以前其投资对象都是同质的,即假设人的遗传特性和天赋才能是一样的,强调人的劳动能力都是经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因此,对此我们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完善反歧视雇佣法案和政策的出台,来保护性别或种族上的弱势人群。

另外,女性从事大量的家务活动被忽略。为此,2006 年Vitadini在一杂志上发表《对家务劳动人力资本评估方法的深化与扩展研究》。Vitadini把人力资本作为一个潜在变量,基于一个改进了的统计学方法对家务劳动的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评估,不仅考虑到人力资本的生产、投资因素,还考虑到家务劳动所致家庭收人(除去因财产而得的收益),即家务劳动人力资本的收益因素对家务劳动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面的影响。

四、总结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力军,人力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求我们深入了解人力资本的含义,深刻比较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异同,抓住了未来的趋势。当然,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重要的是他解释了传统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许多问题,比较符合当今社会实际,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增长与经济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灿.国民经济核算教程[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

[2]李具恒.创意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再认知[J].西北人口,2007,(6).

[3]徐元康.人力资本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2).

[4]黄敬宝.就业能力假说――人力资本理论的一种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

[5]李芳.国内外关于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探讨,2007,(11).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05级统计学专业)

上一篇:皖西地区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激励机... 下一篇:浅谈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