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水平的思考

时间:2022-08-28 06:09:08

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水平的思考

【摘要】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策略,从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教学改革,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服务一线实用性职业化管理人才。要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通过高质量教学保障学生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培养。目前,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落后。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教师多是照本宣科进行教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工商管理行业内容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中很少涉及,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联系不够紧密,内容单一、落后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产业升级科技发展的速度极快,工商管理教育内容必须要能够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但课堂内容的单一,落后是急需要进行改革的。2、教学重理论,轻实训。工商管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训教学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多是讲解课本理论知识内容,很少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活动。在考核中,也多是考核一些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实训内容严重缺乏。很多工商管理教师不能很好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两者的比例关系,教学突出理论教学,忽视实训环节教育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一的用人要求。3、教学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在工商管理具体教学课程教授中,依然是以专业教师讲课为主。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严重缺乏,教师没有考量学生的内在需要,也没有考虑所传授的知识,学生能不能有效理解并掌握,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需要,导致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准确把握和理解,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知识的情绪,导致学生上课不专心,屡犯版规班级,导致课堂气氛低沉,教学水平效率低下。

二、提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水平的策略

1、构建完整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保障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保障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高职院校要组织专业团队,开展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工作,要紧紧围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要明确课程体系组织要素,保障课程体系设置的完整性。学校不仅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还需要能够聘请一些工商管理行业专家,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等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中,保障能够把实用性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和适应性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原则。要根据社会需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挖掘,以职业能力为依托,进行课程内容和结构的选择设计。要将从事工商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作为核心课程进行设计,保障课程体系设置的实用性、适应性和先进性。具体而言,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重点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依据进行内容选择。在具体内容构建中,要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对职业岗位群进行研究,围绕岗位群要求设计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内容的选择设计都需要以社会人才需要为标准进行设计,以必须、够用为度选择内容,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第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要重视技能训练内容的选择设计,根据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设置课程实习,技能训练,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在这些环节的设计中,主要要突出基本技能训练,模拟实验训练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课程体系构建中,要能够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以达到较好的实验实训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2、建立多维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互动性差,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要构建互动课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必须要建立多维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多维教学模式操作如下:第一、教学引入企业实际操作过程。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操作过程,能够以校内外实际基地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了解企业工商管理实际操作流程,了解企业问题。以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企业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企业工商管理案例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工商管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途径,以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组织一些访谈活动,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与社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掌握工商管理行业发展动态,最新知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第二、引入多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要积极引入创新性教育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可以大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可以大胆尝试,实现教学创新,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质量。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行动,思想先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提升,首要任务是更新理念与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意识和精神。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培养全面素质教育观念,深化创新创业理念,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不断强化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第四,融入“两课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稳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第一课堂,充分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转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高度;同时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从大一至大四,逐年分批分层次开展规划教育。第五,更新理念,实施“双创”教育终身制;”双创”教育的前景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世界。大学双创教育在着力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和理念,锻炼大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将“双创”的维度延长至毕业后,甚至打造成“终身制”。创新创业激励了广大学生,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树立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于思索,并开始各种创新创业的尝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目前我国国内的创新创业的机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还需全国各个大学不断开拓创新,并联合各地政府、各大企业,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双创教育的发展。

作者:罗攀生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

[2]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4

[3]陈国荣.以创新的视阈构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1)

[4]龙立荣.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其关系研宄[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能力构建课建设研究 下一篇:新闻传媒在工商管理类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