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吃药,为什么血糖居高不下?

时间:2022-08-28 05:09:41

一直在吃药,为什么血糖居高不下?

生活实例

62岁的赵先生患糖尿病5年,最初服用二甲双胍,血糖很快从9毫摩/升降至6.5毫摩/升,但1年后因血糖控制不佳,加服格列吡嗪缓释片。2年前,他的血糖又逐渐升高,为此他不断增加药物剂量,但多次监测血糖均高于9毫摩/升。医生曾建议他改用胰岛素治疗,可他都因为担心胰岛素会“上瘾”而拒绝使用。赵先生同时还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每天都需要服用多种药物。

一天清晨,赵先生在公园晨练时突然晕倒,公园管理人员赶紧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上医生测得赵先生的血糖为10.9毫摩/升,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医生查糖化血红蛋白为10.2%,心脏血管因多处斑块形成致严重狭窄,遂给赵先生心脏植入2根支架,并给予积极控制血糖等处理。对此,赵先生和家属很困惑:为什么一直在服降糖药,血糖还是那么高?从来没有心绞痛,怎么会突然发生心肌梗死?

“降糖药一直在吃,但血糖却总是很难降低”?这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碰面时经常聊的一个话题。那么,为什么服了降糖药,血糖还是居高不下?血糖水平高与赵先生突然发生心肌梗死有关系吗?

在临床上,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等是比较常用的降糖药。一般地说,糖尿病患者刚开始服用这类药物时,降糖效果大多很好,可一段时间后,即使剂量越用越大,但患者的血糖水平却很难维持正常,多数患者反而很高,这在医学上称为“继发性失效”。研究表明,多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分泌能力已下降50%左右,而磺脲类降糖药需要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使之分泌足够剂量的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如此,便形成了“鞭打疲马”的后果,导致本已受伤的胰岛B细胞过度刺激,而使分泌胰岛素功能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不可逆性改变,从而使高血糖更不可控制。

长期高血糖又会导致β细胞功能下降,再进一步造成血糖增高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调查显示,每年有5%~10%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会出现继发性失效。例子中的赵先生最初服用二甲双胍,1年后加服格列吡嗪缓释片,且剂量不断加大,但他的血糖均高于9毫摩/升,此次入院查糖化血红蛋白为10.2%,表明他早已出现“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应该及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才能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遗憾的是,例子中的赵先生因为害怕胰岛素会“上瘾“而拒绝使用胰岛素。事实上,在我国有相当大比例的糖尿病患者从心理上“抵抗”胰岛素,从而拒绝或推迟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时间,结果导致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因而也无法避免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亦证实,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痛觉缺失,即使心肌严重缺血,患者依然没有胸痛、憋气等感受,因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发生。

总之,包括磺脲类降糖药在内的各种常用口服降糖药物,其作用的发挥均依赖于体内有一定数量的胰岛素的存在,而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功能逐渐衰退,且血糖控制越差,胰岛功能减退越快。因此,当胰岛功能明显减退,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等胰岛素促分泌药物后,仍无法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能满足降糖需要的胰岛素水平,血糖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时,患者就应该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上一篇:雷公藤:减毒三“招” 下一篇:尿检发现红细胞,需搞清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