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特三化 壮大县域经济

时间:2022-08-28 04:51:13

坚持一特三化 壮大县域经济

作者简介

冀纯堂,1953年1月出生,河北成安人,1971年10月参加工作,硕士。1981年10月任邯郸师专团委书记;1983年10月任邯郸地区体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5年1月任邯郸地区体委主任、党组书记;1989年6月任魏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1990年3月任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1992年12月起任河北省体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1996年9月任邯郸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1年3月任沧州市委副书记;2002年12月任衡水市委副书记;2003年1月任衡水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代市长、党组书记;2003年3月当选为衡水市市长。全国十届人大代表。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点,是解决现象财政困难的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结合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和基本立足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衡水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何推进衡水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我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一特三化”之路。同时,围绕“一特三化”,还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大力发展“五大经济”。

坚持“一特三化”

坚持“一特三化”:就是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加速推动县域经济的特色化进程,以经济的特色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一特”就是要有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这是县域经济的生命,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最佳切入点。县域经济只有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才会有市场、有效益,才能作大规模、创出品牌。

“三化”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这其中,工业化是核心,是龙头,是“发动机”;城市化是载体,是依托,是“加速器”;产业化是支撑,是保障,是“奠基石”。必须突出特色抓“三化”,抓好“三化”促特色,通过“一特带三化”,促进“一特”和“三化”的融合统一、共同提高,最终实现“三农裂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盘活存量与优化增量的关系。盘活存量与优化增量是推进结构调整、做大县域经济总量的两个主抓手。要坚持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带存量,在盘活存量上,做足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文章,坚持“骨干抓膨胀、新上抓龙鹰、合力抓项目”,对现有产业、企业和产品深挖内涵、改造升级。同时在优化增量上,要围绕国家政策和产业方向,围绕做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力争在重大项目特别是战略支撑项目的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着力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层次和质量。

二是正确处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与调整改造弱质产业的关系。优势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培育,优先发展,率先突破,努力做大做强,增强竞争优势。同时,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以及国家规定淘汰限制的弱质产业、夕阳产业,下决心淘汰,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打开空间、开辟道路。

三是正确处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坚持把传统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基础,创优势,重特色,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赋予其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选择优势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力求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积极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四是处理培育骨干企业与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关系。骨干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全力实行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引导骨干企业强化经营战略研究,突出主业,举旗当帅,膨胀发展,提升带动力和支撑力。同时,中小企业是骨干企业的合作伙伴,也是骨干企业成长的摇篮。要引导中小企业向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靠拢,找帅当兵,优势互补,配套发展。

五是正确处理市场主导与行政推动的关系。一方面,尊重市场规律,强化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努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特别是抓好市场化取向的农村各项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体制条件。另一方面,注重行政推动,科学设置项目,加强目标考核,实行产业、区域倾斜开发,梯度推进,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我们将视各县县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强扶弱带中间,力争冀州、安平进入全省30强,枣强、景县、深州前移2?个位次。

大力发展“五大经济”

一个是主攻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衡水发展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增长点。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努力推动民营特色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实现“1239”目标,新增业户10000家,新增项目建设投入2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增长30%以上,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90%以上。

二是壮大特色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衡水特色经济较为发达,已基本形成了“一县一业、一县两业、多县一业”的格局。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按照“产业抓整合”的思路,对丝网、玻璃钢、橡塑制品等十大产业整合凝聚、融为一体,集中培育金属制品、化工医药、食品加工、林板林纸四大主导产业,全面提高特色经济的支撑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特色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去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520亿元,同比增长30%。

三是打造块状经济。块状经济是县域经济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要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协作的块状经济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块状经济机制灵活、优势互补、成本低廉特别是聚集吸纳能力强的特点,认真研究龙头企业、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等问题,加强协作配套,聚集生产要素,吸纳关联度大的企业,推动块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形成产业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四是培育配套经济。当今社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优势企业纷纷将非核心生产外扩散,这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大量的配套空间。衡水具有区位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承接大工业配套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要进一步增强“甘当配角、找帅当兵,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意识,积极引导市内企业开展与省内外、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和优势企业的产业对接,加入它们的分工协作体系,围绕起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加工品牌产品。同时,利用好我市毗邻京津的优势,更多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企业外迁。

五是提升劳务经济。衡水在劳务输出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围绕做成产业、做成产品,坚持“三统筹、八整合”,深入实施“百万农民输出转移工程”,在外务工人员总量已经突破35万人(我市共有各类富余劳动力60余万人)。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建好培训、输出两大基地,打造职介、服务两大平台,推动劳务输出向规范化、品牌化、产业化转型,今年在新增劳务输出10万人以上。

上一篇:北京电力:科学应对 迎接挑战 下一篇:高薪厚待政府雇员合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