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2-08-28 04:33:53

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睛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晶状体由透明变为混浊,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影响了视力,就称为白内障。当晶状体混浊较轻,对视力的影响还不明显时,往往易被人们忽略。但混浊度逐渐加重,会出现视力模糊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导致失明。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原因。我国大约有400万盲人,白内障也是致盲的最主要原因。

白内障按病因可分为六大类

先天性白内障由遗传性、染色体编译、胎内感染等原因引起。其症状为婴儿初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其瞳孔内有白色或灰色的混浊点。

老年性白内障属于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内的晶体会慢慢发生硬化、混浊,造成视力障碍。其症状为雾视、色觉改变、眼前黑点、复视等。

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导致混浊。常见于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落。

外伤性白内障由于车祸、钝器伤害、尖锐物品的刺伤或者穿透性眼内异物所引起。其症状为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进入晶体,形成水肿、液泡,进而造成晶状体浑浊。

新陈代谢性白内障由于内分泌疾病或生化异常所造成的白内障,例如糖尿病、低血钾症、甲状腺功能不足症、半乳糖血症等疾病都可能引起白内障。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常发生于中年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

老年性白内障的症状

白内障根据发病的年龄,可分为先天性、婴儿性、青年性、成年性、老年性;根据晶体混浊程度,可分为未成熟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根据发展速度,可分为静止期、进行期;根据混浊部位,可分为核性、皮质性、囊性、囊下性;根据晶体混浊的形态,可分为板层状、冠状、点状及其他形态。

初发期灰白色混浊多先在晶状体赤道闻皮质深部出现,呈楔形,辐射状排列,当混浊未波及瞳孔区时视力多无明显影响。

膨胀期又称进展期。楔状混浊渐向中央进行,晶体其他部分也出现厚薄不一、形成多异的混浊区。皮质层因水分增加,使晶体处于膨胀状态。此时前房变浅,晶体表面常有均匀之纹理,呈丝状光泽。因前囊下仍有一层透明皮质,斜照时,可见虹膜投影。此期对具有青光眼素质者,有可能导致青光眼发作。这时视力减退已明显,并日渐加重。

成熟期经过数月或数年,晶体内含的过多水分又逐渐消退,膨胀现象消失。晶体全部混浊,虹膜阴影消失。

过熟期成熟期阶段长短不定,过久,则水分吸收,晶体的星形纹失去,变成一致的灰白色,或在灰白色混浊上显有不规则的小白点。晶体纤维液化呈乳液体,棕黄色晶体核沉于下方。

白内障早期,因晶体肿胀视物变形,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即看到的东西发生重叠,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视力减退现象。患者一般都会有屈光变化,原先的老花会有所减轻,而近视则会有一定程度的加重。有的眼前会出现大小黑点或条索状影子,俗称飞蚊症。眼睛对于强光刺激的敏感度将会有所下降,夜间车灯照射下产生眩光。这时就要引起注意,到医院眼科检查治疗,以免发生并发症,造成视力损害,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上一篇:孩子矮小 家长有责 下一篇: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