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8 04:03:21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施工企业 经营管理 应用

一、传统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计算的区别与比较

传统成本法只将产量作为成本唯一动因,并视为成本分配的决定性制约因素。作业成本法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基本思想,把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期间费用视为产品消耗的作业成本,按产品消耗作业数量分配相应的成本。传统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制造过程,然而在自由竞争法则下,产品的“价值实现”比“价值形成”更重要,要求我们建立全程的成本管理体系。作业成本法认为一项决策不仅要考虑对同期决策的影响,还要考虑对后续决策的影响;不仅要考虑机会成本,而且还要掌握成本习性(包括不随单项决策变动,但随多项决策变动的成本习性)。传统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是与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支出属于期间费用。作业成本法认为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品有益的支出,应计入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它能促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进行成本控制。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成本产生的原因,那么管理人员就会从降低成本角度对各种间接成本进行重新评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以促使间接成本费用的降低。所以说,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保证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且可促使企业有效地控制间接成本,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及其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从本质上来看,ABC法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因此ABC的适用条件也应该有两个层次。

ABC作为成本计算方法,由于将产品的成本通过资源、作业、产品三个层次的计算,以求得到较为准确真实的成本信息,所以施工企业要采用这种成本计算法,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繁多。2、企业管理水平较高。3、企业生产和经营自动化程度比较高,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大。4、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5、财务人员素质较高,掌握全新的成本管理思想。

ABC作为一种作业分析方法来说,却并不局限于上述条件,上述条件是针对作业成本计算的,而不是针对成本管理,即作业分析法。因此,任何需要改善基础管理,把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进行作业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都适用作业成本管理。

当然,目前在我国施工企业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我们可以在个别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的某一部门先行实践,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实施。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某些思想或方法,用作业成本法的特定理念来改进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水平。比如:1、成本的全过程战略管理思想,使企业在“开源”过程中就对拟使用的资源做好预先的策划和安排,使日后的潜在成本得到事前的控制;2、成本分配思想。当企业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计算的成本可行性受到怀疑,已影响到企业决策时,可用ABC法对产品成本重新加以验证;3、对成本过程进行剖析,并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的思想。

三、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成本。因此,进行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必须明确作业成本法的几个基本特征:

1、作业。从作业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应当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计算中所指的作业是指会发生成本且具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

2、资源。作业成本法是适合于对间接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方法,所以,这里的资源库中汇集的是一些间接费用耗用的资源。

3、作业的成本会计处理。在作业成本制度中,成本的发生按其性质记载,再将有关成本按各作业进行归类,就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成是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一生产部门视为成本中心。

4、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作业的成本分配必须符合相关性的要求。

5、增加直接成本。在传统成本制度下,只有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属于直接成本,其余各项则归于间接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则尽可能将各类成本都归于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成本与费用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5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和计量企业耗用的资源;

第二步,分析和确认耗用资源的作业,将这些作业分类汇总建立作业库;

第三步,确定资源动因,用资源动因将归集起来的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作业;

第四步,确定作业动因,用作业动因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摊到最终产品;

第五步,计算产品成本。将分配到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和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出该产品的总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出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四、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切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产品与其消耗资源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我国施工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计算出产品成本,还在于计量各种作业耗用资源的成本,本质上是计量分析资源的流动。

2、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关键还需考虑其成本。

3、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

4、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与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和融合。

5、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交叉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6、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帐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

7、作业成本法经过西方国家的应用,被证明是先进而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但是,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每个企业来说未必就是最合适的,任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都会受到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其应用环境盲目使用,势必会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成本控制方法,它融合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在我国,近年来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应用行业也从制造行业推广到了服务业,这为我们在施工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作业成本法。即使目前非常先进的施工企业没有全面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需求,也应吸收它的有关思想、观念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上一篇:浅析MCGS组态软件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下一篇:简述公路基础数据的采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