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8-28 03:55:57

营造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新型语文课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这就给我们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任何捷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大胆创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构建一个新型的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的历史回归。

第一、营造开放式的课堂需要的是教学主体的开放

教学主体的开放首先是教师的开放。开放型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更要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他意味着将目标由知识的层次提升到生命的层次。开放的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教书匠,而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究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教学主体的开放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开放。陶行知先生倡导“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新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中就是要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要让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并能进行自我监控,从而促进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二、营造开放式的课堂需要的是教学过程的开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而教学改革后,许多同志又走向了极端,过于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知识传授的重要性。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目标。新型课堂应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和学习方法发展的主阵地。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过程中领悟、体验,在过程中提高、发展。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恰恰体现出学生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中间,学生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不仅获取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二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新型课堂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实现师生互动与和谐发展。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能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多边对话,倾心交谈,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平和的对话中有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有师生的讨论、沟通和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三是处理好面向全体和个别辅导的关系。新课标下的新型课堂应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应面向全体学生,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教学,给每一位学生参与探究、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全的自由的充分发展。尤其是以下五种学生:①智力发展迟缓的;②学业成绩不良的;③被孤立和拒绝的;④有过错的;⑤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教师要帮助他们审视和反思自我,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地鼓励,激发他们向上的决心。

四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教学就是生成与预设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在教学预设中的目标和程序实施的过程中生产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特殊体验。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教育资源尤其宝贵。新型课堂就是要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如上课的过程中,一只小鸟飞进了教室四处乱窜,找不到出路,可能就会把你的课堂搅得乱七八糟,你该怎么办?这就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就看你能不能积极对待,巧妙引导。

第三、营造开放式的课堂还需要教育评价的开放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指出:“探索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和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是对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做出的重大调整,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体现这一价值取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对学生的评价,在考虑量化成绩、进行选拔的同时,更要将评价的功能从选拔、甄别转向促进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从认知的角度评价,还要从情感、态度、审美、非智力等终身受益的角度加以评价。如对语文课的评价,学生在获得种种语文知识的同时,语文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仅以教师表演得好坏,学生配合得好坏为标准,而要看学生的所获是什么,学生的所获是怎样得来的。课堂教学是否有融洽的氛围,学生是否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渴望;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解放了学生;教师是否注重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多向传递,使学生获得了心智的发展;是否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密切学习和生活、社会、人生的联系。

只要我们时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放下应试教育的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创新,就一定能构建一个适应新课改的新型的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发掘语文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合作,共享”构建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