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优表决,不应过度干预

时间:2022-08-28 02:46:24

梅老师和徐老师提供的案例,很有现实意义。在班级管理实际中,班主任干预班内推选表决结果的事,普遍存在。我觉得,干预可以有,但不能失当、失时。

案例1中,梅老师干预“过度”,学生当然就会以“算术题”的形式,向班主任表达心中的不满了。

其实,班主任心目中表现好的学生干部,如果在投票中未当选,不见得就是其他同学意气用事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他。班主任和学生的视角不同,学生发现的、感受到的,班主任不一定能感受得到。对于这种评价偏差,班主任事前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要有大度的胸怀容纳学生的评议,不能期望强势干预扭转评选结果。

当然,学生投票并不见得都是绝对公平公正的,但这能代表他们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合理的引导。如果一个班级风气不正、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选举权力的话,那就说明班集体缺乏民主的氛围,班主任根本就没有必要主导评选走民主的程序。

徐老师的案例中,刚刚开学,新生之间正在熟悉阶段,表现出众的同学,自然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可以说评价比较客观,其中很少个人情感因素。所以,走民主选举的程序理所应当,而事实上票选的结果也毋庸置疑。所以班主任用心良苦的干预,在学生中引起了思考和争议。四个学生大度地放弃了自己应得的荣誉,但谁敢说其中没有“被自愿”的成分呢?而对班主任明确希望让出名额实际却无动于衷的第10至12名男同学,会不会被认为他们太看重荣誉了?

徐老师后来采取了补救措施,对自己干预的结果做了弥补,但依然不能掩盖过度干预的事实。

如果徐老师不干预当时的评选结果,而是将补救措施用在对第13至15名同学的肯定与鼓励上,大张旗鼓地对她们进行“内部表彰”,我觉得,效果也许会更好。因为那样的方式,没有影响民主评选的结果,也没有撼动评选标准,照样能让付出努力但稍微逊色一点的同学得到热情的肯定和鼓励,对班里每一个同学都是尊重的,这样的形式更能鼓舞士气、温暖人心。

(山东沂水县职业学校 王道坤)

上一篇:辩一辩:发放贫困补助,能否用议事? 下一篇:集体“批评”个体的流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