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时间:2022-08-28 02:11:58

词语是一篇文章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才写出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强烈的感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感悟,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会词语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简单处理词语教学的现象仍存在于阅读教学中。比如,一些教师往往关注的是这个字是怎么写的、是什么意思,对于词语中蕴含的深层意思不深入追究,这样就使词语孤立起来,不能与文章的中心建立联系,不能体现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这些浮光掠影式的字词教学,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感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变得相当“脆弱”。

笔者认为,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教者要多花一些心思,充分挖掘词语中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琢磨、推敲,仔细玩味,开拓词语教学广阔而丰富的一片天地。

课文中的不少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而由于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从词语中得到的往往只是抽象的意义,难以形成具体的画面,因而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对课文中具有丰富形象内涵的词语,教者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展开合理想象,显化形象,使词语变成活的画面,化作活的情境,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例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有这样一句话:“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引导学生从“奋笔疾书”这一个词语中感受谈迁在困难面前坚强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教者一边让学生读句子,一边想象谈迁奋笔疾书的情景(同时,教室里响起了小提琴委婉动人的乐曲声)。

生1:谈迁刚刚从郊外考察遗迹回来,一回到家就书写起来,终日四处奔波产生的疲劳使他感到十分困倦,此时他多想休息休息呀!但一想到自己要重新编写《国榷》的决心,他马上打起精神,继续奋笔疾书。(师相应板书:不怕累,终日奔波)

生2:寒冷的冬天,凛冽的西北风从门板的缝隙里刮进来,屋里冷得像冰窖,谈迁穿着单薄的破衫,写了一会儿,手就冻僵了。他停了下来,哈了一口气,搓了搓手,继续写了起来。(师板书:不怕苦,一袭破衫)

生3:夏天酷热,屋里热得像个大蒸笼,谈迁顾不上摇扇,克制住蚊虫叮咬的痛痒,满头大汗地奋笔疾书。

生4:谈迁病了,他不住地咳嗽着,一阵比一阵剧烈,但一想到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忍着病痛继续奋笔疾书。(师板书:不怕病,年老体弱)

生5:夜晚,面对一盏清灯,他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如今自己孤身在外已两年多了,不知亲人们现在可安好?面对一盏孤灯,他怎能不感到孤独呢!但是想到自己曾经立志重写明史的决心,他毅然斩断思乡之情,坐在桌前奋笔疾书。(师板书:不怕孤,面对孤灯)

……孩子们动情地描述着,认真地倾听着,他们的脸上一片凝重。

师:同学们的描述仿佛是电影中一幅幅特写的画面。这一幅幅奋笔疾书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手)

生:(学生读老师的板书)是一位不怕累、不怕苦、不怕病、不怕孤独的谈迁。

生;是一位吃尽人间之苦、令人敬佩的谈迁。

生:是一位一想起《国榷》就可以把任何困难都抛之脑后的谈迁。

生:是一位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谈迁。

生;是一位做事持之以恒的谈迁。在他的心中,任何事情都没有比写《国榷》来得重要。

生:是一位意志非常坚强,任何困难都吓不倒的谈迁。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学生凭借想象在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奋笔疾书的形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一次训练。但是,思想、感情这些属于精神世界里的东西是绝对不能被训练的。对于人文精神教育而言,其教育的过程首先是感染。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者没有刻意地提及“奋笔疾书”这个词语中的人文因素,而是匠心独运地要求学生凭借想象来丰富、放大这个词语的特写镜头。孩子们被同伴的深情描述感染了,加之那委婉动人的小提琴声低低地在教室里回荡,更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人文氛围。在这感人的氛围中,孩子们听得是那样专心,表情是那样凝重,对谈迁的钦佩、仰慕之情便在这凝重之中流露无遗,谈迁身上崇高的人格之美浓浓地熏陶着他们。至此,死板的文字符号在学生眼里还原成了有血有肉有形的人物形象,词语丰富的内涵生动地投射在学生的心湖上了。

字词教学本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在此探讨字词教学中一点肤浅的做法,一方面是想强调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是想引发同行们开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教师,我们有责任开启每一个字词传递给我们的巨大信息,把学生的个体体验、感悟、创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既掌握文体丰富活泼的语言形式,又能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我们追求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上一篇:做好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 下一篇:校本教研——教师成长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