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8-28 12:22:11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主要渠道。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学生一个愉悦的、充满欢笑的、丰富多彩的童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投入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何才能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孩子在课堂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将极大地推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延长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

1.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0~9这10个数字,让学生认读并说说它们中谁最小,谁最大。同时引出故事:9知道自己最大,可得意了。它神气地对其他数字说,你们谁都比不过我,我是最大的。尤其是你―― 0,还有1!0和1听了,伤心极了。其他数字也很不服气。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了,都积极开动脑筋,为它们想办法。不久就有学生提出,让1和0合体变成10,这样就能打败9了。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引出了数字10,还使学生对这个神奇的新朋友10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都非常投入,表现的很活跃,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注意力也保持了很久,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就随之提高了。

2.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把桌椅摆成圆形,并在教室中心摆放4张椅子。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围坐在教室里,先后请5个、4个、3个学生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并在每次游戏结束时,请周围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并要求他们用上“多、少、一样多”完整表述玩游戏的人数与椅子间的关系。通过这个游戏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牢固掌握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去超市购物后付钱的情境、小朋友要去坐车买票的情境以及一个小朋友往储蓄罐里存钱的情境。这些生动的情境马上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顺利引出了课题。在教学后面的内容时,教师又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更清晰、更直观地认识人民币,并了解它们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适时适度的使用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是非常积极的,他们都想通过正确地回答得到教师的表扬以及同学的肯定。因此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易适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太简单的问题会使他们认为自己都会了,不需要学习了,使他们对后面要学的知识缺乏兴趣,投入度不高,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这时课堂上就会有学生开始开小差搞小动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自己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法回答,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搞得课堂过于被动,于是开小差搞小动作的人又出现了,这也同样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只有难易适中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觉得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会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能在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学会计算1+2=3后,教师让学生快速算出2+1等于多少?很多学生都能很快算出结果。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于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接着再抛出问题:是不是这个规律对于所有的加法算式都管用呢?现在请每一位同学都动起来,用我们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计算黑板上的题目,并用摆小棒或拨珠子的方法验证看看结果对不对。学生通过验证知道自己总结出的规律是正确的,这不仅加快了学生的计算速度,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个规律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三、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虽然低年级的学生刚入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但他们在来到学校之前,就已经从家庭、社会及幼儿园等途径获得了大量的生活经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经验会比在校外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更多、更重要。正是基于这些校内外的经验,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起点时,应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等方面整体考虑。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数数的组成”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百羊图,说说图上有多少只羊。很多学生都说有100只,接着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你是怎么数的?学生有的一个一个地数,有的一十一十地数,于是让大家一起用这两种方法数百羊图,因为他们对于数数已经掌握了,所以数完就直接进入“数的组成”的教学,为接下来的学习节省了不少时间。

四、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从低年级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比如过多地演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数学学习应该提倡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主动进行交流,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让学生亲眼目睹形象而生动的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这样不仅使他们愉快地学会了数学知识,还从中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但是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时要注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要给他们的动手操作、探索研究或合作交流留下足够的时间,不然这些活动方式只能成为走过场,达不到它应有的效果。而且在运用各种活动方式时,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总之,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目标,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优化以及师生的密切配合来实现。

(作者单位 福建省罗源县松山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对策 下一篇:识字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