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治疗小儿呼吸暂停6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8 12:17:38

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小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选择呼吸暂停患儿共122例,分组就氨茶碱(对照组)和纳络酮(观察组)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62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6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小儿呼吸暂停采用纳络酮治疗,安全范围较大,起效迅速,且对原发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开展应用。

关键词:纳络酮 小儿 呼吸暂停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34-02

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疾病症状类型中,呼吸暂停占有较高的发病比例,指一段时间内未监测到呼吸运动,新生儿不成熟程度越高,越易诱发呼吸暂停,若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极易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对患儿生命构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2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呼吸暂停患儿,随机按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纳络酮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2例,男71例,女51例,年龄2h-4d,胎龄28-41w。出生平均体重(2207±2.4)g。均与《新生儿急救学》(第2版)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首次呼吸暂停时间平均(20.9±13.6)s。Apgar5min评分:3分7例,3-7分68例,7分47例。随机按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均对两组患儿行积极的常规治疗,如治疗原发病、刺激呼吸、使用暖箱、供氧等,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患儿可取兴奋呼吸中枢药物使用,效果不佳者,可取机械通气或CPA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取5%葡萄糖适量+氨茶碱5mg/kg静脉滴入,5-10min完成。12h后以2.5mg/kg/次量维持,1次/12h,采用微泵输液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取纳络酮治疗,取0.1mg/kg静注,后再5%葡萄糖30ml中+纳络酮0.1mg/kg静滴,1次/12h。

1.3 效果评定。显效:呼吸暂停在用药治疗30min后消失,心率增快、面色红润;有效:呼吸暂停次数在用药治疗后减少,青紫程度减轻;无效:心率减慢,仍有青紫和呼吸暂停。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呼吸暂停在临床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常见症状,其定义是呼吸道气流停止

针对呼吸暂停病因明确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低血糖、贫血等;病因尚不明确或确诊后无特殊治疗方案者,可应用供氧、增加传入冲动、药物应用、持续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药物撤离和家庭监护治疗。氨茶碱在呼吸暂停治疗中,通过使呼吸中枢兴奋,诱导通气增加,并使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增加,使呼吸肌功能改善,患儿自主呼吸增强,对呼吸抑制有缓解作用。但氨茶碱在发挥兴奋效果的同时,易使脑组织的氧耗增加,致患儿出现不规则呼吸节律,可引发缺氧事件再次发生。且氨茶碱中毒量与治疗量接近,剂量过大时易出现兴奋性过高,引发心动过速,消化疲乏出血,惊厥,水电解质紊乱,故单独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纳络酮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人工合成制成,又称丙烯吗啡酮,对内源性阿片物质在应激状态下所致的病理生理反应可竞争性拮抗,尤其是可逆转意识障碍和循环、呼吸抑郁。在严重感染、窒息、药物中毒、昏迷、休克等重症中广泛应用。纳络酮与阿片样受体可竞争性结合,为内源性拮抗剂,进而使β-内啡肽对心血管、呼吸交感功能的抑制作用解除,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中枢性呼吸衰竭,使全身血液循环状况得以改善,并可最大程度的增加血氧在脑部的供应[4]。另外,纳络酮可抗氧化,对血小板聚集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加以抑制,使钙离子超载解除,自由基清除,进而保护细胞、促使细胞膜稳定,减少再灌注损伤和缺氧率,对全身炎症反应加以抑制,进而使休克得以纠正,防上机体各脏器功能出现衰竭及器官功能障碍,效果优于氨茶碱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62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6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小儿呼吸暂停采用纳络酮治疗,安全范围较大,起效迅速,且对原发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跃华,孙金苹.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J].北京医药,2006,10(28):631

[2] 张雪峰,童笑梅,叶红瑁.β-内啡肽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6):376

[3] 吴幼萍.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7):69

[4] 吴正文,姚毅,王娇蕴.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8.39(15):2027-2028

上一篇:微创去腐技术在龋齿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治疗腹泻也应“与时俱进”